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亲爱的小孩), 信区: Aero
标 题: 杨嘉墀:游子归来展宏图 搏击天宇傲苍穹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Jun 16 21:32:47 2006), 站内
2006年06月16日 09:46:47 来源:解放军报
1986年的春天,太平洋西海岸的洛杉矶飘洒着柑橘花的清香,这里曾经是“淘
金热”的发源地,如今是美国宇航工业的重镇。100多位航天界的学者聚会,迎接
来自中国的杨嘉墀等教授赴美参加宇航学术交流活动。
此时此刻,在杨嘉墀的脑海里涌动的不仅仅是幸福的情感,更是中国要赶超世
界高科技的雄心壮志。他的眼前又闪现出一幕幕逝去岁月的辛甘……
1937年,杨嘉墀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1947年到美国哈佛大学工程科
学系与应用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才华横溢的他先后在美国光开关公司、本雪尔文
尼大学、纽约洛氏研究所工作。稳定的收入,幸福的小家庭,这一切理应使他心满
意足。可是,越来越使他的心安定不下来的却是对祖国的思念。
新中国站起来了,她在召唤海外游子。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
用朝鲜战场上俘虏的美国飞行员交换被美国政府卡住的中国留学生。杨嘉墀热血沸
腾,仿佛听见了祖国需要科学,需要知识的呼唤。他和在美国的一批爱国学子一起
,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来自新中国的消息,并参加了留美知识分子的爱国组织———
科学工作者协会。
1956年9月,杨嘉墀和家人踏上了祖国的土地。从此他开始以自己的学识报效
祖国。
寻找太空新家园
杨嘉墀参与了“两弹”和卫星的研制工作,他所承担的为运载工具研制的热应
力和加载试验设备样机问世。
1965年,杨嘉墀参与了《关于发展我国人造卫星工作的规划方案》的起草和论
证工作。这一年也开始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设计研制。研制人
员有20多人,杨嘉墀是总体组五人成员之一。他组建了卫星姿态测量和控制研究室
,以及地面测控用数据处理设备研究室。
1972年4月,中国科学院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组织了一个中国科学技术代
表团访问日本,正处于逆境中的杨嘉墀却被周总理点名当上团长。他觉得自己的眼
前亮了,祖国信任他。通过在日本的参观访问,打通了中日两国在高技术领域里开
展科技交流的渠道。同时,他也感到自己应该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杨嘉墀以发展我国航天事业的赤诚之心,不畏艰险,反复试验,使卫星姿态控
制系统方案设计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他提出采用轨道陀螺罗盘解决偏航姿态测量问
题,还创造性地提出在红外地平仪信息处理电路中增加自动增益控制线路,这在当
时国际上还是首次。1975年至1987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10颗返回式卫星,星上使
用的都是源于他主持研制的三轴稳定姿态控制系统。
1979年,在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第八届空间控制讨论会上,他和另外两人合作
发表了题为《中国近地轨道卫星三轴稳定姿态控制系统》的论文,在国际上产生很
大影响,他也在国际上成为享有很高声誉的空间自动控制专家。1983年他被选为国
际自动控制联合会空间委员会副主席。
从“东方红一号”开始,到一箭三星、返回式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我国
航天事业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和进展都包含着他的汗水和心血。他说:“我最高兴的
事,莫过于看到卫星被成功地送上天去。在国外我也曾怀疑回国后英雄无用武之地
,没想到国内有这么广阔的科研天地,没想到我还能为国防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
献。我感到非常高兴。”
开始新的攀登
杨嘉墀又瞄准了更宏伟的目标。
在美国的考察,杨嘉墀被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和欧洲的“尤里卡”计划震
动了。
杨嘉墀一直在为“863”计划在航天领域的执行献计献策。杨老说:“863”计
划实施10多年来,的确把我国高技术研究提高到一个相当的水平,缩短了与国际先
进水平的差距,这些高科技成果把我国的工业、农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加速我
国现代化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有目共睹,中国的航天技术已走向了世界。自从1990年4月7日,中国自行研制
的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美国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使中国跨入了国际空
间技术的商务领域。这之后,亚太卫星、澳星、瑞典星……纷纷从中国的土地上飞
上太空港。
在举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50华诞的大喜日子里,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为这位
共和国功臣挂上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杨嘉墀】江苏省吴江县人,1919年生,男,中共党员,卫星和自动控制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4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47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应用物理系留学,
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56年回国。首任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空间技术
研究院副院长,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
长期致力于我国科学技术和航天事业的发展。领导和参加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姿态测量系统的研制。指导研制为原子弹爆炸试验所需的检测技术及设备等重
大科研项目。
1984年获航天部劳动模范称号,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131]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5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