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在等待), 信区: Aero
标  题: 《撼天记》第三部:《与命运竞走》上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Dec 21 09:50:12 2003), 站内信件

央视国际 2003年10月17日 16:39

http://www.cctv.com/geography/special/C11050/20031017/images/101586_1.jpg 
“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 


  1976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邓小平来到美国进行了八天的访问。这是新中国有史以来
第一位领导人到访这个太平洋彼岸的国家。当他代表12亿中国人坐进月球宇航车中时,火
箭故乡的人们清楚地看到了今天自己与世界的差距。 

  航天工业的几十万人马的生活费用和研制试验经费,一直全都靠国家专用款支撑。但
改革开放后国家提出要断了“皇粮”,一来国家经济条件有限,二来国家更希望航天工业
能长大成人自己创家立业。 

http://www.cctv.com/geography/special/C11050/20031017/images/101586_2.jpg 
“长征三号”火箭 


  自从中央提出军转民的战略方针后,为了自谋生路,原来有许多生产任务吃不饱的航
天工厂,都开始试图生产民品,四处找米下锅。 

  1964年8月19日,美国成功地将一颗名叫“辛康1号”的同步通信卫星送入了36000千米
高的静止轨道,定点于东经162.5度的赤道上空。 

http://www.cctv.com/geography/special/C11050/20031017/images/101586_3.jpg 
“辛康一号”通信卫星 


  就在这一年,通信卫星首次将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实况从日本东京转播给其他各大洲
电视机前的观众,这标志着定点卫星通信技术已有能力在几秒钟之内将任何信息传遍大半
个地球! 

  80年代的太空已经成了商业卫星任意驰骋的世界。光每年的空间通信营业额就高达数
十亿美元。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通信卫星等着要发射,出现了一个红火的航天发射国际市
场。中国首次使用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地发射了同步通信卫星后,有那么几个人,脑子突然
开始转悠起来:中国的火箭能不能打入国际商业市场? 

http://www.cctv.com/geography/special/C11050/20031017/images/101586_4.jpg 
1945年5月25日,一名叫克拉克的英国人克拉克大胆的预言:如果有一天人类能在轨道上等
距离地配置三颗人造卫星,那么地球上除南极和北极之外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实现通信。
 



  1986年夏,国务院在中南海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中心议题是中国的航天技术能不
能对外开放?能不能按照市场规则对外提供发射服务?航天部先期进行的对外市场调查所
取得的令人信服的各种论据,对国家领导做出决策起了很关键的作用,会议最后做出了肯
定的结论。 

  1985年4月,长城公司副总经理乌可力刚刚带领中国代表团,前往巴黎参加航展,让中
国的航天成果在世界首次亮相。但当时因囊中羞涩,咬了牙才租下的15平方米展位,仅能
张贴几张照片。 

http://www.cctv.com/geography/special/C11050/20031017/images/101586_5.jpg 
左一为陈寿椿,右为黄作义 


  1982年在联合国日内瓦召开的第二次探索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大会会场上第一次出现
了中国人的身影,在世界宇宙航行的奥运会上,从此有了中国的名字。 

  1985年,当中国一开始宣布中国的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市场时,立刻引起了美国的反应
。美国使馆科技处、武官处多次找到当时航天部外事司交涉,以核不扩散为由,意图阻止
中国的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市场。但中国人说自己做得是“小买卖”,只是对世界航天发射
市场的一个补充。按当时航天部领导的话说:不过是想出去“找几个零花钱”,国外同行
们大可不必那么紧张。 

http://www.cctv.com/geography/special/C11050/20031017/images/101586_6.jpg 
美国航天飞机发射 


  1988年底到1990年1月间,在国际市场上13个招标的卫星发射服务中,美国中标3颗,
阿里亚娜中标9颗,而中国仅中标1颗。 

  机遇有时会不期而至。1986年,被称作世界航天史上的黑色灾难年。继1月28日发生了
震惊世界的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机毁人亡事件后。紧接着一系列的事故让世界火箭发射
市场几乎瘫痪。一时间,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卫星厂家和用户都着急起来。天上运行的卫星
寿命将尽,地上准备好的卫星排成长队等待发射,而阿里安火箭发射的日期尚不能确定。
卫星的制造商们想起了一年前曾被他们冷遇的中国火箭。 

  其实在此之前,中国的对外发射服务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这一年的3至4月期间,航天工业部代表团在美国进行了大规模的长征系列火箭的推销
活动。在十几天旋风般日程安排中,先后与十几家宇航公司进行了接触,连续进行了多达
24场的中国火箭宣讲。 

  唐津安:“一个是来自发射服务市场承认不承认你?你有没有合法的地位?当时没有
,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和美国打交道。为什么和美国打交道呢?因为这个市场他是算老大…
…。所以这第一关就是美国。和美国打交道那真是天天给你出难题。” 

  1986年,在美国的著名的麦道公司的谈判室里,两名中方专家在舌战13名美国技术专
家后,终于让美国人认识到中国人手中有真家伙,从此美方对中方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
转变,认真和尊敬起来。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6.2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5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