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孩子), 信区: Aero
标 题: “正军”级型号研制者——李正军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May 25 21:14:32 2006), 转信
发布日期:2006-05-11
他是空间技术研究院504所的天线专家,一个让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和孙家
栋院士多次点将,并被张履谦院士称为“正军”级干部的研究员。
遥感卫星一号是我国第一代合成孔径雷达卫星。作为该卫星的天线子系统,从
1989年起作为国家863计划项目开始预研攻关,模样、初样和正样的研制共经历了
16年的时间。这一天线研制成功,使我国星载SAR天线技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不
仅填补了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同时还跻身了世界先进行列。而带领504所科
研人员攻克这项技术高峰的领路人,就是504所天线中心主任李正军。
航天情结融一腔血脉
80年代末,在当时的出国热和南下潮的大气候中,作为中国科技大学的高材生
,李正军却选择了“航天”这个在当时并不为众人所青睐的行业,而且一干就是
20年。他曾经说:“一个人的一生或许很平淡,但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就应当义不容
辞的挺身而出。”他是这样说得也是这样做的。这种“读书报国的思想”直到今天
还在深深地影响着他。许多在国外的同窗好友曾多次邀请他出国做事,他也仅仅是
一笑了之。作为主任设计师兼项目主管,40平米的住房李正军住了10年,直到去年
才搬进新居。他说:“生活讲不讲究没关系,但在工作上则一定要讲究,‘活’一
定要干得漂亮才行。”
勇挑重担敢“亮剑”
1989年,在卫星天线的预研阶段,李正军和导师卢明儒一道开始了项目攻关。
由于该项目为国内首创,一切都是空白,真正实施起来要比想象的困难得多。众多
辐射单元的处理和多项新技术的应用,使该天线被称为中国空间天线中最复杂的天
线子系统。
由于李正军在该天线研制过程中的出色表现,他被任命为该天线子系统的负责
人。面对挑战和压力,他没有半句推辞,毫不犹豫地接过了责任令,用天线中心党
支部书记的话讲,就是“正军同志荣誉可以辞,待遇可以辞,就是工作任务绝不会
辞。”
李正军何尝不知道完成任务的压力和风险,可是埋藏在他内心深处的使命感和
责任感使他像当初选择“航天”一样选择了任务。
在模样天线研制过程中,由于天线微带面板面积大,自动加工难度大,改造设
备来不及,李正军就带领研制人员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硬是用手工把不需要的铜簿
一片一片地撕下来,手被铜簿割破了,缠上胶布,继续撕,腿蹲麻了,跑两圈,继
续撕,就这样夜以继日的连续工作,30多平方米的天线面板靠手工撕成了,经过3
年连续拼搏,李正军带领的团队终于研制成功了国内第一台星载相控阵天线模样机
,1998年通过了国家验收并获得好评。
自古英雄出少年
时间在推进,该天线的研制状态也渐渐明朗。2000年天线系统已完成了初样阶
段,电性星的测试数据和当初设计的理论数据相差很小,前来进行鉴定验收的张履
谦院士称其是具有完美曲线的设计。开完评审会后,张履谦院士和栾恩杰总指挥笑
着说,他比咱们强,年纪轻轻的就是“正军”级干部了,咱们这么大岁数了,才干
到了“副军”级。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然而,就在这露出胜利曙光的时刻,李正军的恩师卢明儒研究员却离开了人世
,这不仅在感情上让李正军难以接受,在工作上他更是缺少了一个良师益友。他为
恩师没能等到成功时刻举杯相庆深感惋惜。在以后的试验中,工作表面上看还算顺
利,可是在做环模试验时,意外出现了,天线结构板板面突然鼓起、撕裂,这个突
如其来的打击太大了,李正军面对着十几年用心血哺育的成果,强忍着心痛,找有
关单位的人员一起组织归零。由于连日的劳累和思想上巨大的压力,正军病了,他
的血压高达170,但他不声不响地将检查结果锁进抽屉,没有让任何人知道,继续
和往常一样出差加班。经过半年的论证和反复试验归零,终于有了结果,李正军悬
着的心也终于可以放下了。
弃小“家”顾大“家”
“在家的时候,他还是挺顾家的”,正军的爱人是这样评价他。似乎是为了弥
补自己对家庭的愧疚,李正军只要在家,就抢着做家务,辅导孩子的功课,以便让
她们尽可能多的感受到丈夫和父亲的爱。可是对正军来说,即使简单的愿望也常常
难以实现。由于任务进度的要求,试验节奏也随之加快。他常常是大半年的时间都
不在家,所里的朋友称他为“出差专业户”。一周之内,常常是刚从北京回来,还
没停歇,没来得及见上妻子儿子一面便又马上飞往上海。
最令李正军愧疚的一件事是在前年冬天,当时,他出差在外,妻子的脚受伤不
能走动,一场大雪让放学的儿子没能坐上公交车,硬是冒着严寒步行走了一个多小
时,晚上9点才回到家。正军的妻子看到一身雪花脸蛋冻得通红的儿子,抱着儿子
忍不住哭了……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正如李正军所言:选择了航天,就得为之付出。李正
军从选择了航天那天起,就已经选择了责任和义务,也由此肩负起了神圣而光荣的
使命。他的脑海里“家”的概念,早已不是小“家”而是国家这个大“家”。
付出终有回报
使命因艰巨而光荣,人生因奋斗而精彩。付出终有回报,从初样到正样经过7
年的时间终于有了圆满的结果。李正军不仅获得了省级劳模的称号,他领导下的天
线子系统课题组也被评为优秀课题组。
虽然遥感卫星一号发射成功了,但这仅仅是李正军航天征程中的一小步而已。
作为天线中心主任的李正军正和伙伴们一道,承担着包括探月工程在内的几十个型
号的研制任务。
创中国天线的“王牌”,树民族科技的丰碑。这正是李正军和伙伴们的追求目
标。(苏宏伟)
http://www.cnsa.gov.cn/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131]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44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