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婴儿), 信区: Aero
标  题: 中国首批微波遥感图像获取25周年纪念封将发行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Sep 15 17:49:28 2004), 站内

     1979年9月17日,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原理样机的试飞
成功为我国获取了第一批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值中国首批微波遥感图像获取25周年
之际,今年9月17日将发行中国首批微波遥感图像获取25周年纪念封,该封也是中
国科技发展系列纪念封(科技封)的第四套。

    封中的主体图案为遥感卫星、遥感飞机、地面接收天线,底图是从太空中俯瞰
的地球和中国遥感地形图。封图的设计既美观又具动感,意喻我国在微波遥感领域
的快速发展。邮票主图选用天安门图案,是为了配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微波成像
雷达及其应用技术研讨会暨纪念中国获取第一批合成孔径雷达图像25周年大会”而
选用。天安门被誉为祖国的心脏,选用天安门图案,也是为了表达科学技术在推动
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位置。邮票附图的设计与封图基本一致,附票虽然很小,但并
没有拥挤凌乱的感觉,封、票相互呼应,整体感很强。该封、戳由赵星尔设计,个
性化邮票设计者为杨莹。

    20多年来,我国在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和地面接收处理与应用系统的研究、研制
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和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尤其在海洋观测、地形测绘、洪涝灾
情监测、政府公共决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1991年对太湖流域进行洪涝灾情
监测,1998年对洞庭湖、鄱阳湖区域洪涝灾情进行监测,2003年对淮河流域洪涝灾
情进行监测,对中关村新技术开发区及2008年奥运规划区进行测绘等等。在我国即
将实施的“嫦娥工程”中,月球探测卫星将在世界上首次搭载先进的微波遥感装置
,以实现对月球表面更为细致深入的探测。在我国即将实施的探月计划也将搭载微
波遥感装置,对月球表面进行探测,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以前,其他国家从未在
探月过程中使用微波遥感技术。

    作为一种主动的航天、航空遥感手段,微波成像技术主要是通过合成孔径雷达
(简称:SAR)获取数据和并成像,因为由于它是通过微波传感器来获取数据,所以
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观测能力。它不仅可以详细、准确地观测地形、地貌,获取地
球表面的信息,获得类似光学照片的目标图像,还可以透过一定地表和自然植被收
集其下的信息。正由于合成孔径雷达的这些突出优势,使得它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刚一出现,就备受关注。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研究、研制与应用水平,是国家综合
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世界上技术先进的国家都在大力发展SAR技
术。

    SAR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可以把雷达图像与地理信息系统
配准后,对洪水淹没面积和造成的损失进行监测与评估;利用高分辨率的三维立体
雷达图像,可对铁路、公路、微波通讯和电视转播台的选址等进行地形测绘,找到
最省钱、效益最好的方案;利用雷达对土壤含水量敏感的特点,可以发现哪些地区
最缺水,从而更加合理的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利用雷达对地面线性构造的敏感性和
立体成像的能力,对人们无法从地面进入的原始森林、山区进行立体测绘;利用雷
达图像的线性构造特征寻找矿藏和选择油井的位置,减少废井率,从而节省大量资
金;还可以利用雷达对森林的储集量和农作物的产量进行估计,并对可能出现的农
作物病虫害等进行预报。

    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引下,随着知识创新工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微波遥感
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为气象、海洋、减灾和基础研究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并将带动通讯、航天等其它一些相关学科领域的快速发展,将对通讯、航天等其它
一些相关学科领域的技术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 2004年9月15日 ]  

http://www.cas.ac.cn/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7.03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