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   ), 信区: Aero
标  题: “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二号卫星计划于7月底发射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Apr 16 18:01:47 2007), 站内

2004年06月28日

[国防科工委新闻宣传中心讯] 国防科工委6月24日宣布,“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
”(简称双星计划)探测二号卫星(极区卫星)和长征二号丙SM遥二火箭各项指标均
达到设计要求,同意出厂,并将按计划于7月底执行发射任务。 

“双星探测计划”主要是利用两颗不同轨道的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对地球空间环境进
行探测研究。此项研究将有助于探测近地赤道区和近地磁层活动的电磁场和能量粒
子的时空变化规律,系统研究太阳活动、行星际扰动触发磁层空间暴和灾害性地球
空间天气的物理过程,以便建立地球空间环境动态模型,研究相应的预报方法,为
空间活动的安全以及人类生存环境的维护提供科学数据和相应对策。

这两颗地球空间探测卫星由去年年底发射升空的探测一号卫星(赤道区卫星)和今
天通过出厂审定的探测二号卫星(极区卫星)组成,运行于目前国际上地球空间探
测卫星尚未覆盖的重要空间活动区域。赤道区卫星,主要探测近地磁尾区的磁层空
间暴过程及向阳面磁层顶区太阳风能量向磁层中的传输过程;极区卫星,主要探测
太阳风能量和近地磁尾区能量向极区电离层和高层大气的传输以及电离层粒子向磁
层中的传输过程。两星相互配合,构成具有明显创新特色的星座式独立探测体系,
可以对地球空间暴发生机制和发展规律进行立体探测。

探测二号卫星是我国今年第一颗即将发射的民用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
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以及欧洲空间局协调的五家欧洲科研机构联合
研制。其运载火箭长征二号丙SM遥二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运载火箭技术研
究院研制生产。火箭由两级状态的长征二号丙火箭加上固体上面级组成,火箭起飞
质量214吨,全长39.9米,箭体与整流罩的直径3.35米。新研制的上面级由主结构
、固体发动机、姿控系统、控制系统、分离系统、遥测系统等组成,采用自旋稳定
和三轴稳定相结合的姿态控制方式,用于实现卫星的变轨、调姿和起旋,以满足卫
星入轨的要求。探测一号卫星的顺利升空,创下了长征二号丙火箭连续22次成功发
射的纪录。本次发射任务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77次发射,我国已取得自1996年以来
连续34次发射成功的记录。

探测一号卫星自2003年12月发射以来,卫星各系统运行正常,卫星上的各科学仪器
工作状态良好。近4个月,探测一号卫星的远地点一直运行于向阳面近赤区,取得
了大量探测数据。高能电子探测器在外磁层区探测到了一个独特的高能电子捕获区
;重离子探测器探测了辐射带、磁层其它区和太阳风中各种重离子的时空分布。卫
星上的欧方有效载荷还探测到了日冕物质对弓激波结果的影响以及在弓激波内存在
着强烈的低频电磁波爆发过程和低频电磁波对离子有加速过程等现象。同时,科学
家们利用探测一号卫星和欧空局磁层探测计划中已发射的4颗卫星获取的数据进行
联合分析,发现弓激波和磁鞘间可能存在着一个过渡区。

“双星计划”是中国与欧洲合作的第一个科学探测卫星项目。探测二号卫星的发射
,将与在轨运行的探测一号卫星真正实现我国的双星探测,从而与欧洲空间局的磁
层探测计划(已发射4颗卫星)组成密切配合的两个联合观测项目,形成人类历史
上第一次对地球空间的六点立体探测。

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在探测二号卫星出厂审定会上指出,这
次发射任务意义重大,要全力以赴确保成功。它的成功发射,正常运行是实现我国
科学家双星探测设想的重要保证,成败影响重大,要毕其功于一役。只有这颗卫星
发射成功,双星探测才能同欧空局ClasterⅡ形成对地球空间的六点探测,得到中
外科学家盼望已久的科学数据。同时这颗卫星的发射成功、正常运行也更能证明我
们研制科学探测卫星的能力和水平,为今后我国空间科学的发展,为国际合作扩展
更广阔的道路。

“双星计划”的成功实施,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空间物理学科的发展,增进对地球空
间环境的认识和预报能力,推动我国空间探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冉露阳 李迁


背景知识:
地球空间是继陆地、海洋和大气层之后,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第四领域”。它
是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航天飞机和空间站的飞行区域,是目前人类开发和利
用太空资源,从事对地观测与太空科学试验、进行太空军事进攻与防御的主要活动
领域,也是危害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的空间灾害天气的直接发生地。

在太阳活动和行星际扰动影响下,地球空间经常发生爆发性的剧烈扰动。科学家将
这些扰动统称为地球空间暴,主要是磁层亚暴、磁暴、磁层粒子暴、电离层暴和热
层暴,它们是最主要的空间灾害天气。迄今发生的6000多起的卫星故障中,大约
40%是由空间环境异常引起的。地球空间暴是产生航天器故障、威胁宇航员安全、
导致通信中断和影响导航与定位精度的主要原因。现代和未来的空间战和信息战,
离不开对地球空间天气和环境的了解和预测。研究地球空间暴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及
预报模型,还可为空间灾害天气预报提供理论基础,为建设航天环境保障体系提供
科学数据,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对这些现象和物理过程的研究,可以推动空间天气和行星空间环境比较研究的发展
,同时带动其他相关学科(如太阳物理、天体物理),特别是等离子体物理学的发
展,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
 
http://202.106.142.95/n435777/n435783/20436.html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13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7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