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婴儿), 信区: Aero
标  题: 哈勃命运 引人关注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Nov 27 09:47:01 2004), 站内

    10月末,美国宇航局与加拿大MD机器人公司签订1.44亿美元的合同,由后者研
发更灵巧的机器人和抓牢臂,以便于2007年用其参与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维修工作。
这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哈勃命运的关注。

  为科研作出了重要贡献

  哈勃太空望远镜是美国和欧洲合作研制的近地轨道天文台。其长度为12.8米,
镜筒直径为4.27米,主镜直径为2.4米,总重为11.6吨,由光学观测、科学仪器和
辅助系统三大部分组成。1990年4月25日,它被“发现”号航天飞机送入高度为
587公里的轨道运行以后,已在太空工作了14年多。这台相当于人的肉眼视力40亿
倍的望远镜,最初造价就耗资15亿美元。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太空望远镜,哈勃自升空以来通过其他中继卫星向地面传回
了大量数据资料,为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它给两万多个天文目标拍摄了近
65万张照片,观测了正在诞生的恒星和极度衰老恒星的最后爆发,发现了宇宙至少
含有1250亿个星系,证明了黑洞的存在,记录了一些天体运动的珍贵景象,如苏梅
克—列维彗星撞击木星的过程等。其观测结果造就了5000多篇学术论文,真可谓功
绩卓著。

  改变最后一次大修计划

  由于太空严酷的条件,使得哈勃许多设备疲惫不堪。美国宇航局曾先后4次选
派航天员乘航天飞机升空,对其进行大修。第一次是1993年奋进号,第二次是
1997年发现号,第三次是1999年发现号,第四次是2001年哥伦比亚号,这4架次航
天飞机都运载航天员对哈勃望远镜进行了维修保养和仪器升级。每次大修都使哈勃
面貌一新,重获生机。

  美国宇航局原计划2006年对哈勃望远镜进行最后一次维修,主要是更换陀螺仪
和电池,保证其工作到2010年以后。同时,安装两部新相机,分别从红外和紫外波
段观察宇宙,提高其观测能力。还打算在哈勃完成使命后,用航天飞机把它接回地
面,置于博物馆供人观赏。但由于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坠毁,不得不
改变计划,美宇航局局长奥基夫2004年1月16日宣布,取消对哈勃的第五次维修。


  迫于科学家们的压力和要求,奥基夫今年6月1日改口说,可以考虑利用机器人
上天维修哈勃太空望远镜,这使哈勃获得了新生的希望。但是实施时间推迟到
2007年。

  送机器人上天进行维修

  到2007年底,美宇航局希望能把带有4个部件的机器人维修飞行器送入轨道,
对哈勃望远镜进行维护。这4个部件是:用于同望远镜对接的脱轨舱;对接时能抓
住望远镜的抓牢臂;携带剩余部件和工具的弹射舱;改进后的灵巧机器人。其承担
的任务与原来准备的派航天员上天进行维修的内容完全相同。脱轨舱由洛克希德·
马丁公司研制,弹射舱由哥达德太空中心制造。由加拿大研发的灵巧机器人将是其
中的主角,它将“主刀”哈勃望远镜。

  实际上,在太空维修哈勃镜的机器人,还未聪明到完全智能化的程度,不可能
从容应对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因而它的大部分工作还要靠地面控制中心的人员操
纵才能完成。换句话说,它是按照地面控制人员发出的指令行动的,乃是遥控型的
机器人。尽管如此,其难度仍然是很大的。正如负责维修计划的哥达德太空中心主
任威勒所说:“要完成此任务几乎就像让两台火星着陆车在火星着陆并行走一样难
。”

  鉴于2010年美国现有的航天飞机将全部退役,如果机器人维修哈勃太空望远镜
成功,使它工作到2012年左右,那么当其“寿终正寝”时,就无法将它接回地面了
,届时很可能用遥控指挥,让其再入大气层,坠入太平洋。(国家航天局网特约撰
稿/尹怀勤)

发布日期:2004-11-26 

http://www.cnsa.gov.cn/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2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