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婴儿), 信区: Aero
标  题: 长征四号乙火箭总师、总指挥李相荣--追求为梦圆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Jun 30 13:50:13 2004), 站内

http://www.china-spacenews.com 科苑名人  2003年2月28日

陈伟霞

李相荣简介

  李相荣,长征四号乙火箭总设计师、总指挥,1941年10月生于黑龙江五常,朝
鲜族。1964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火箭专业。历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
院805所常务副所长,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等职。研究员,享受
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作为一名火箭工程专家,在“长征三号”的研制中,他参加组织了火箭三大关
键技术之一纵向耦合振动的攻关,在国内首次采用阻抗法频率计算物理模型,为火
箭成功发射作出了贡献。任长征四号甲火箭副总设计师时,组织设计了多项新技术
的总体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了常规推进剂火箭的运载能力问题。他任长征二号丁火
箭副总设计师时,研制出运载能力大、入轨精度高、可靠性高的二级火箭,连续三
次发射均获得圆满成功。任长征四号乙火箭总设计师、总指挥时,该火箭连续五次
发射八颗卫星都获圆满成功。

  1987年长征三号运载火箭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1年长征四号甲型运载火
箭获国家特等奖,1994年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获上海市总体设计一等奖,1996年长
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获国家二等奖,2000年长征四号乙火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2年长征四号乙火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相荣先后获部级一等功三次和航天奖。1991年获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
家称号,2002年获全国质量管理突出贡献奖和国家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2002年10月27日上午11时17分,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传来喜讯,长征四号乙运
载火箭发射资源二号卫星获得圆满成功,向党的十六大献上了航天人的一份厚礼。
这已是长征四号乙火箭连续第五次取得圆满成功,再次实现了李相荣总师的心愿。

  1957年,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当时上高中的李相荣暗暗下定决心,一
定要报考火箭专业,圆心中的一个梦。1959年,李相荣考取了北京工业学院,主攻
有翼导弹总体和部件专业。在五年的寒窗生涯中,他如饥似渴地学习。那时正值我
国三年自然灾害,生活上清苦的他,在精神上却收获颇丰,因为他正在为实现最完
美的梦而积蓄力量。1964年,李相荣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加入了刚刚起步的中国航
天事业。

渴望成功 意义非凡

  成功是硬道理,这是航天人毕生追求的理念。

  1999年5月,身为长征四号乙火箭总设计师、总指挥的李相荣带领着发射队员
们,在基地完成了对长征四号乙火箭的综合测试,火箭转场,准备发射。5月8日,
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李相荣当时一听到这消息,心中犹如翻江倒海,真想
狠狠地回击一下。这时香港《大公报》刊登消息说,中国将在两天内发射卫星。此
时他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他沉着应战,一言不发,在加注现场,关注着每个细节
。10日上午,火箭带着李相荣和队员们的“嘱托”,带着中国人民的志气,呼啸着
直刺苍穹,它傲然地向世人宣告:中国人民不可辱!

  2002年10月27日,在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长征四号乙火箭担当了发射资源二
号卫星的重任,这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发射。其间又逢江总书记访美和出席墨西
哥APEC会议。作为总师、总指挥、发射队长的李相荣承受着“立方压力”。他不光
运筹帷幄考虑问题,更是亲临一线作指导。用队员们的话说,哪里工作关键,哪里
就有李总身影。在临发射的动员会上,李相荣只说了一句话:“我太渴望成功了!


  终于,火箭不负众望,发射获得了圆满成功。 

  李相荣刚刚从发射现场的地下控制室赶到大厅,就被迎上前来的中央军委委员
、总装备部部长曹刚川一把紧紧地搂住,久久地不愿松开,从不轻易流泪的李相荣
此时不禁热泪盈眶。

自喻毛驴 视责如山

  尽管长征四号乙火箭被国防科工委授予金奖,但作为总师、总指挥的李相荣自
承担任务以来,从没有轻松过。他诙谐幽默地把自己这部分工作喻为“毛驴”。原
来这个典故出自火箭老专家孙家栋的口中。据说他在德国不来梅看到一座标志性雕
塑:毛驴在底下站着,背上驮着一条狗,狗驮着猫,最上面是一只报晓的公鸡。雕
塑表现了与不来梅有关的一则寓言故事,但用其比喻火箭、卫星和气象预报的关系
,确也很有意思。李相荣认为这底下的毛驴很重要,四条腿要站得稳,承受得起压
力,要甘当无名英雄,能够默默无闻地奉献。

  为此李相荣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大家都从心底里佩服他。十多年前,正值
长征四号甲火箭发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当庞大的火箭转场时,行进的山路上忽然
下起了一场暴雨。在这前不着村儿,后不着店儿的山路上,大家拿出了事先准备好
的雨布,从上到下把火箭箭体严严实实地遮盖起来。因为火箭箭体上有许多电器插
座,这些插座一旦漏进了雨水,绝缘性能就会大大下降,影响火箭的质量。为了不
让狂风把雨布吹起,李相荣和大家一起站在猛烈的狂风暴雨中,死命地拽着雨布,
不让它飘起。有的同志索性爬到火箭的顶端,躺在上面用自己的身体死死压住雨布
。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李相荣身为火箭的副总设计师,始终和普通的科技人员、
技术工人一样,站在雨中,紧紧地拽住雨布,任这山区里冰凉的雨水把全身浇得湿
淋淋的。

  又有一次,火箭发射刚刚进入30分钟倒计时,指挥部忽然发出紧急警报,说是
火箭上发现了异常情况。李相荣得知后二话没说,一口气冲上发射架,快步登上近
10层楼高的箭体故障部位,凭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娴熟的操作技术,迅速地排除了故
障。由于在此之前他已24小时没有合眼,再加上快步登高时的奔跑,李相荣回到地
面后,突然感到胸闷异常。他的老毛病——心脏病又复发了,于是他掏出了随身的
麝香保心丸,可一不小心竟将整瓶药吞了下去。

航天质量 不信眼泪

  航天质量无小事,一枚火箭的零部件有10万个以上,稍有不慎,不仅功亏一篑
,而且会给国家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李相荣带队以“严”著称。如果你走近他、
了解他,就会发现是火箭万分重要的特性造就了他的“严、细、慎、实”。

  在技术阵地,产品设备恢复和系统测试时,哪里重要,哪里就有李相荣,他盯
在一线现场,决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连接火箭的电缆就像生命线,不能有一根电
缆是虚焊和错位的,在装配时他就严格要求,用放大镜对每根电缆100%地检查。
装配人员进入火箭舱内,他又一一叮嘱手电筒必须有带子连接在手上,决不能跌落
砸坏东西。火箭从技术阵地转到发射阵地,向发射塔吊装时,他始终在现场,一天
下来脸晒疼了,他全然不顾。火箭临发射前,他更加细心。他在发射塔下发现了一
个操作差错,尽管及时纠正没有留下不良后果,但他一夜辗转未眠,直到举一反三
,各岗位上的人员都真正重视了,他才放心。有人说,长征四号乙火箭技术上已经
很成熟,发射成功肯定没问题。其实再成熟的技术,还必须靠万无一失细心操作去
保证。李相荣说,俄罗斯的联盟U型火箭发射失利,这是联盟火箭的第400次发射,
像这样一个相当成熟的产品竟也失利。我国长征系列才连续发射成功了20多次,怎
么可以掉以轻心。因此李相荣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口头:“任何松懈和倒退都是危险
的。”

  控制系统电缆是火箭的“血管”,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箭毁星亡的惨祸,容不
得有丝毫闪失。有一次,电缆在试验中出现了断线,李相荣闻讯后毫不手软地追查
责任。当事故原因查明,是新老装配工人在交接中发生差错时,李相荣在狠狠地批
评了她们之后,责令该班组立即停产整顿,以提高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有些女工
想不通,忍不住流下了委屈的泪水。但李相荣并没有心软下来,而是严肃地告诫她
们:质量不相信眼泪,“长四乙”不相信眼泪。砸饭碗还是保饭碗,关键在你们身
上。尽管这样,他仍不善罢甘休,要求从管理、操作、交接手续及有关细则上找原
因,进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同时还希望大家从中吸取教训、防微杜渐。

培育人才 责无旁贷

  航天是个系统工程,要做到火箭发发成功,只有依靠广大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
。对此,李相荣深有体会,他也因此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培育人才的重要性。

  十年前,当他还在805所任常务副所长兼长二丁火箭副总设计师时,就招进30
名大学生从事军品工作。这些新进的年轻科技人员既希望李总对他们研制的课题严
格把关,又有些“怕”他,担心他当面指出太多的问题,不留情面。有一次,有位
女职工在她的论文材料中,不慎把“的、地、得”用错了。李相荣就在论文发布会
上,当面批评了她,说:“连‘的、地、得’都用错,怎么组句,写论文?”会后
,有人抱不平,认为这种小错误与火箭发射并没有多大关系,而且她们大学也不上
语文课。李相荣便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你们这批年轻人,将来不但要搞技术,
还要懂管理,文字功底也很重要。我从小学习的是韩文,但到了高中要用中文,我
就自学。到后来我的中文水平提高了,学汉语的同学还向我请教古文。”至今李相
荣还能吟颂《诗经》中的诗。正是这点点滴滴的教诲,使得当年的这批大学生成长
为全面的人才,现在他们中已有12人走上了技术、管理和处级及以上的领导岗位。

  2003年年初,李相荣主持了为期两天的长四乙火箭总结评审大会。李相荣分别
对科技人员的40多篇汇报总结材料逐篇进行评审,提出了需改进的问题。由于缺乏
休息,他的喉咙又红又肿,只能把西瓜霜片不停地往嘴里塞。难怪这些科技人员都
称李相荣是他们的“主心骨”。

相随一生 苦中有乐

  传说中有这样一种鸟,存在的意义就是飞翔、飞翔,直到寻找到最钟爱的,并
可以为此付出一切的,它就会驻守下来,而不管自己承受多少风风雨雨。

  在李相荣的人生道路上,就有这样一位甘愿奉献、一生相随的伴侣。为了使丈
夫能圆航天梦,夫人孙光玉付出了许多许多。

  聪颖贤惠的孙光玉出生书香门第,上高中时,就是朝中中学的“双优”生。在
吉林工业大学上大学时,不仅在女同学中是佼佼者,而且也是男同学学习上的竞争
对手。大学毕业后,她分配到天津工作。

  嫁给李相荣后,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她挑起了所有的家务重担。在婚后的许
多年里,夫妻俩一个上海,一个天津,长期两地分居。随后,一双儿女又相继出生
,困难可想而知。当时天津的生活质量不高,经常断水断电,孙光玉独自带孩子、
上班,非常辛苦。女儿患上了肾炎,而李相荣只能在短暂的探亲时,才能给女儿熬
中药,有时他在心里想,是不是要调到天津工作,照顾这个家。每当李相荣心事重
重时,总能被妻子看出来,妻子便说:“你放心回去工作吧!”以后家里有什么困
难,妻子一般也不写信给他,省得他再操心。有次李相荣在基地,妻子胆囊炎发作
了,疼得不行,一向坚强的她硬撑着自己回到家里。回家得知女儿的高考成绩超过
了重点线,她赶紧给李相荣打个长途报喜,让他安心在基地工作,而到最后也没提
自己生病的事。

  做了几十年的家庭“后勤部长”,到现在她还不想“退下来”,依旧关心着李
相荣和儿女们。看到她对丈夫的情深意笃,人们都会为之感动。当八院党委书记王
秋玉去看望他们,问她做航天媳妇苦不苦时,她回答干脆极了:“苦,但是值!”

  不知是李相荣影响着妻子,还是妻子影响着李相荣,总之他们共同在圆航天这
一个美丽的梦,直到永远。

火花

享受“特权”
  李相荣说他第一次享受特权是拍单人彩照。1984年,彩卷是个稀罕物,要想在
火箭发射基地拍张单人彩照不是那么容易的。能几十人挤在一块合影,就很满足了
。够单个儿照相资格的,必须是小有名气的骨干。所以当时的一张“特权照”成为
他的珍藏。

心中的阿妈妮
  身为朝鲜族的李相荣,家乡在黑龙江,但他身居上海无暇回乡探望。去年两次
出差路过家乡,也没能下火车按朝鲜族礼仪祭拜一下过世的阿妈妮,但李相荣说,
阿妈妮永远活在自己的心中。

遥看神舟
  去年,工作了30多年的李相荣第一次休假,参加儿子在美国哈佛大学的硕士毕
业典礼。身在异乡的他,心里却惦记着“神舟三号”的发射,天天收看当地电视新
闻,终于看到江总书记亲临发射现场的消息,总算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4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