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婴儿), 信区: Aero
标  题: 放牧衛星的莆田人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4年05月05日21:32:21 星期三), 站内信件

──追記返回式衛星首席專家林華寶

  □曉 海
  林華寶(1931─2003)曾任中國空間技朮研究院返回式系列衛星總設計師、首席專家
。他是我國衛星回收領域的開拓者和返回式衛星的技朮帶頭人之一。1996年被推選為國際
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林華寶的曾祖父是莆田南日島上的漁民。父親曾任莆田哲理中學教師,母親是莆田黃
石“善育堂”的孤兒。特殊的家庭背景,鑄就了林華寶的奮進精神。6、7歲時,他隨父母
離開莆田去了上海。抗戰開始后,他又隨父親去了重慶、武漢。林華寶在武漢時,就讀于
著名的百年老校博學中學,是一個團結同學、樂于助人的好學生。我國“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2001年回母校時,在當年曾經坐過的位子上回憶說:“我在1943年至1947年在博學
中學讀書,那時,我的英語、體育成績很好,但數學成績不好。我的同桌是林華寶,他是
返回式衛星總設計師,也是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當時他總是幫我做數學作業,我則教林華
寶游泳。”中學時代,林華寶喜歡閱讀科學家的傳記。詹天佑、茅以升那種頑強克服困難
的愛國主義獻身精神,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考大學時,他毅然選擇報考了土木建筑專
業。

  1950年,品學兼優的林華寶如愿以償,考進了清華大學土木系水利工程專業。在清華
園的一年半時間里,生性好動又喜歡唱歌的林華寶擔任年級的文體委員,并兼年級長跑隊
隊長,每星期領跑3次﹔夏天到了,他還組織同學到頤和園昆明湖去游泳,親自擔任游泳救
生員。多才多藝的林華寶還會數快板、拉洋片、唱北方小調楊柳青,很受大家歡迎。1951
年冬,團組織安排他到城郊農村當夜校老師,林華寶愉快接受,每星期兩次騎自行車去授
課。

  1952年秋,林華寶被挑選公派轉學到蘇聯列寧格勒建筑工程學院留學。1956年7月,林
華寶以優異成績畢業于該校的工業與民用建筑結構專業,學成回國。其時,全國正掀起“
向科學進軍”的熱潮,教育部允許中國科學院在留蘇畢業生中挑選一些同學到科學院工作
,德才兼備的林華寶榮幸中選,分配到錢學森領導下的力學研究所工作。報到那一天,所
長錢學森語重心長地對他說:“你就搞航空結構力學吧!”從此,學土木建筑的林華寶憑
借其深厚扎實的基本功,轉行搞起了航天事業,并且與空間技朮結下了不解之緣。1957年1
0月4日,蘇聯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從此拉開了人類開發空間、探索宇
宙的序幕。1958年11月,毛主席發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偉大進軍號令。不久,林
華寶參加了中科院由錢學森、趙九章領導的空間技朮研制隊伍,從事探空火箭結構系統的
研制。1958年奉調參加探空火箭研制隊伍,先后主持和負責研制成功了我國第一個高空生
物試驗火箭、和平二號氣象火箭結構系統。

  1970年開始,他負責研制我國第一個返回式衛星的回收系統。搞返回式衛星比搞生物
火箭復雜得多,衛星作為一個獨立的系統,要在預定的時間和路線順利返回預定地區,必
須過調姿關、制動關、防熱關、軟著陸關和自動標位尋找關。如果返回點速度方向角偏差1
度,落點航程就會偏出300公里。高空回收試驗是驗証氣動力減速器(降落傘)回收系統的
重要試驗,由探空火箭或飛機投下的几百甚至几千公斤重的回收系統模型乘降落傘飄然落
地,如果減速系統失靈,回收物會從高空加速墜地。對運載火箭試驗來說,回收的數據艙
離地只有1.5秒的時間時,降落傘才能依次彈出和張開。早于1.5秒開傘,降落傘可能被300
0余度的高溫燒成灰燼﹔晚于1.5秒開傘,數據艙則會墜毀于大地。即使降落傘正常張開,
由于風力的影響也很難確定落點。為了避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空投場地必須選在空曠
無人的荒原或大漠。風吹沙動,凶險莫測。動蕩暴躁的沙丘就像無數巨大的猛獸,匍伏在
干燥的大地之上,遇見沙暴,它會以排山倒海之勢覆壓過來。人員、設備都有被掩埋的危
險。晝夜溫差很大,白天五、六十度的地表溫度,火辣辣的陽光烤得皮膚灼痛紅腫,夜晚
則冰涼如冬,尖利的寒風呼嘯。作為衛星回收隊隊長的林華寶不畏艱險,總是身先士卒,
親臨現場指揮。一次,在酒泉發射場發射的兩枚技朮試驗火箭的箭頭落到了巴丹吉林大沙
漠中,箭頭上裝有高空攝影機和紅外地平儀等試驗儀器。當初步探明箭頭的落點后,回收
隊走進一望無際的茫茫大漠之中。從清晨到深夜,從深夜到黎明,整整24小時,他們一直
守候在荒漠中的預定區域,分分秒秒仰望蒼穹,一刻也沒敢合眼……就這樣,經過58次空
投試驗和反復改進,第一顆衛星的降落傘終于研制成功,衛星回收系統獲得了令人滿意的
成果。

  1975年11月26日,“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托舉著我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從酒泉衛星發
射中心發射升空。三天以后,衛星運行到第47圈,地面遙控站按時發出了衛星返回調姿遙
控指令,正在200多公里高空軌道上運行的衛星,翻了100多度的跟頭,將頭部對准地球上
的中國大陸,星上火箭推動著衛星,離開了原來的運行軌道,向中國大陸飛來。回收終于
成功了!我國成為繼前蘇聯和美國之后,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朮的國家。遙望著
紅白相間的降落傘在衛星返回艙邊絢麗地開放,林華寶萬分激動,熱淚滿面。他在《院士
自述》這樣寫道:“在人的一生中,最愉快的事莫過于親眼看到自己的辛勤勞動得到了成
果,看到自己為人民做了一點點有益的事。”

  1983年6月,林華寶任攝影定位衛星總設計師。連續三次取得衛星飛行的圓滿成功,達
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為完成國家這一重點工程任務做出重要貢獻。

  1988年,林華寶任新型返回式衛星總設計師,領導該衛星的研制和飛行試驗。在負責
研制新一代返回式衛星時,林華寶正確地處理了繼承和創新的關系,盡量采用在我國衛星
上歷經考驗的成熟技朮,要求衛星上各分系統和主要設備最大限度地采用成熟技朮和延伸
技朮。由于這一設計思想和原則的確定,衛星的研制程序也有了合理和科學的安排。新一
代返回式衛星是我國有史以來研制周期最短、所用經費最少的。

  迄今,我國共研制成功了三個型號、發射了17顆衛星(其中1993年發射的一顆沒有按
計划返回)。第一個返回式衛星型號是我國第一代國土普查遙感衛星,起飛重量1800千克
,從1975年到1987年共發射了9顆。它所獲得的衛星照片的特點是比例尺大、圖像清晰、灰
度等級較高、視野開闊等。第二個型號是攝影測量衛星,重2100千克左右,從1987年到199
3年共發射了5顆。它所獲得的衛星照片几何精度高,可對地面感興趣的目標精確定位和繪
制地圖。每一幅衛星照片所覆蓋的面積是航空攝影的140倍,野外作業的效益提高了12.4倍
。第三個返回式衛星型號是我國第二代國土普查遙感衛星,重3000多千克,其中可回收部
分有效載荷的重量和容積分別增加了53%和15%,密封艙容積增加了20.3%﹔從1992─1996年
連續成功地發射和回收了3顆。與第一代國土普查衛星型號相比,該型號衛星的軌道壽命、
衛星照片的分辨率、膠片的裝片量以及膠片的有效利用率都有大幅度的增加。綜合考慮上
述因素,該型號衛星一次飛行提供的信息量要比第一代國土普查衛星高出13倍以上。此外
,返回式衛星還進行了空間微重力實驗(分為空間材料科學和空間生命科學實驗),都取
得丰碩成果。

  自1970年4月24日第一次火箭發射至今,中國已研制成功4個系列12種長征火箭,將70
個航天器送入軌道,成功率達百分之九十。中國火箭技朮已經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同時也
為載人航天打下基礎。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發射自行設計的衛星近50顆,擁有科學探測衛
星、氣象衛星、廣播衛星和資源衛星等。

  林華寶著有《返回式衛星》《衛星和飛船的返回》等科學專著,發表著(譯)作、文
章50多篇。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特等獎2次、一等獎1次,獲航天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3次、二
等獎2次,被航天部授予一等功1次、中國空間技朮研究院授予一等功2次。


http://home.66163.com/Fujian_w/news/mzrb1/031014big5/1_29.html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13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9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