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离解放还有16天), 信区: Aero
标 题: 北斗卫星诞生记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Jul 5 18:01:54 2003)
本报记者 于莘明 通讯员 李华泽 李筱梅
我国的“北斗”定位导航卫星是怎样诞生的?它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有什么不同?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7月4日走访了“北斗”系统原创和系统总体单位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
研究所。
“我国酝酿搞‘北斗’卫星还是20年前的事。因为有了GPS,所以当初入搞‘北斗’卫
星一直存在着争议和风险。现在好了,我们有了自己的定位系统,北京、陕西、南京等省
市已经有好几家都生产出了接收机,有的还没有老式‘大哥大’那么大,小巧灵便,很好
用。”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刘志逵告诉记者。
1983年,我国同步卫星即将发射升空。一天,国家“863”计划创始人、著名航天测量
控制专家陈芳允院士,对同步卫星总师办公室的刘志逵说,能不能考虑充分发挥同步卫星
的作用,让它为国防和国民经济服务。比如,进行野外作业的人和装备,要保持与他们的
联络,随时随地都掌握他们的具体位置。刘志逵当时就想,可以做一做。
搞24颗卫星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当时在我国尚无此财力,但用两颗卫星定位,用已知
的地球半径数据和高程测量两颗卫星与目标间的距离进行定位,再传到指挥部,这在原理
上是有把握的。1984年,刘志逵拿着计算结果,向陈院士汇报,陈芳允十分高兴。于是,
他利用机会到处宣传:“搞不起大的,搞个自己能用的。”
军队和国内各部门迫切需要使用定位卫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沈荣骏当时就说,国防
科工委就是为部队和国民经济服务的,这件事我们有义务担起来,有责任搞上去。事儿也
凑巧,就在我国筹备“双星”定位系统立项期间,陈院士在搜集资料中发现,美国有位资
本家专门成立公司,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教授奥尼尔搞了一个名为GEOSTAR的用三颗
同步卫星的定位系统,还获得多项专利。但这个美国公司搞到1990年也未成功,公司也破
产了。据了解,这个公司最后也将用三颗卫星定位改为双星定位。因此,用双星定位是我
国最早提出并实现的。作为国防科工委重点预研项目,1986年初以双星快速定位通信系统
为名称获立项批准。任务落实到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任命刘志逵为总师。
项目立项后,专门成立了工程组,年底就拿出了演示验证的总体技术方案和试验方案
,提出用3年时间,就可用已在轨的两颗同步卫星进行总体演示,验证其原理,检验其实用
性,寻找实现定位导航的技术途径。接着便将此项目分解成若干课题,同西安测绘研究所
、电子部十所、陕西天文台等全国14个科研教学单位签订了合同。
1989年9月5日凌晨5点,科研人员进行了以库尔勒、南宁等4个用户机的第一次定位演
示,结果表明,利用双星定位,可实现定位、定时、简短通信三大功能,而且比当时GPS的
民用精度高好几倍。国家数个部委派人参观了此次演示。事后,专家们把双星定位和GPS作
了比较:GPS(当然限于民用频道)接收机便宜,拿来就能用,数据只收不发利于保密,并
可连续定位;而“双星”则是用户申请一次使用一次,兼有通信功能,GPS则无此功能;在
获得自己位置的同时,上级机关亦可同时获得,其精度很高,超出原设计水平。
1994年1月,此项工程立项。采用技术人员赵耀升的提议,正式命名为“北斗”卫星定
位导航系统。双星快速定位系统演示验证试验的成功为工程的正式立项奠定了技术基础。
6年多的时间里,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又完成地面应用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提出了
研制任务书和约定的系统接口关系,为“北斗”系统建成和投入使用做出了贡献。
如今,在太空运行的“北斗”定位导航卫星,以快速捕获信号和大容量数字图数据提
取见长,从用户定位申请发出,到得到结果,只需一秒钟,而在这一秒钟内,要完成这样
一些程序:发申请信号、上卫星、经中心站、计算出位置,再从卫星返回申请用户。其中
快速捕获信号只用了几毫秒。这项20年前设计的快捕技术,在今天仍属世界最先进的水平
。我们为我国的“北斗”卫星骄傲,我们为我国的科研人员自豪。
科技日报
http://www.stdaily.com/
--
万里长城
建造在我们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深厚土壤上
坚如磐石
历千年而不倒
-------两弹一星元勋纪录片《我愿以身许国》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6.2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50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