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在等待), 信区: Aero
标  题: 《撼天记》第六部 《太空没有梦》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Dec 21 10:32:27 2003), 站内信件

央视国际 2003年10月27日 17:09

http://www.cctv.com/geography/special/C11050/20031027/images/101630_10.jpg 
1996年8月18日,又一枚“长征三号”火箭发射。火箭起飞后没有多久便出了故障,没有飞
到预定轨道的火箭把数以亿计的卫星扔在了半道,变成了一个新的太空垃圾。 


  1996年7月3日,4个多月前因事故而推迟发射的一枚“长征三号”火箭,把香港的“亚
太一号A”通讯卫星顺利送上了太空。中国航天在经历了一连串的失利后,终于有了一次成
功的转机。一个月后的1996年8月18日,这是一个按照中国民间传统习惯在许多人看来最吉
利的日子。也在这一天,西昌基地的发射塔上矗立的又一枚被称为“美男子”的“长征三
号”火箭,已做好一切发射前的准备,正在整装待发。在它头上顶着一颗即将上天赴任的
中星七号通信卫星。 

  在此之前“长征三号”火箭保持着10次发射中只有一次失败的良好纪录。但这一次又
让他们失望了,火箭起飞后没有多久便出了故障,没有飞到预定轨道的火箭把价值连城的
卫星扔在了半道,变成了一个新的太空垃圾。 

http://www.cctv.com/geography/special/C11050/20031027/images/101630_11.jpg 
火箭起飞后没有多久便出了故障,没有飞到预定轨道的火箭把数以亿计的卫星扔在了半道
,变成了一个新的太空垃圾。图1 


  几乎连在一起的两次失败,使中国航天在国际上的信誉丢失殆尽。一时间长征火箭在
国际发射市场上几乎成为失败的代名词。这是对中国航天对外发射服务的一次几乎毁灭性
的打击。 

  陈振官:“我们底下人称它为‘黑十年’,就是我们的航天已经进入了低谷,连续发
射几次失败,咱们一院还能不能经得起这个考验?这支队伍还能不能爬起来?” 

http://www.cctv.com/geography/special/C11050/20031027/images/101630_12.jpg 
火箭起飞后没有多久便出了故障,没有飞到预定轨道的火箭把数以亿计的卫星扔在了半道
,变成了一个新的太空垃圾。图2 


  一系列严格的措施出台了,一系列苛求的规章下达了。这是中国航天工业内部的一次
大手术,它使从仓库看门人到火箭设计总师都明白无误的知道了自己的职权和责任,甚至
细致到每一根电线和每一颗螺丝钉。在中国航天工业内部颁布、实施的“定位准确、机理
清楚、问题复现、措施生效、举一反三”的质量问题归零五条标准,成为航天人必须执行
的生死令。 

  1997年5月12日,继一年前的8.18发射失败之后,“长征三号”火箭再一次树立在发射
架上。这次担负的任务是要把一颗国产“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 

http://www.cctv.com/geography/special/C11050/20031027/images/101630_13.jpg 
火箭起飞后没有多久便出了故障,没有飞到预定轨道的火箭把数以亿计的卫星扔在了半道
,变成了一个新的太空垃圾。图3 


  贺祖明:“这一发在五月十二号打成了,大家都开玩笑。长三乙死了一次是“2.15”
,长三甲第三发发射成功,恰恰是“5.12”,把它反过来。” 

  俗话讲,人逢喜事精神爽,然而当眉飞色舞的人们坐到会议室里,准备好好享受一下
表扬与赞美之词时,在中国这个自古以来就有“以成败论英雄”习俗的国度里,事情的结
局却出乎几乎所有人的意料。 

http://www.cctv.com/geography/special/C11050/20031027/images/101630_14.jpg 
1996年1月26日,“长征二号E”发射亚太卫星失败 图1 


  此时身为航天工业总公司总经理的刘纪原所以给正在兴头上的部下们当头泼了一盆冷
水,是因为他再也不能容忍部下的失职。 

  刘纪元:“第一处理的不是因为技术上的问题,是因为工作责任心,或者说是工作马
虎造成了损失的。你比如说它一个伺服结构漏气,送回来了。送回来他也没检查,盖个戳
子,又送回去了。” 
  
  尽管刘纪原也深知台下坐着的每个人眼中红红血丝的来历,和此时本该享受的来之不
易的快意,但火箭生存的现实让他必须在铁的纪律和人之常情中间做出抉择。 

  此时的航天人奋力阻止着似乎是势不可挡的信誉大滑坡。然而,要想再让已经心存疑
虑的国外合作方重新相信中国的“长征火箭”,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http://www.cctv.com/geography/special/C11050/20031027/images/101630_16.jpg 
雕塑 


  在试图恢复人们对中国长征火箭信心的所有尝试中,最难的莫过于说服已经如同惊弓
之鸟的国际保险公司。 

  如同司机要是有出事理赔的记录,就要被“另眼看待”一样,犹犹豫豫的保险公司尽
管被说服接受保单,但还是开出了他们认为值得冒险的价钱。 

http://www.cctv.com/geography/special/C11050/20031027/images/101630_17.jpg 
黄作义向保险公司作“宣讲” 


  厉建中:“对我们是非常苛刻的,但是为了我们的火箭再度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上,
再度占一份额,恢复它的发射,那我们也得忍着,也就接受了。后来我们连续成功之后,
这个费率又下降了。” 

  距离上次发射场大爆炸一年半以后,1997年8月20日,第二枚“长征三号”乙型火箭在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再次起飞。驯服的火焰把美国劳拉公司为菲律宾制造的“马步海”卫星
顺利送入远离地球数万公里的轨道;2个月后的10月17日,第三枚“长三乙”火箭又把劳拉
公司生产的“亚太2R”卫星非常精确地送入了同样的轨道,在中国航天的史册上连续写下
了两笔至关重要的成功。 

http://www.cctv.com/geography/special/C11050/20031027/images/101630_18.jpg 


  到1998年3月26日,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进行了50次飞行。而国际商业发射服
务在长征火箭飞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实施了15次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协议,还提供了
5次国际搭载服务。 

  1993年4月28日,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和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在北京签订了使用“长征二
号丙”改进型火箭发射多颗铱星的合同。这是一次世界级的航天技术的舞台展示。 

  4年后的1997年9月1日晚10时,中方用改进后的“长二丙”一箭发射双星,成功地将两
颗铱星模拟星送入预定轨道。3个月后的12月8日,长二丙改火箭首次将两颗铱星成功送入
太空。并随后连续按计划进行了三次发射,将6颗铱星送入了太空网络中的预定位置中国航
天的“一箭多星”技术,随即开始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http://www.cctv.com/geography/special/C11050/20031027/images/101630_19.jpg 
铱星模拟星 


  从这一年开始,中国航天工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道路。一切都变得更加稳定,也更加
成熟,连续三年取得火箭发射枚枚成功的骄人成绩。 

  90年代末,当中国航天人终于摆脱了失败的阴影,准备重整旗鼓的时候,世界航天市
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实让他们意识到,先前的估计有些过于乐观。 

  然而,羽翼变得丰满起来的中国航天人已经是久经风雨了,10年的对外发射服务让他
们受益匪浅。不断向外太空的进军使得他们的目光已经在浩瀚的宇宙中延伸得更加遥远。
当他们历经磨难一次又一次驯服着奔腾的火焰飞出家园、探索人类认识的未知边缘时,他
们传奇般的经历也在向世人一次又一次地宣布:太空真的没有梦。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6.2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73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