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婴儿), 信区: Aero
标 题: 2003年世界航天发展综述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4年04月30日12:59:06 星期五), 站内信件
韩鸿硕 石卫平
2003年,世界航天不断前进,硕果累累,但也发生了一些令人震惊的灾难。全球共进
行了63次航天发射,与2002年相当。载人航天喜忧参半,年初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
机的失事给世界航天事业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是俄罗斯“联盟号”飞船的多次安全发射与
返回,尤其是中国“神舟”5号飞船首次载人航天的成功又带来了新的希望;国际空间站和
重复使用航天器的发展均受到一定影响。深空探测又掀热潮,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卫星
应用也有所进展,研制和发射了一些新的侦察卫星、军事通信卫星和导航卫星。
一、载人航天震惊世界,美国航天飞机失事,中国首次载人航天成功
1.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影响巨大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完成实验任务后重返地面的过程中机
身左侧温度陡升,旋即发生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事故调查委员会2003年8月26
日公布的最终调查报告指出,造成机毁人亡的具体原因是起飞后817秒从外贮箱左侧双脚
架掉下的一块隔热泡沫材料砸到左翼增强碳/碳面板下半部附近区域,在再入过程中热空
气透过破损处防热系统,并使机翼铝合金结构逐渐熔化、强度减弱,直到气动力引起失控
、机翼破坏和机体解体。报告最后指出,长期以来美国航宇局一味追求发射进度,安全管
理日益松懈,加上资金短缺,结果导致悲剧发生。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失事给美国以至世界航天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当其冲的是航天飞机长期停飞,从而使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工作几乎陷于停顿状态,计
划推迟;同时凸显了俄罗斯的重要作用。虽然这次事故给美国造成了灾难,但引起了政府
和公众对航天的重视,从而将会改善管理,加大投资,并可能会加速重复使用运载器的研
制进程。各国在发展航天事业上将会吸取经验教训,更加注意安全,采取更为稳健、渐进
、实际而不是求快、冒险、浮躁的步伐。
2.国际空间站处于维持状态,进展不大
目前,国际空间站由于航天飞机停飞无法运去大量货物和设备,导致美国段建设告停
,空间站人员和实验减少,整个计划进度推迟,最后建成日期已推至2008年以后。2003年
国际空间站的运输任务主要靠俄罗斯的飞船。2月2日,即“哥伦比亚号”失事的第二天,
“进步”M-47飞船就飞向国际空间站,运去食物、燃料和科研装置。4月26日,“联盟”T
MA-2飞船运去第7远征队成员(1名美国宇航员和1名俄罗斯宇航员),而第6远征队3名成员
于5月4日乘“联盟”TMA-1飞船降落在哈萨克斯坦(飞船返回舱因着陆控制装置故障转为弹
道式着陆,偏离预定地点440公里)。由此,国际空间站成员由3人减为2人,实验任务也相
应减少。第7远征队的成员进行了约15项科学实验。10月18日,“联盟”TMA-3飞船又运去
第8远征队3名成员,而第7远征队2名成员于28日乘“联盟”TMA-2飞船安全返回着陆。此
外,各国为国际空间站研制的设施有所进展,2003年6月日本实验舱和欧空局的“节点”2号
舱均已运至美国。
3.中国“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成功反响强烈
继2003年1月5日中国“神舟”4号飞船成功返回后,同年10月15日9时“神舟”5号飞船
载着中国第一位太空飞行航天员杨利伟发射升空,10月16日6时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标志
着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自主实现载人航天的
国家。航天员杨利伟在太空中进行了航天服气密性检查,与地面进行了实时通话联系,并
展示了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飞船搭载了中国国旗、北京2008年奥运会徽旗与联合国旗、
人民币票样及纪念邮品等。“神舟”5号载人飞行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国际
社会反应热烈,联合国和各国政要纷纷致电祝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张庆伟总经理表
示,在完成载人首飞后,即将迈开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即空间实验室工程。
二、各国纷纷开展深空探测活动
1.火星探测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2003年和2004年是火星几万年来离地球最近的时期,适于进行火星探测,因此各国纷
纷发射火星探测器。欧空局的火星探测器“火星快车”于2003年12月25日到达火星,美国
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勇气号”和“机遇号”也于2004年1月抵达。火星探测进入一个新的活
跃期。
①欧洲首次发射火星探测器得失参半
2003年6月2日,欧空局第一个火星探测器“火星快车”轨道器及“猎兔犬”2着陆器由
俄罗斯的“联盟-弗雷盖特”火箭发射升空,其任务是在火星轨道上对火星亚表面、表面
、大气和电离层进行测绘,以及在火星表面上开展观测和实验。12月19日,“猎兔犬”2成
功与“火星快车”脱离并向火星进发。12月25日“猎兔犬”2在火星着陆,但此后地面再未
能接收到“猎兔犬”2的信号,欧空局已认定与“猎免犬”2失去联系。目前“火星快车”
运行正常并取得一定收获。
②美国成功发射两个火星探测器寻找水资源新线索
2003年6月10日和7月8日,美国用“德尔它”2火箭分别将“勇气号”和“机遇号”火
星漫游者发射升空,它们已于2004年1月在火星着陆,分布于火星的相反两侧,寻找关于火
星上水资源的新线索。目前正在积极准备和落实的美国火星探测项目包括:2005年发射“
火星侦察轨道器”,2007年发射“灵巧着陆器”和“长期漫游者”,2009年发射携带核动
力的大型火星登陆飞船(该飞船将能返回地球并带回火星岩石样本),2009年之后则正式实
施载人火星飞行。
③日本“希望号”火星探测器以失败收场
“希望号”火星探测器作为日本第一个深空探测器早在1998年7月4日便发射升空了,
原计划1999年10月到达火星,探测火星的大气和地下结构。但它自升空后故障不断,几经
维修,进入环火星轨道的日程一再推迟。2003年12月9日是“希望号”恢复正常工作、准备
进入轨道的最后期限,如果还不能排除故障,就无法在14日到达离火星表面894千米的上空
,进入绕火星飞行的预定轨道。12月9日晚,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宣布,因维修无效
,“希望号”火星探测器的主发动机无法恢复工作,探测火星的使命宣告失败。
2.月球探测又起热潮
2003年各国重又掀起月球探测的热潮。欧洲发射了新型月球探测器;日本正准备于200
4年发射“月球”A探测器,2005年发射“月女神”探测器;中国和印度也都宣称将于近几
年内开始进行月球探测。
①欧洲发射“小型先进技术研究任务”1号(SMART1)月球探测器
2003年9月27日,欧空局用“阿里安”5G火箭将SMART1月球探测器送入地球转移轨道
。该探测器重370千克,将于2005年2月到达月球,进入月球极轨道。它将对月球进行观测
研究,并试验未来探测器技术,主要是太阳能电推进技术。
②中国启动探月工程论证
2003年2月28日,中国国防科工委宣布探月工程论证正式启动。该工程将分为三期工程
实施,目标分别为“绕、落、回”,即发射绕月球飞行的月球探测卫星、月球探测器在月
面软着陆和完成月面巡视勘察及采样工作后返回地面。有可能在2006年左右发射月球探测
卫星。
③印度拟于2008年探月
2003年8月15日,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在独立日演说时称该国将在2008年前发射“月球飞
船”1号探测器。该探测器重525千克,将由极轨卫星运载器(PSLV)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它将进入月球轨道,拍摄可见光、近红外及X射线月球图像。
3.美国发射“空间红外望远镜”
2003年8月25日,美国航宇局用“德尔它”2火箭将用于天文观测的最后一个“大观测
台”——“空间红外望远镜设施”发射升空,卫星进入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该卫星耗资12
亿美元,星上装有红外相机、远红外相机和红外摄谱仪,可以进行高精度的红外天文观测
。这将使美国航宇局同时具备光学、X射线和红外空间天文观测能力。
三、各国研制和发射各种新型应用卫星
1.侦察卫星
①美国调整侦察卫星计划
据称美国波音公司已对研制新一代间谍卫星的计划“未来图像体系结构”进行了重大
调整,以解决有关技术问题。该计划要求建立一个装备有大功率望远镜和雷达的卫星星座
,以便在夜间或透过云层搜集敌方部队清晰的图像。此项计划的耗资将比最初计划至少多4
0亿美元,据推测在未来20年将大概耗资250亿美元。
美国天基雷达系统由中低地球轨道卫星构成。这些卫星可以产生合成孔径雷达和数字
地形高程数据以及地面移动目标指示。据2003年9月报道,尽管美国国会递交的天基雷达项
目2004财年预算面临严重削减(申请经费271亿美元,众议院建议削减1亿美元,而参议院
认为应削减7500万美元),但是美国空军仍在加紧推进此项目,所签署的一份采办备忘录批
准了该项目的整体结构;并一直在给国会施压,希望批准直至2009年总额为44亿美元的全
部预算申请。该项目将于2004年选出2~3个承包商,2012年发射第一颗天基雷达系统卫星
。
2003年4月,美国总统布什签发了《第27号国家安全总统令》,责令国家图像与测绘局
全权负责为安全机构搜集商业卫星图像信息。在战后的伊拉克,五角大楼也选用商业公司
发射的“伊克诺斯”卫星图像,确定军事要地的防卫部署,完全把国家侦察办公室的军事
间谍卫星晾在了一边。
②俄罗斯发射早期预警系统第二代卫星
截至2003年7月,俄罗斯战略核部队早期预警系统空间部分包括2颗大椭圆轨道卫星和2
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2003年4月24日俄罗斯发射了“宇宙”2397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它是
早期预警系统研制的第二代卫星,可以在阴天的情况下监测到地球表面发射的导弹。
③法国早期预警卫星计划招标
2003年3月中旬,法国政府也发布了低轨早期预警卫星演示计划招标书。试验性早期预
警卫星系统包括2~3颗微型卫星,将采用重120千克左右的“迈里亚德”星体平台。该系统
将采用大椭圆轨道,计划2006年部署。
④日本发射间谍卫星
日本投资20亿美元发展情报监测计划。日本的间谍卫星可以对全球事态进行监视。除
了朝鲜之外,包括台湾在内的中国和俄罗斯也都是重点监控对象。2003年3月28日,日本利
用H-2A火箭把两颗间谍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从此日本跻身于少数拥有间谍卫星的国家之列
。这两颗卫星分别是拍摄地表形态的普通光学卫星和绘制地表图像的电子雷达卫星,每颗
重2吨,设计寿命5年,在离地400~600公里的轨道上按南北方向绕地球运行。卫星已用于
监测朝鲜的弹道导弹基地等军事设施,但是侦察效果不太理想。按预定计划光学卫星拍摄
的黑白照片分辨率为1米,实际上为2~3米。11月29日,日本同样利用H-2A火箭搭载两颗
间谍卫星发射失败,火箭升空后不久即发生故障,地面指挥部门在发射13分种后下令销毁
火箭。此前由于技术原因三次推迟了此次发射。
2.军事通信卫星
①美国军事通信卫星取得较大进展
2003年8月29日,波音公司的“德尔它”4火箭成功地将美国空军的“国防通信卫星”3
-B6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该卫星通信系统可以为国防官员和战场指挥员提供安全的语
音服务以及高速的数据通信,同时可将太空作战数据和预警数据传送给不同的系统和用户
。目前空军航天司令部拥有10颗该型卫星,这颗卫星是该系统中的最后一颗。今后“国防
通信卫星”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2003年12月15日,美国海军的一颗通信卫星“特高频后继星”F11由“宇宙神”3B火箭
发射升空。这颗卫星由波音公司制造,是在波音601型卫星的基础上设计的。它是自1993年
以来,由“宇宙神”火箭发射的特高频卫星系列中的第11颗卫星,将取代更老的海军中继
通信卫星。此外,美国将在未来两年内建成新型“宽带填缝”卫星通信系统,作为美军联
合信息战的重要内容。该系统将采用X和Ka频段,频带宽度相当于16颗“国防通信卫星”,
数据传输速率24~3.6吉比/秒,设计寿命14年。新型“宽带填缝”系统将由6颗卫星组成
,计划2004~2005年正式部署。另据报道,雷声公司近期获得了为美海军研制先进极高频
多波段终端的首阶段合同。这种终端将成为海军最先进的卫星通信系统。该项目分两个阶
段发展,预计总费用达16亿美元。
2003年6月17日洛马公司说,一个由美国空军和洛马公司领导的小组已成功地提前完成
了最后一颗“军事星”2安全通信卫星的在轨测试工作,已将操作控制权交给空军航天司令
部,并迅速投入使用。“军事星”2通信网络在伊拉克自由行动中通过安全地传输关键性的
目标定位信息和地面部队指挥控制数据为军事行动提供了支持。
最后一颗“军事星”2加入后,美国军方拥有一个由5颗“军事星”组成的全球网络,
可为美国的战略部队、空军太空预警设备以及作战部队提供快速的全球通信覆盖。
②欧洲军事通信卫星取得新发展
据报道,2003年10月欧洲航空防务与航天公司已获得一份由英国国防部授予的价值35
9亿欧元的军用通信卫星合同。此项15年期限的合同要求该公司设计和制造两颗“天网”
5卫星。这两颗卫星将于2005年开始服役。
又据报道,阿尔卡特航天公司已选定阿里安航天公司为法国国防部采购局发射一颗新
的“锡拉库斯”3B军事通信卫星,两公司已于2003年12月17签订卫星发射合同。“锡拉库
斯”3B是法国第三代军事通信卫星,将大大提高武装部队在数据传输容量、作战灵活性、
反对抗措施和攻击等方面的能力。该星重约3750千克,将由“阿里安”5火箭于2005年底从
圭亚那航天中心发射。
另据报道,2003年德国向工业界发布了两颗军事通信卫星的投标请求,这两颗卫星将
于2008年获得。这是德国首次订购自己的军事通信卫星,将使德国武装部队减少对商业卫
星通信的依赖。
③俄罗斯研制新一代军民两用电视通信卫星
据报道,俄罗斯正在研制新一代军民两用电视通信卫星“闪电”3。这种卫星将装备现
代电子数据库,功能大大改进,体积明显减小,寿命延至5年以上,预计将于2004年进行飞
行设计验证,然后利用“闪电”中型火箭发射。
3.导航卫星
①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用于美伊战争并将再造新星
GPS在2003年美伊战争中的大规模运用,极大地提高了美军的战斗力。GPS是精确制导
武器的关键和保证,战争中使用的武器有80%以上使用了GPS制导,地面部队单兵也广泛装
备了GPS接收机。为进一步提高精度,2003年1月29日美军发射了GPS 2R-8卫星;4月1日又
发射了GPS 2R-9卫星,并且仅11天后就开始导航服务。至此GPS在轨卫星总数达到了28颗
,其精度也相应地提高到了至少7米。此外,美国防部还计划推广使用以卫星为基础的部队
定位系统——“21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作战指挥”(FBCB2)系统。
2003年11月18日,波音公司宣布美空军已授予该公司1.425亿美元合同,再建造3颗改
进型GPS卫星,即编号4~6的GPS 2F国防与民用导航卫星。迄今为止,与洛马公司展开竞争
的波音公司卫星分部已制造了40颗全球定位卫星。完全现代化的GPS 2F卫星将确保最新技
术在GPS星座中的实现。该系列卫星可提供新的能力,其中包括增强抗干扰能力、提高精确
性和数据完整性、确保军用代码的操作安全。GPS 2F卫星生产总数可达12颗,首颗卫星计划
于2006年中期发射。此外,2003年7月10日,GPS广域增强系统投入运营。该系统可以大大
提高民用GPS用户的系统精度。
美国参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已制定新一代全球定位系统GPS 3的实施计划。GPS 3将改
变原有GPS的体系结构,分辨率将比目前卫星高10倍,设计寿命15~20年,抗干扰能力提高
100~500倍,并采用最先进的加密技术。美军预计用20年时间再发射24颗新型卫星,替代
目前的GPS系统卫星。洛马公司已宣布为GPS 3研制出了新一代G-STAR接收机。该机抗干扰
能力强,可以设定自动反欺骗模式抗干扰。2003年9月,美国国防部批准了空军的计划。按
计划,将在2012财年进行GPS 3的首次发射。
②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签订首批卫星合同
2003年7月11日,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首批卫星合同在欧空局的研究与技术
中心签订,其目的是制造两颗试验卫星。这两颗卫星是“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在轨验证
阶段的先驱,其中一颗将于2005年下半年发射,2006年6月以前发送信号。其中一个合同给
予了英国萨里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合同金额2790万欧元。该试验卫星发射质量400千克,主
要任务是从将要使用的一个轨道上传输“伽利略”信号,还将试验包括铷原子钟和一个信
号发生器在内的多项关键技术,并测量轨道的物理参数和未来“伽利略”星座将要运行的
特殊环境。该卫星将成为欧洲送入中地球轨道的第一颗卫星。在欧洲声望很高的“伽利略
”卫星导航系统正受到美国军方的威胁,要求降低“伽利略”系统的精度。这对于实时定
位精度达到1米以下的“伽利略”计划将是沉重的打击。
四、航天运载器
在2003年航天运载器的发射中,除1次是航天飞机外,其余均为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
大型运载火箭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没有新的型号投入使用;中小型火箭取得多项进展;重
复使用运载器计划不断调整。
1.大型运载火箭取得新的进展
①美国“渐进一次性运载器”计划取得新进展
2003年7月17日,美国洛马公司的“宇宙神”521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将“彩虹”1家庭
电视直播卫星送入轨道。该型火箭采用5米直径的大型整流罩、2台新型固体捆绑助推器和1
台上面级发动机。这是新一代“宇宙神”5火箭的第三次发射,也是“宇宙神”500系列运
载火箭的首次发射。该系列火箭最多可捆绑5台固体助推器。
②欧洲成功发射“阿里安”5,并实现一箭三星
2003年9月27日,法国阿里安航天公司的“阿里安”5火箭成功发射升空,这是“阿里
安”5火箭首次一箭发射3颗卫星,包括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最新型的“印星”3E通信卫星、
欧空局的SMART 1月球探测器和欧洲通信卫星组织的“e鸟”卫星。
③俄罗斯成功用“宇宙”3M实现一箭6星
2003年9月27日俄罗斯“宇宙”3M火箭发射升空,将6颗卫星送入近圆形的太阳同步轨
道。该运载火箭为二级液体燃料火箭,重109吨,长324米。6颗卫星是:俄罗斯的“莫扎
耶茨”4,俄德合作的“鲁宾”4,土耳其的“比尔星”1,尼日利亚的“尼日利亚星”1,
英国的“灾害监测星座英国星”以及韩国的“科技星”1。
④日本将研制新型重型H-2A火箭
2003年8月,日本文部科学省提出研制新型重型H-2A运载火箭的计划,以便往空间站
顺利运送物资,降低商业卫星发射成本。新型重型H-2A火箭第一级直径将从现在的4米增
加到5米,主发动机由一个增加到两个,运载能力提高10%~20%,将能够把48吨重的通
信卫星送入地球静止轨道。按计划,将在2007~2008年发射第一枚新型重型火箭。该计划
研制费用约为200亿日元(折合168亿美元),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和三菱重工业
公司联合研制。据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称,该火箭的成本大约只是H-2A火箭的一半
。目前发射一枚H-2A火箭需要花费85亿日元(折合7300万美元),而新型重型H-2A火箭的
生产和发射费用则为105亿日元,但由于新型火箭可以发射两颗或三颗卫星,实际上每颗卫
星的发射费用要低于目前水平。
2.中小型运载火箭受到重视并取得进展
①美国军方开始执行“实施快速反应发射”(ORS)和“替换分析”(AOA)计划
2003年3月1日,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开始执行为期1年的“实施快速反应发射”和“替
换分析”计划,其重点是快速发射卫星。卫星入轨主要方式之一是采用空射型运载器。美
国空军研究实验室正在进行一项研究计划,用超音速飞机从空中发射微型卫星,在48小时
内将200千克的卫星送入280公里轨道,或者将100千克的卫星送入225公里的轨道。
②韩国开始建设第一个火箭发射场,准备发射新型火箭
2003年8月8日,韩国高兴郡航天中心奠基仪式在韩国南部全罗南道举行。这是韩国迈
向世界航空航天工业大国的重要一步,将使韩国成为世界上第13个拥有航天发射中心的国
家。该发射场占地面积为495万平方米,包括火箭发射场、控制塔、火箭装配线、火箭测试
设备和空间模拟器等高科技设施,预计耗资126亿美元,计划于2005年下半年竣工,同年
将发射第一枚“韩国航天运载器”(KSLV)1三级运载火箭和一颗重100千克的“科学技术”2
号卫星。
③巴西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在最后检测时发生爆炸
2003年8月22日,巴西一枚原定于8月25日发射的“卫星运载器”VLS)1型火箭在航天基
地进行最后检测时发生爆炸,造成现场21人死亡、20多人重伤、火箭和两颗科研卫星及发
射架被毁的重大灾难。该火箭是巴西航空航天研究院自行研制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长约2
0米,总重50吨,投资220万美元。初步调查表明事故是由于一台主发动机错误点火,导致
火箭内的40吨燃料爆炸。此次事故宣告巴西运载火箭的第三次发射再次以失败告终,但是
据称巴西的航天计划进程不会因此而改变。
3.重复使用运载器计划调整又有新的进展
①美国按照新的综合航天运输计划发展“轨道航天飞机”(OSP)
2003年2月18日,美国航宇局宣布了根据布什总统提议而修改的综合航天运输计划。该
计划主要包括三项内容:改进现有的航天飞机,发展“轨道航天飞机”和继续开发下一代
运载技术。其中后两者属于航天运载倡议的主要内容,“轨道航天飞机”尤为引人注目,
它将于2010年用作国际空间站的乘员救生飞行器,2012年将演变成航天飞机的补充和后备
运送乘员往返空间,并将在开发下一代运载技术的条件下开启转变成未来航天运载系统的
通途。“轨道航天飞机”计划包含“技术与验证”和“设计、研制与生产”两部分,前者
将利用X-37验证飞行器进行验证。其方案目前倾向于弹道密封舱或带翼体方案。
②欧洲制定未来运载器预备计划
2003年欧空局为未来欧洲航天运输研究计划制定了未来运载器预备计划,主要包括两
级入轨重复使用运载器系统研究、地面验证和飞行试验方法。该计划第一步(2003~2006年
)为成熟化阶段,引入“预先”X再入试验飞行器,进行关键技术的比较和成熟化,目前已
开展了一些有关推进、气动热力学和再入防热系统的活动;第二步(2006~2010年)为验证
阶段,发展X飞行器,进行飞行验证。未来欧洲航天运输研究计划提出了“跳虫”方案,其
验证飞行器为“不死鸟”1;同时欧洲还在研究发展意大利的无人空间飞行器(USV)和重复
使用液体飞回式助推器(LFBB)。
③日本进行高速飞行验证器(HSFD)2试验
2003年7月2日日本HSFD-2高速飞行验证器在瑞典的基律纳进行了试验。HSFD属于日本
航天飞机试验飞行器“希望”X计划,是由日本与法国联合研制的抛落验证器,其目的是验
证飞行器从空间返回最后阶段的关键技术,其中第二阶段是验证跨声速飞行气动特性的评
估方法和跨声速区制导系统的设计方法。HSFD-2由一个同温层气球提升到大约30千米的高
度,然后释放,作自由落体运动。在运动过程中,飞行器加速到了跨声速并飞行了几分钟
,但却因降落伞始终未能打开,最后坠毁在距预定着陆场约1千米处。但据称该飞行器还是
成功地进行了数据采集。□
中国航天2004年第3期
http://www.space.cetin.net.cn/docs/ht97-b.htm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131]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5.8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