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在等待), 信区: Aero
标 题: 有关火星探测资料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2月28日08:53:42 星期天), 站内信件
2003-12-27
·火星探测器典型事故
——1962年11月1日,前苏联发射了“火星1号”探测器,在1963年6月19日飞越火星,
但不久就失去了无线电联系。——1964年11月5日,美国发射了“水手3号”火星探测器,
目的是飞越火星,但由于太阳能帆板没有打开,飞越火星失败。
——1964年11月30日,前苏联发射了Zond2探测器,虽然飞越了火星,但由于通信失败
,没有返回有用数据。
——1971年5月19日,前苏联发射了“火星2号”探测器。在1971年11月27日,着陆器
从轨道器中释放出来,但由于制动火箭失灵,使软着陆失败。
——1971年5月28日,前苏联发射了“火星3号”探测器,并于1971年12月2日到达火星
。着陆器被释放,并成功着陆火星,但在向轨道器发射20秒的图像数据后失效。
——1973年7月21日,前苏联发射了“火星4号”探测器,并于1974年2月在距离火星表
面2200公里处飞越火星。由于制动发动机失效而没有切入火星轨道。
——1973年8月5日,前苏联发射了“火星6号”探测器,在1974年3月12日进入火星轨
道,并释放出着陆器。着陆器返回了进入大气层时的一些数据,但在下降过程中失效。—
—1973年8月9日,前苏联发射了“火星7号”探测器,包括轨道器和软着陆器。在1974年3
月6日,该探测器没能切入火星轨道。
——1988年7月7日,前苏联发射了火星轨道器“火卫1号”,目的是研究火星的卫星。
1988年9月2日,“火卫1号”与地面失去通信联系。——1988年7月12日,前苏联发射了火
星轨道器“火卫2号”,在1989年1月30日到达火星并切入火星轨道。轨道器在火卫上空800
公里内移动,后来失效。着陆器也没有到达火星。——1992年9月25日,美国发射了“火星
观测者”轨道器,在1993年8月21日,即切入火星轨道之前失去通信联系。
——1998年7月3日,日本发射了“希望号”火星轨道器,但自发射升空以来故障不断
。按计划,“希望号”应于2003年12月14日到达离火星表面894公里上空,然后进入环火星
轨道,由于电路系统的故障还没能修复,入轨几乎无望。
——1998年12月11日,美国发射了“火星气候轨道器”,用于研究火星天气、气候以
及水和二氧化碳。“火星气候轨道器”本应在80至90公里高度进入大气层,但在轨道切入
操作中,由于导航误差,实际上在57公里高度进入大气层,导致“火星气候轨道器”在大
气层中被烧毁。
——火星极区着陆器是1999年1月3日发射的,它与“火星气候轨道器”是伙伴,目的
是探测火星的南极。在1999年12月3日进入大气层时失去通信联系,原因不明。
·火星
火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除金星以外,火星离地球最近。与地球相比,火星的质
量小于地球质量的1/9,半径仅为地球半径的1/2左右。但火星在许多方面与地球较为相
像。
火星是唯一能用望远镜看得很清楚的类地行星。通过望远镜,火星看起来像个橙色的
球,随着季节变化,南北两极会出现白色极冠,在火星表面上能看到一些明暗交替、时而
改变形状的区域。空间探测显示,火星上至今仍保留着大洪水冲刷的痕迹。科学家推测,
火星曾比现在更温暖潮湿,可能出现过生命。
·人类的火星探索史
人类对火星的探测已经有40多年历史了。1962年11月,苏联发射的“火星1号”探测器
在飞离地球1亿公里时与地面失去联系,从此下落不明。但“火星1号”标志着人类火星之
旅终于起步。
火星是距地球第二近的行星,这个红色星球曾让人类产生过无数幻想,移民火星的希
望之火也从来没有熄灭。40多年来,苏联、美国、日本和欧洲共计划了30多次火星探测,
其中2/3以失败告终,但研究一直没有排除火星上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以今天的科技,探测器从地球飞到火星需要6个月到1年时间。航行时间与启程时间相
关,因为地球和火星轨道的关系,每26个月才会出现一次最有利发射时间,此时向火星发
射宇宙飞船最有效,而其他时候发射效率低、成本高。探测器的主要使命是对火星环境进
行考察,寻找水和生命存在的线索。由于新技术的应用,火星探测器越来越轻、小、灵敏
。(张楠整理)
来源:新华网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6.2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8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