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婴儿), 信区: Aero
标  题: 艰苦奋斗 自力更生 国防科技工业光辉的55年历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Nov 15 09:14:13 2004), 站内

 人民网>>军事>>中国军情 2004年11月12日19:50 

  人民网北京11月12日讯 记者杨铁虎报道: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武器装备的
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新中国宣告成
立之日起,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踏上了创业之路。55年峥嵘岁月
,55载风雨历程,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建国初期,我国一方面面临的是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和军事威胁,另一方面
面临的是国家百废待兴,科技和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状况。当时的国防工业只有解
放区留下的几十个简陋的枪炮弹药厂和国民党遗留的几十个残缺不全的兵工厂,军
队的武器装备主要是从国民党手中缴获的。对此落后状况,毛泽东有一段给人印象
深刻的描述:“我们现在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
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
能造。”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果敢决策,
下决心发展自己的国防科技工业。“一五”计划期间,在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骨
干项目中,航空、兵器、电子、造船等国防工业项目就占41个;“二五”计划期间
,国家相继安排大型国防工业建设项目44个;1955年和1956年,又果断地作出了发
展原子弹、导弹等尖端武器的重大决策。“三五”计划期间,在辽阔的三线地区进
行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建立了一大批具有战略纵深意义的国防科研、生产基
地。经过近30年的建设,在幅员辽阔的国土上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防科研生
产体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实行
改革开放的方针。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提出了国
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转变,即从立足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准备,转入
和平时期的建设轨道。适应战略转变的需要,国防科技工业贯彻落实“军民结合、
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方针,开始了二次创业。在这一阶段,国防科
技工业经过能力压缩、结构调整、军转民和三线调整搬迁,压缩了规模,优化了结
构,民品产值占军工产值的比例最高时达到80%,一些难以生存和发展的三线企业
得到了调整、搬迁,国防科技工业大幅度地融入了国民经济。与此同时,武器装备
的研制生产遵循“缩短战线,突出重点”和“多研少产”的方针,保证了一批重点
型号的研制,并突破了一大批关键技术。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面对冷战结束后的新形势及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初
见端倪,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分析形势,提出新时期军事
战略方针和科技强军、质量建军的方针。此后进一步提出了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
挑战以及建立和完善“四个机制”的要求。按照这些要求,国家从“九五”开始加
大对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改造的力度,国防科技工业加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研制生
产,加快发展军工高技术产业,同时继续压缩低水平的科研生产能力,改革不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1998年,组建新的国防科工委,1999年原各军工总公司
改组为十大军工集团公司,2002年,又组建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经过55年的发展,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简单仿制到自主
研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先后研制生产了大量新型武器装备,增强了我
国的国防实力,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军民结合型的国防科技工
业新体系,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还创造了以
“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为核心的先进军工文化。

  当前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
。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在以胡锦涛为总书
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四个坚持”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寓军
于民”的战略方针,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一定能够实现新的腾飞!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6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