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在等待), 信区: Aero
标  题: 探测“死亡行星”永不言败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Feb 13 08:42:24 2004), 站内信件

2004年02月12日14:01

  2004年年初,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探测器双双成功登陆火星,并向地球
发回信息,各国媒体都有大量报道,及时介绍其进展,美国航天网站访问量也因此急剧上
升。火星探索引起人们如此关注,还因火星探测中存在一些特别的难题。

  在太阳系中,火星是位于地球外侧的比邻星,与紧挨地球内侧的金星比距离更远,因
此航天器探测火星的成功率远比探测金星的成功率低。火星与月球相比,由于月球表面几
乎没有大气,制动火箭可以引导登月舱准确地进行软着陆;而火星大气虽然密度仅是地球
大气的1%,但仍可使登陆舱在数秒钟内烧毁。同时,火星风也能把登陆舱吹离目的地。
因此,航天专家们给火星起了个绰号叫“死亡行星”,意指探测火星非常艰难,稍有疏忽
就会前功尽弃。

  从1960年以来的44年中,人类共向火星发射了36个航天器,其中20个以失
败告终。

  前苏联与俄罗斯发射了18个火星探测器,仅有4个成功。美国发射了包括“勇气”
号在内的16个火星探测器,成功11个。日本发射的惟一的火星探测器“希望”号,已
于2003年12月因导航系统短路失去控制,离开火星飘入茫茫太空。欧洲空间局发射
的“火星快车”航天器,其“猎兔犬2”号着陆舱已于2003年12月25日登陆火星
后失去联系,只有方形轨道器于5天后进入极地轨道,环绕火星飞行。由于轨道器承担了
此次欧洲火星探测计划90%的任务,因此,虽然着陆舱杳无音信,但“火星快车”探测
器基本还算成功。

  美国科学家总结了国内外航天器登陆火星的成功经验,并汲取多次登陆失败的教训,
给“勇气”号采取了防热外罩、降落伞、制动火箭和充气气囊等技术措施相结合的方案,
才使其顺利登陆火星。“勇气”号火星车的研制过程比比皆是不断创新的科学技术。它在
发射前曾放在零下160摄氏度、光照比太阳光强2倍多的环境中进行试验,还曾遭受巨
大声波的袭击。“机遇”号与“勇气”号是双胞胎,两者的构造和经历及试验几乎完全相
同。

  直到目前,人类在探索火星方面克服的困难已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个星球。但由于探
测火星的次数还很少,即使获得成功也含有侥幸的成分,尚未掌握成熟的技术和规律。因
此,在今后进军火星的征程中,随时都可能遭受挫折。然而,为了探索宇宙和追求真理,
科学家们难以舍弃对这个红色星球的探测。航天专家们正计划在发射无人探测器的基础上
,选派航天员登陆火星进行探测。

来源:《大众科技报》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6.2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2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