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在等待), 信区: Aero
标  题: 我国“探测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Dec 30 16:37:50 2003), 站内信件

央视国际 (2003年12月30日 10:53) 


  CCTV.com综合消息:北京时间今天凌晨3时6分18秒,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
征二号丙”/SM型运载火箭成功地将“探测一号”卫星送上太空,标志着我国高水平的空间
物理与环境探测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 

  记者:这是中国今年最后一次航天发射。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刚刚改建的3号发射工位
上,首次增加了上面级的长征二号丙火箭,搭载着我国“探测一号”卫星,已经进入了发
射状态。新发射工位、新火箭、新卫星,迈出了中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第一步。
 
http://www.cctv.com/news/china/20031230/images/20031230100509_1_11.jpg
http://www.cctv.com/news/china/20031230/images/20031230100509_1_22.jpg
http://www.cctv.com/news/china/20031230/images/20031230100509_1_33.jpg 

  我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 

  “探测一号”是中国双星计划两颗卫星中的赤道星,它的轨道远地点达到78051公里,
是我国迄今为止发射的距地球最远的一颗卫星。重约350公斤的“探测一号”由中国空间技
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以及欧洲空间局联合的8家欧洲科研机构共
同研制,星上除了我国的设备外,欧洲空间局还提供了5项14台件有效载荷。在环绕近赤道
轨道在轨运行的一年半的时间里,“探测一号”将对赤道区的空间环境进行探测。 

  为了将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对“长征二号丙”火箭进行
了一系列的改进,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其中在原有的火箭一级二级的基础上,又增加了
带独立控制系统的第三级—--上面级,确保卫星准确调姿入轨。 

  火箭飞行12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卫星准确进入远地点高度78
051公里,近地点高度555公里、倾角为28.5度的近地大椭圆轨道,发射圆满成功。 

  据介绍,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和欧洲空间局合作的重大科学项目
。它包括两颗小卫星,今天发射的探测一号是赤道星,明年发射的探测二号是近地极区卫
星,将在近地点高度7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40000公里的轨道环绕南北极方向运行。两颗
星将分别对近赤道区和极区两个地球空间环境变化最为重要的区域进行宽能谱粒子、高精
度磁场及其波动的探测,主要研究太阳活动、星际扰动触发磁层空间暴和灾害性地球空间
天气的物理过程,进而建立磁层空间暴的物理模型、地球空间环境动态模型和预报方法。
该计划由中国首次提出以后,引起了国际空间物理界的关注,被列入国际日地物理计划,
并成为欧洲空间局“星簇计划2”的重要合作伙伴。 

  中国地球空间双星计划首席科学家刘振兴:中国的双星将和欧(洲)空(间)局cluaster
(星蔟计划)的4颗卫星密切地配合,将形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地球空间进行6点探测。 


  双星计划是我国第一次以自己的先进空间探测项目同发达国家从技术到应用的高层次
、实质性的对等合作,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空间科学与技术界的地位。 

  探测一号卫星将进行45天在轨测试和数据订正工作 

  探测一号卫星入轨后,中国与欧空局将分别对各自搭载的探测仪器进行在轨测试,并
对探测数据进行科学订正,这个过程大约需要45天时间。 

  探测一号卫星顺利入轨后,中国与欧空局共同搭载的8件探测仪器开始对赤道区域太阳
风、地球磁场和电离层状况进行探测。探测数据将传回北京密云卫星数据地面接收站、上
海天文台佘山观测站和欧空局西班牙卫星数据接收站。三个接收站收到的全部数据都将储
存在中国。 

  探测数据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低分辨率数据,或者叫一分钟平均数据,也就是精确到
1分钟时长的探测数据,第二类高分辨率数据,或者叫四秒钟平均数据,也就是精确到四秒
钟时长的数据。 

  双星计划首席科学家 中科院院士刘振兴:一分钟平均(数据)可以上网,大家可以用。
但是大量的四秒钟数据使用是有规定的,我们的合作者,通过我们同意可以使用,但是使
用的时候必须要写明这是中国双星计划,写上我们主要仪器研制者的名字才行。 

  根据协议,中国对全部数据的使用拥有主导权和决定权,其他国家使用这些高分辨率
数据必须征得中国同意。 

  探测二号卫星研制进展顺利 预计明年7月发射 

  来自国防科工委的消息,双星计划中的第二颗卫星——探测二号的研制、组装工作正
在紧张进行,预计明年7月发射升空。 

  探测二号将围绕着南北极上空运行,轨道近地点高度为700公里,远地点高度达到4万
公里。 

  探测一号主要用于探测低纬度空间区域磁场和粒子的时空变化规律,探测2号则主要用
于探测高纬度空间区域磁场和粒子的时空变化规律。目前,探测二号卫星研制进展顺利。
 

  双星计划卫星总设计师张永维:卫星上的主要仪器、国产的主要设备都已经生产完毕,
现在预计欧洲提供的最后一台设备将在2004年1月底提供,我们将在2004年2月初把整星装
备起来,进行综合电测。 

  随后几个月里,中欧双方将联合对探测二号卫星进行震动、噪声实验、热平衡实验和
磁检测等一系列大型实验。 

  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李本正:探测二号卫星,我们现在排的计划也是很紧张
的,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们大约我们预计将在明年六月的中下旬,卫星能够研制生产完
成,具备出厂条件,7月的中下旬准备发射。 

  [新闻特写]庆功爆竹 响彻西昌 

  今天凌晨,随着长征二号丙火箭的连续22次发射成功,此起彼伏的庆功爆竹声在2003
年年末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响起。 

  尽管已是凌晨,尽管已经劳累了一天,尽管早已熟悉了这种简单而热烈的庆祝方式,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工作人员还是像过大年一样,点燃了一串串爆竹,在震耳的爆炸声中
释放着卫星发射成功后的兴奋和喜悦。 

  更让西昌人兴奋的是这次探测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让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漂亮地完成了
2003年中国航天的“收官发射”,也让2003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航天年”。 

  [新闻背景]探测一号公用系统成功实现探测仪器对接 

  这次,探测一号卫星上共装备了15台有效载荷,这中间除了用于科学探测的8台探测仪
器外,我国科学家还自主研制了7台公用系统设备。 

  现场:这里摆放的7台设备就是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成功,用在探测一号卫星上的公
用系统,它们的作用就是实现8台探测仪器之间的对接以及探测数据的采集、存储和转发。
 

  专家说,探测一号上的探测仪器有5台是由欧洲空间局提供的,另外3台由我国自主研
制,8台探测仪器共同实现对赤道区域磁场和粒子的时间空间变化规律的探测。然而,由于
双方设备互不兼容,设备之间无法实现直接的对接。因此公用系统就成了这8台设备的翻译
。 

  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孙辉先:这台设备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设备,叫总
线控制器,这五个接孔把欧洲的载荷仪器(探测到的数据)采集进来,它们的载荷由于是
classic卫星的格式,要把它翻译成为我们中国的数据格式,然后传下来。这台设备叫做高
速多路复接器,它的作用就是能够把不同的来源的信号,不同的数据,按照一定的各式组
合起来穿到地面上。 

  据介绍,探测一号上的有效载荷将于1月4号左右开启,向地面传回第一批数据。 

  [新闻背景]空间环境预报确保探测一号顺利发射 

  探测一号发射期间,中科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的科学家对地球外层的空间环境成
功进行了空间环境预报。 

  现场:这是中科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为了保证探测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以及顺利
运行,提前两个星期这里的科学家针对探测一号运行轨道的空间环境作好了一份未来一个
月的空间环境预报。 

  中科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副研究员刘四清:这个就是我们为探测一号卫星所作的发
射安全期的预报,从这个图里可以看到黄色表示空间环境有些小的扰动,绿色表示非常平
静。从这个图可以看到从12月底到1月初空间环境是比较平静的。是适合卫星发射的。 


  科学家说,空间环境预报就如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天气预报,只不过这里预报的不是
刮风下雨等天气事件,而是指卫星在发射和运转过程中有可能碰到的强烈的太阳活动、地
磁活动、高能粒子辐射环境以及流星体活动等空间环境灾害性事件。这些事件都有可能破
坏卫星,使卫星无法成功发射,正常运行,甚至完全损坏卫星。 

  科学家还说,由于探测一号卫星很长一段时间运行在高轨道,那里距离地球比较远,
因此地磁场的屏蔽作用很弱,一些大的空间环境扰动事件可能会对卫星的运行、操作和数
据传输产生影响。因此他们将密切关注太阳活动和空间环境变化,特别是一些重大的空间
环境事件。 

  特写:“金牌火箭”冲天起 “探测一号”入九霄 

  三十日凌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群山环绕中的三号发射场灯火通明,聚光灯下,倚天屹立的发射塔架拥抱着“探测一
号”卫星和“长征二号丙”改进型运载火箭直指苍穹、蓄势待发。 

  “长征二号丙”及其改进型运载火箭迄今已连续成功发射二十一次,被誉为中国航天
“金牌火箭”。火箭上端印有中国国旗和欧洲空间局的标识,在发射场灯光的映照中分外
醒目;火箭顶部的整流罩中包裹着火箭最新研制的上面级和中欧首次合作研制的“探测一
号”卫星。 

  这是一次特殊的发射——既是二00三年度中国最后一次航天发射,也是本年度全世界
最后一次航天发射。虽然天气很冷,但发射场四周的山坡上还是挤满了黑压压的一片人群
,他们正翘首以待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 

  “各号注意,四十分钟准备!”发射场零一号指挥员李本琪铿锵有力的口令声划破凌
晨的静谧。发射、测控、通信等系统,都按程序紧张地忙碌地着。伴随着“呜呜……”的
警报声,工作人员陆续下塔、撤离现场,环抱火箭的工作平台也一层一层缓缓打开…… 


  “一分钟准备!” 

  “……五、四、三、二、一,点火!起飞!” 

  一连串短促清脆的指令发出后,金牌火箭“长征二号丙”改进型运载火箭喷射出桔红
色的熊熊烈焰,在惊天动地的呼啸声中冲天而起,托举着“探测一号”卫星向九霄云外飞
去。火箭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只一刹那功夫,就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距发射场六公里的发射指挥控制大厅也是灯火辉煌,宜宾、贵阳、厦门等测量站陆续
传来“跟踪正常”的口令声此起彼伏。火箭起飞十二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测
控数据表明卫星已顺利入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徐宏亮宣布,“探测一号”卫星发射
成功,至此,二00三年中国航天六发六捷,为中国航天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徐宏亮话音刚落,大厅内外顿时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中国、欧空局的官员和科技人
员热情相拥,鞭炮声、欢呼声和空中五彩缤纷的焰火交织在一起,为卫星发射场区的点燃
了一个不眠之夜。 

  欧空局副局长大卫在成功消息宣布后致辞,他首先赞叹道,二00三年是中国航天的奇
迹之年。最后,他说他要对中国航天科技人员说:“Thank you very much!”。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航天专家称,奇迹不会凭空而来,它的出现需要实力。二00三年中
国航天发射全线告捷,是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航天科研能力与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6.28]

※ 修改:.dxmxqe 於 Dec 30 16:38:28 2003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26.2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4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