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婴儿), 信区: Aero
标  题: 星箭腾空铸辉煌 载人航天震玉寰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Oct  3 09:17:47 2004), 站内

国家航天局网站特约撰稿人  尹怀勤

  在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迎来了建国55周年纪念日。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

  55年来,祖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条战线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光辉
成就。迅速发展起来的中国航天事业,为国防现代化作出的突出贡献和为科技现代
化铸就的太空辉煌,就是这种惊人变化的最好写照。

  突破“两弹”中的导弹技术

  我国航天事业是以1956年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为标志而开始的
。当时的五院主要是承担原子弹、导弹“两弹”中的导弹研制任务。在周恩来总理
高度关怀和聂荣臻副总理亲自主持下迅速集中、壮大起来的这支科研队伍,坚持独
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胸怀迎头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的雄心壮志,艰苦奋斗,发
奋图强,依靠集体智慧刻苦攻关,终于闯过道道难关,掌握了尖端技术,研制成功
多种型号的导弹。

  1964年6月29日,我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进行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
功。1966年9月又完成了改进型中近程地地导弹的定型试验。通过这一全面系统的
实践,锻炼了技术队伍,并逐步掌握了独立研制导弹的基本规律。同时,初步形成
了设计师系统和行政指挥系统,为以后的型号研制生产积累了技术攻关和组织管理
经验。

  1966年10月27日,装有原子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点火发射,弹头精确命中目
标,实现了核爆炸,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同年12月26日,中程地地导弹首次发射试
验成功。1971年11月15日,中远程地地导弹全程飞行试验成功。1980年5月18日,
洲际地地导弹全程试验获得成功。1982年10月12日,常规动力潜艇水下发射潜地导
弹试验成功。1985年5月20日,机动发射固体地地战略导弹获得成功。1988年9月
15日,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潜地导弹定型试验获得成功。与此同时,还研制成功了
多种型号的空防和海防导弹。这些先进武器,大大提高了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装备
水平和国防实力。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能够组织力量,突破尖端技术,掌握有效的导弹自卫能
力,振了国威,壮了军威,有力地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建成配套的航天系统工程

  突破导弹技术,为研制发射航天器的运载工具奠定了基础。1965年卫星工程研
制任务列入国家计划,并明确第一颗卫星争取在1970年左右发射。经过多年坚持不
懈的努力,到了1970年我国已经建成了航天系统工程所需的完善配套的研究、设计
、试制、试验、生产和发射测控体系,具备了发射人造卫星的能力和条件。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飞,成功地发射了我国
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这使我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五
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由于能源系统的保证,星上各种仪器实际工作时间远远超
过了设计要求,取得了大量的工程遥测参数,为后来的卫星设计和研制工作提供了
依据和积累了经验。在此基础上,我国成功研制了以通信、导航、遥感应用为主的
多种卫星,并逐渐实现系列化,业务化运行;成功发射了以空间科学探索为主的实
践系列卫星和空间环境探测双星,正在进行探月计划;成功发射了神舟号宇宙飞船
,实现了首次载人飞行。

  几十年来,我国相继研制成功长征二号、长征二号丙、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甲
、长征二号捆绑式、长征二号丁、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二号丙改进型、
长征四号乙、长征二号F系列运载火箭,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覆盖能力从300公斤到
9.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覆盖能力从1.45吨到5.1吨。长征家族火箭已成为世
界著名系列运载火箭之一。

  为适应人造卫星研制、试验、发射和测控的需要,我国于1970年建成了酒泉卫
星发射中心和测控网,并随形势发展和任务需求,后来又多次进行扩建和完善。酒
泉卫星发射中心主要承担近地轨道卫星和宇宙飞船的发射任务。1983年和1987年我
国又先后建成了西昌和太原两个卫星发射中心。西昌主要用于发射高轨道卫星,太
原主要用于发射极地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测控网的良好性能,为后来的西安
和北京测控中心的建设和测控网的完善起到了促进作用。

  69个国产航天器跃上太空

  到2004年9月30日为止,我国用自己研制的12种长征运载火箭分别从酒泉、西
昌、太原三个卫星发射中心起飞,共成功发射了64颗国产卫星和5艘国产飞船,5艘
飞船分别被命名为神舟一至五号,前4艘进行了无人飞行试验,第五艘进行了首次
载人航天,均安全返回地面,获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
程上又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这些举世瞩目的光辉成就,使我国跨入了
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

  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第二个掌握高空火箭二
次点火技术的国家,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第三个同时拥有太阳同步轨
道和地球静止轨道两种气象卫星的国家,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第四个
掌握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技术的国家,是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的国家,也是能够发射国外卫星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这无疑是中华民族的荣耀。

  这些铸就在太空的辉煌,不仅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而且在开发
利用空间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开展科研活动方面发挥了重
大作用,产生了广泛而又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积极开拓国际航天市场  

  鉴于航天事业的强劲发展势头和产品质量的良好保证能力,1985年10月26日,
我国政府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放国际航天市场,承揽各国卫星发射业务,
利用自己所拥有的航天高科技优势,创造新的经济效益。

  从1990年4月7日至今,我国用6种长征运载火箭分别从上述三个卫星发射中心
起飞,成功地将27颗国外卫星送入发射合同规定的轨道,以无可争辩的实力向世界
宣示了中国运载火箭已经成为国际航天发射服务的一支生力军。

  被送上太空的27颗外星中,科学试验卫星3颗,通信卫星12颗,铱系统卫星12
颗,覆盖了地球总共拥有的4种轨道。与此同时,长征火箭及返回式卫星还为国外
用户提供了5次搭载服务,均受到对方的称赞。中国的卫星发射服务能力和卫星回
收技术水平赢得了用户的认可,获得了世界舆论的好评,在国际上建立了较高的信
誉和知名度。

  同美国、俄罗斯、欧洲空间局和日本四大家航天费用的平均值相比,我国投入
航天技术的经费不足他们的几十分之一,但却取得了举世公认的重大成就,充分体
现了中国人民自主创新的卓越能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星箭腾空兴中华、载人航天震玉寰的绚丽华章,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做出了重要
贡献,也正在强劲地鼓舞着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壮志豪情。

  进军太空铸就的精神成果

  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研制人员,百折不挠、勇往直前,顽强拼搏、战胜困难,在
突破导弹、原子弹和人造卫星尖端技术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热爱祖国、无私奉
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已成为中
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1992年,党中央决定启动集高精尖技术之大成的载人航天工程以后,参加其研
制、建设和试验的新一代航天人,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勇敢地肩负起攀登航天技
术高峰的光荣而又艰巨的历史使命,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呕心沥血、锐意
进取,勤于探索、敢于超越,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攻克了一个个国际宇航界公认
的尖端课题,掌握了一项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终于取得了首次载人航
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创造了非凡的人间奇迹。他们在卓有成效的攻关征途上,不仅
初步走出了一条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低成本的航天发展道路,而且铸就了“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取得了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从“两弹一星”精神到载人航天精神,人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有了这种精神,就有了通向成功的动力。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载人
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生
动体现,永远值得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学习。”我们坚信,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
,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在欢度55周年国庆之际,广大奋战在航天战线上的工作者们,一定会以进一步
开发利用空间资源的实际行动,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而努力奋
斗。

发布日期:2004-09-30 

http://www.cnsa.gov.cn/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2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