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膝盖受伤了), 信区: Aero
标 题: 各国为何争着上火星:火星探测显示国家实力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Jan 11 10:50:25 2004), 站内信件
http://images.qianlong.com/mmsource/images/2004/01/09/040109mars.jpg
http://images.qianlong.com/mmsource/images/2004/01/09/040109mars1.jpg
火星表面
火星时间8时12分,即美国东部时间1月4日17时42分、北京时间5日6时42分,地面控制
人员用英国摇滚乐队披头士的歌曲《早上好,早上好》“唤醒”了远在火星的“勇气”号
火星探测器。这个十多个小时前成功着陆的探测器迎来了抵达“红色星球”后的第一个早
晨。随后“勇气”号与地球进行了第二轮直接联络,而且发回了更为精彩的彩色照片和更
多科学数据。由于照片的珍贵性等原因,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科学家需要
经过一番仔细研究后,才能决定哪些照片可以公开。
“勇气”号顺利登陆火星,再次激起了人类对探索这颗远在上亿公里之外的“红色星
球”的热情。在这之前,日本1998年7月3日发射的“希望”号探测器未到火星就提前结束
使命,欧洲“猎兔犬2”号着陆器在火星着陆后至今下落不明。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就在这样
不断的成功与失败中艰难前行着。
艰难的火星之旅
2003年是火星“大冲”之年(当太阳、地球和火星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和火星位于太
阳同侧,这就是火星冲日;如果火星冲日发生在火星公转轨道的近日点,则被称为“大冲
”),世界各航天大国利用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纷纷展开了火星探测活动。2003年6月2
日,欧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车”携带着“猎兔犬2”号着陆器拉开了2003年火星探测的序幕
,美国的“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器紧随其后,也于6月10日和7月7日分别开始了
为期7个月的火星之旅。
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外行星,在太阳系中其自然环境最接近地球,被认为是最适
合人类移民的星球。但事实上,火星的环境非常恶劣。特别是火星的尘暴没有规律可循,
有时一年风平浪静,有时一年持续几个月。尘暴甚至可到达8公里的高空,遮天蔽日。原苏
联1971年发射的“火星—3”号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后,由于遇上了尘暴,着陆器上的仪器
仅工作了20秒钟。此外,近火星空间流星四溅。美国的“水手—4”号探测器在两天内记录
到了83次微流星碰撞,这些碰撞改变了探测器的姿态,导致了任务的失败。火星表面的宇
宙辐射强度也比地球高上百倍,这些对许多仪器设备都是严峻的考验,登火星之旅非常艰
难。
早在1960年,人类就开始了火星探测活动,截至2003年12月底已经发射了30多个火星
探测器,其中成功的却不到一半。火星的着陆探测则更加艰难。在已经进行的火星着陆探
测中,成功的屈指可数。
原苏联于1971年5月28日发射的“火星—3”号探测器实现了第一次火星软着陆。美国
1975年发射了“海盗—1”和“海盗—2”号两个探测器。它们在火星软着陆后,做了两个
著名的生命科学方面的实验,没有发现任何生命存在的迹象。这大大降低了人们探测火星
的兴趣,加上昂贵的探测费用,火星探测计
划被暂时搁置起来。2001年4月7日,美国“奥德赛”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这次发
射标志着美国火星探测计划重新启动。
人类为何执著地探索火星
人类经过数万年的繁衍生息,今天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日渐膨胀的人口、日益匮乏
的资源都使人类不得不开始探索其他栖息地。寻找地球以外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是可能的
解决途径之一。正如记者所采访的一位美国太空前沿基金会人士所说,在太空我们还可以
探索宇宙中其他星球是不是有生命的存在,以及看有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以便将地
球上的人们移居到别的星球。作为距离地球最近的外行星,火星理所当然成为人类优先探
索的目标。火星和月球不一样,月球是卫星,火星是行星。如果说月球是地球的女儿,火
星应该是地球的兄弟。科学家们认为,到目前为止,在所有被探索和研究的星球中,火星
是最可能适合人类移居的地方,因为火星和地球有很多共同之处。同地球一样,火星上有
大气,也有季节的变化。也有科学家认为,火星的表面有水存在的迹象,这是导致生命起
源的重要因素。虽然火星上没有氧气,但科学家设想要用尖端科技改造火星环境,以适合
人类居住。一些持乐观态度的专家认为,绿化火星可能只要几百年时间,此后人类可携带
特殊呼吸装置前往居住。
探索火星还将有助于加深对地球以及地球上生态环境的认识。通过研究火星大气的演
化和水的消失过程,分析火星大气稀薄的原因,可正确认识和把握地球环境的变化趋势,
对人类保护地球环境,从而在宇宙中永久生存具有现实而又深远的意义。此次前往火星的
“勇气”号和“机遇”号带去的任务就是,探测火星上是否存在过生命。
火星探测显示国家实力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任何一项重大成果的出现都离不开强有力的经济支持。
在高成本的航天领域,各国的竞争实际上也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据悉,在“勇气”号和其
孪生兄弟———“机遇”号探测计划的实施过程中,NASA投入的经费和评估测试的严格程
度都超过从前。这两个火星探测器总共耗资约8.2亿美元。
和载人航天一样,火星探测也充分显示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在人类发起的30多次
火星探测活动中,美国占了约一半,能与它抗衡的只有原苏联和俄罗斯。近来,俄罗斯虽
然在探索火星的问题上不断尝试,但步伐显然慢了。俄罗斯最近一次发射火星探测器是在
1996年。
与美俄相比,欧洲和日本在火星探测上显得力道不足。1月5日,负责寻找失踪火星探
测器“猎兔犬2”号的科研小组遗憾地告诉全世界:“猎兔犬2”号可能永远要和人类说“
再见”了!这个消息并不令人意外。过去,欧洲航天业一直专注于卫星制造和商业火箭发
射,避免参与美俄载人航天和太空探测等项目的竞争。近年来,欧洲慢慢在月球和火星探
测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技术和经验上都与美俄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与此同时,日本
发射的“希望”号火星探测器未能成功登陆火星,同样暴露出日本在技术上与美俄的差距
。
火星探测也推动了各国经济和科技实力的提高。虽然大多数火星探测的行动都是以失
败告终,但科学家在探测器发射、探测器能源供应、探测器着陆方式和技术以及火星环境
探测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发展了高精尖的技术,为人类成功登陆火星做好了准备。
当然,探测火星的行动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不能阻挡人类迈向宇宙的步伐。目前
,美国、俄罗斯、欧盟等正积极筹备新的火星探测计划。此间媒体报道,美俄正在与欧洲
航天局协商合作事宜,希望将载人火星登陆的时间提前到2014年—2015年。
登陆火星和登陆月球不一样,由于火星远离地球,仅往返火星一次就需要18个月,其
间航天员需要的食品、水、空气以及在火星生活和工作所需的设施重达数百吨。从火星轨
道返回地球的飞船也需提前送到环绕火星的轨道上,因此,众多的技术难题需要解决。火
星之旅不仅时间更长,更令人担忧的是宇航员途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要比短期太空旅行大
得多。一位俄罗斯宇航员曾经说过:“如果把两个人关在同一舱内两个月,就能满足所有
谋杀的必要条件。”两个月尚且如此,试想谁能忍受更长时间的煎熬呢———火星之旅整
个行程可能长达3年(往返18个月,在火星表面停留18个月)。尽管登陆火星还有许多问题需
要解决,但如果该计划得以实施,将是人类航天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
老鼠怕猫?
那是谣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8.39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