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婴儿), 信区: Aero
标  题: 北斗一号镜头回放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Jul  7 13:38:57 2004), 站内

中国发射第一颗定位导航卫星

  10月31日0时02分,为我国航天事业屡建奇功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再显神威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托举我国新研制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升入茫茫夜空。27分钟
后,发射中心指挥大厅收到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喜讯:星箭分离,卫星进入预
定轨道。大厅里爆发出长时间的热烈的掌声。

  这是长征系列火箭第63次发射。

  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采用东方红三
号卫星公用平台和全三轴稳定技术,卫星设计寿命8年。该星的成功发射,为我国
北斗导航系统建设奠定了基础。北斗导航系统是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
的区域导航系统。该系统主要为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海上作业等领域提供导航服
务。北斗导航试验卫星是我国自行建立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导航系
统的首发星。它的成功发射,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三号甲自1994年2月以来,4次发射,全
部成功。火箭全长52.52米,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2600千克。长三甲拥有先
进的控制系统,采用四框架挠性平台和全数字姿控系统,在不修改硬件的前提下,
仅通过修改控制软件即可满足不同发射状态和对象的要求,并可在星箭分离前变轨
或对卫星进行大姿态调姿定向。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三甲,在原有成熟技术的基
础上,又对关键的系统进一步采用了冗余技术等可靠性设计新措施,对动力系统的
某些技术参数作了适应性修改,进一步提高了可靠性,此外还在运载能力上进一步
挖潜,减轻了火箭的自身重量。□ 

中国航天2000年第11期
http://www.space.cetin.net.cn/docs/ht97-b.htm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
 
新华网西昌10月31日电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北斗导航试
验卫星",今天凌晨0时02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
道。

"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据有关部门介绍,
为满足国内卫星导航需求,我国将自行建立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导
航系统"。"北斗导航系统"是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导航系统。
这个系统建成后,主要为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海上作业等领域提供导航服务,对
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的首次发射成功,为
"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发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采用的是"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这次发射是我国长征系
列运载火箭第63次飞行。自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已连续21次
获得成功,表明我国航天技术日趋成熟。



第二颗“北斗到行试验卫星”在西昌发射成功

    新华网西昌12月21日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苏扩善  新华社记者奚启
新)本世纪中国航天最后一次发射今天获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人以全年5战5捷
的优异成绩向二十世纪道别。

    今天0时2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在西昌卫星
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它与今年10月
31日发射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一起,构成了“北斗导航系统”。这标
志着我国将拥有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我国自主建立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导
航系统”,可以满足国内卫星导航需求。这个系统是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
信息的区域导航系统,建成后将主要为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海上作业等领域提供
导航服务,对我国经济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利用若干颗导航定位卫星组成卫星导航系统,综合了传统天文导航定位和地面
无线电导航定位的优点,相当于一个设置在太空的无线电导航台。它可以在任何时
间、任何地点,为用户确定其所在的地理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目前,世界上只有少
数发达国家具备了自主建设卫星导航系统的能力。

    “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所属空间
技术研究院和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次发射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4
次飞行,也是自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2次获得成功。(
完)




我国第三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发射升空

    新华社西昌5月25日电(人民日报记者 廖文根 新华社记者 奚启新)北京时
间5月25日零时3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
功地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我国已自主建立了完
善的卫星导航系统,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 

    子夜,高高的卫星发射塔架,耸立着“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和“北斗一号”
导航定位卫星。按预定发射计划,25日零时34分,火箭托举着“北斗一号”成功
升空。20分钟后,星箭分离。根据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实时传来的测控数据,卫星
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这次发射的是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前两颗“北斗一号”卫星分
别于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发射升空,运行至今导航定位系统工作稳定,状态
良好,产生了显著效益。这次发射的是导航定位系统的备份星。它与前两颗“北斗
一号”工作星组成了完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确保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
信息。 

    据专家介绍,利用若干颗导航定位卫星组成卫星导航系统,综合了传统天文导
航定位和地面无线电导航定位的优点,相当于一个设置在太空的无线电导航台,可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用户确定其所在的地理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目前,世界上
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自主研制生产卫星导航系统。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北斗卫星
导航定位系统,不仅具备了上述能力,而且在定位性能上有所创新。这个系统将主
要用于国家经济建设,为我国的交通运输、气象、石油、海洋、森林防火、灾害预
报、通信、公安以及其他特殊行业提供高效的导航定位服务,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北斗一号”卫星和“长征三号甲”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
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次发射首次对运载火箭采用了新
的测试流程,缩短了火箭在发射场的准备周期,提高了火箭的质量,使我国跻身于
这个技术领域的世界先进行列。 

    这次航天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70次飞行,也是自1996年10月以来长征
系列运载火箭发射连续28次获得成功。 



我国第三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发射升空

  本刊讯 5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地
将一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我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
航系统,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

  子夜,高高的卫星发射塔架,耸立着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和北斗一号导航定位
卫星。按预定发射计划。25日0时34分,火箭托举着北斗一号成功升空。20分钟后
,星箭分离。根据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实时传来的测控数据,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这次发射的是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前两颗北斗一号卫星分别于
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发射升空,运行至今导航定位系统工作稳定,状态良好
,产生了显著效益。这次发射的是导航定位系统的备份星。它与前两颗北斗一号工
作星组成了完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确保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

  据专家介绍,利用若干颗导航定位卫星组成卫星导航系统,综合了传统天文导
航定位和地面无线电导航定位的优点,相当于一个设置在太空的无线电导航台,可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用户确定其所在的地理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目前,世界上
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自主研制生产卫星导航系统。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北斗卫星
导航定位系统,不仅具备了上述能力,而且在定位性能上有所创新。这个系统将主
要用于国家经济建设,为我国的交通运输、气象、石油、海洋、森林防火、灾害预
报、通信、公安以及其他特殊行业提供高效的导航定位服务,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北斗一号卫星和长征三号甲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
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次发射首次对运载火箭采用了新的测试流
程,缩短了火箭在发射场的准备周期,提高了火箭的质量,使我国跻身于这个技术
领域的世界先进行列。

  这次航天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70次飞行,也是自1996年10月以来长征
系列运载火箭发射连续第28次获得成功。

  特殊时刻的成功发射

  与以往的卫星发射相比,这次发射多了几分凝重。当装载着火箭和卫星的专列
相继从北京开往西昌卫星发射场的时候,我国一些地区正发生非典疫情。列车上,
试验队临时党委召开会议,紧急部署抗击非典的工作。这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也
在紧急行动。虽然这里似乎远离非典,但中心党委丝毫不敢大意,紧急下令:“严
防死守,绝不让非典病毒进入发射场。”一项项严格的措施从上而下,贯彻到每一
个角落。所有参试人员全部进行体检,中心实行了封闭式管理。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发射场上的每个人都感受到自己肩负责任的重大。大家心
里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安全可靠地把卫星送上太空。“抗击非典人人有责,
卫星发射我自当先”,“让非典远离发射,用成功鼓舞民族”,一幅幅高挂在发射
场上的标语,道出了中国航天人众志成城的心声。

  这次发射,对运载火箭首次采用了新的测试发射流程,大大缩短了火箭在发射
场的测试周期,测试过程中没有发现任何质量问题。发射中心各部门,特别是一线
参试人员,加大了岗位训练的力度,组织了两次近似实战的模拟演练;加大了质量
监控的力度,对发射操作进行了更严格的规范化管理。据统计,中心一线人员累计
加班38000多个小时。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各测控站制定了周密的卫星测控预案和防治非典方案,要求
所有参试人员切实做到“标准不降,工作不松,秩序不乱”。

  执行海上测控任务的远望一号和远望二号航天测量船,专门抽调了10余名医生
随船出海,并且组成了海上防控非典应急小分队、防治非典医疗技术组和食品卫生
检查组,预设了船上“发热隔离室”。

  夜深了,卫星发射的各项准备工作按照预定的发射流程有序地进行。“
5、4、3、2、1。点火!"顷刻间,火箭喷射出熊熊烈焰拔地而起。在强烈的灯光照
射下,箭体上“中国航天"四个蓝色大字分外夺目。火箭越飞越高,在湛蓝的夜空
里,留下了一道绚丽的轨迹。

    长征:70次发射创下一流水平

  随着这次发射的成功,长征运载火箭至今已进行了70次发射,成功率达到了
90%,充分展示了其高可靠性。我国航天专家指出,根据国际航天界通行的计算标
准,长征运载火箭的总体技术性能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这位专家介绍说,按照国际通行的计算标准,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在90%以上
,可以认为进入了国际一流水平。北斗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使长征运载火箭的发
射成功率从第69次发射时的898%提高到了90%。它标志着中国长征运载火箭已
经跻身于国际一流运载火箭的行列。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的德尔它运载火箭发射
成功率约为94%,欧空局的阿里安火箭发射成功率约为93%,俄罗斯的质子号火箭
发射成功率约为90%。

  长征运载火箭自1970年4月24日首次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太空以来,共把52
颗不同类型的国产卫星、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和4艘神舟号飞船送入了太空。其中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近14年里,我国航天科技事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
,仅长征运载火箭就进行了50次发射。尤其是1996年10月以来,长征运载火箭已经
连续28次发射成功,充分体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实力。

  33年来,长征运载火箭走过了从常温推进到低温推进、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
单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载荷到发射载人飞船的技术历程,形成了有12种型号
的长征火箭家族,具备了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不同航天器的能力。

  这位专家透露,目前,长征运载火箭又开始了新的长征,正在积极研制“无毒
、无污染、低成本、高可靠、适应性强、安全性好”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以全面提
高我国运载火箭在国际商业发射中的竞争能力,实现在更高水平上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航天2003年第6期
http://www.space.cetin.net.cn/docs/ht97-b.htm



“北斗一号”定点成功 中国卫星导航成完美三角 
  新华网 (2003-06-03 15:05:2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西安6月3日电(奚启新  刘程)  5月25日发射的我国第三颗“北
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精确控制下,于北京时间6月3日
5时零分成功定点,顺利进入地球同步轨道。 

  据有关专家介绍,“北斗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后,成功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按计划运行了220个小时。期间,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采用国际先进的中心遥控
模式,组织所属地面测控站对卫星进行了持续跟踪与精确控制,使卫星完成了地球
捕获、太阳能帆板展开和星上发动机多次点火、调姿变轨等数十个动作,准确进入
了地球准同步轨道。之后,又经过位置保持等多项复杂测量控制,最终成功定点于
地球赤道上空。 

  这次发射的“北斗一号”卫星,与前两颗“北斗一号”卫星组成了完整的卫星
导航定位系统。有关专家指出,我国自行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投入经费少,研制
周期短,能够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北斗一号”导航卫星定点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还将对卫星平台及卫星有效
载荷进行在轨测试,卫星各系统工作正常后,将正式交付使用。截至目前,我国航
天测控网已对国内外78个航天器提供了优质测控服务,成功率100%。(完)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全面完成各项指标达到高水平 
http://www.china-spacenews.com 重点新闻  2003年12月3日 

  本报讯 我国5月25日发射升空的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经过在轨测试
后,于12月2日正式交付用户,投入业务运行,标志着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建设全
面完成。 

  在轨测试结果表明,卫星在轨运行稳定,各项指标达到了较高水平。 

  第一、二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分别于2000年10月和12月发射升空,组成了
我国自主开发的导航定位系统,为我国公路铁路运输和海上作业等提供了大量导航
服务,产生了巨大效益。第三颗星的交付,提高了整个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并将验
证新的卫星导航定位技术。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2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