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在等待), 信区: Aero
标  题: “神舟五号”升空全纪实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Oct 15 18:23:27 2003), 站内信件

2003年10月15日 15:16 
 
  
凤凰卫视10月15日消息:综合讯,2003年10月15日清晨,戈壁秋夜,寒意袭人。酒泉载人
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5点40分,在5辆摩托车的护送下,载着中国首飞航天员的车队从航
天员公寓“问天阁”出发,穿过夹道欢迎的人群,浩浩荡荡驶向载人航天发射场。 


5时58分,车队在发射架下停了下来。航天员杨利伟在一名教练员和医生的陪同下,走向塔
架防爆电梯。“‘神舟’报告,飞船舱内准备完毕,‘神舟五号’可以进舱。”6时15分,
振奋人心的口令声穿过茫茫太空传向北京指挥控制中心,传向游弋在浩瀚大洋的“远望”
号测量船队... 


两名身着橙色工作服的现场工作人员已打开了“神舟”飞船的舱门。此时,代号为“神舟
五号”的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静静地等待在飞船舱门口前,他微笑着向在场的工作人
员挥手道别。然后,在辅助人员的帮助下,熟练地钻进轨道舱,然后进入返回舱,开始对
飞船状态进行确认。 


在距离发射架1500米的前进指挥所,以毫秒计算的倒计时快速地跳动着,巨大的萤幕上显
示着航天员在舱内的每一个动作,各种技术参数源源不断地涌向这里。 


笼罩在中国航天员身上的那层神秘面纱是杨利伟出征前才揭开的。此时的他与另外两位航
天员一起,在高清洁度的玻璃房中微笑着向大家挥手致意。 


闪光灯不时打在他们的脸上,杨利伟神情平静。此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他表示
有信心完成中国载人航天的首飞任务。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宿双宁
介绍说,杨利伟头脑冷静,有着过人的心理素质。 


6时25分,在返回舱状态确认单上航天员杨利伟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开始完成连接
通信头戴、生理信号插头、供氧和通风软管、打开航天服通风机等一系列动作。 


6时30分,指挥大厅传来了“‘北京’,我是‘神舟五号’,我听你声音好!”的报告,证
明大回路天地话音工作正常。透过显示屏记者看到,航天员仰卧在座椅上,神情自若对照
飞行手册,有条不紊地进行状态设置,航天服左臂上的五星红旗图案格外醒目。 


8点10分,3名技术人员启动配气按纽,开始给火箭贮箱增压,确保火箭发动机点火后正常
工作。离发射只剩下40分钟,环抱着飞船的第三组平台徐徐展开,乳白色的船箭塔组合体
完全展露,飞船上的五星红旗图案格外醒目耀眼。 


“各号注意,我是0号,30分钟准备!”航天员调整好束缚带的松紧度。飞船测试指挥赵吉
明清晰地传达着每一个口令,他已三次参加飞船发射任务。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逼近,
每一道口令都将人们的心弦揪得紧紧的,每个人都可以听到自己急粗的呼吸声。 


“15分钟准备!”测发控制大厅内,火箭发控制台操作手祝亮装迅速装订自动发射点火程
序。 


“5分钟准备!”航天员关上了面窗,整装待发“顺时针调整,继续,再调……”直到发射
前2分钟,距发射架仅300米远的瞄准间内,工程师唐建最后检查了一遍火箭平台瞄准精度
,确认光电经纬仪电位计指针为零,方才撤离现场。 


“1分钟准备!”航天员充满信心地躺在特制的航天座椅上。“10、9、8……” 


“点火” 


“起飞” 


大漠震颤,烈焰升腾,长二F火箭腾空而起,载着“神舟”号飞船和中国航天员飞向太空。
9时整,随着大地的一阵震颤,“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五号飞船顺利升空
,载着杨利伟开始了预计21个小时的太空之行。 


北京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指挥中心大厅前面三个大萤幕上,实时传送着经过计算机处理的
火箭遥测参数、飞船运行状态、航天员情况等各种数据;航天专家、指挥员、工作人员各
就各位,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 


“助推器分离”、“一、二级火箭分离”、“船箭分离”……大厅报告声此起彼伏。火箭
升空十多分钟后,载人航天发射场总指挥宣布:飞船顺利入轨道。 


“神舟五号报告:眩窗打开!”火箭飞行200秒后,从太空传来杨利伟清晰洪亮的报告声,
指控大厅立刻响起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船箭分离成功。”大约10分钟后,东风中心调度报出了这一令人振奋的喜讯。北京中心
综合东风中心、西安中心和处在日本以南海域的“远望一号”测量船的测量计算结果,传
来了飞船准确入轨的精确参数: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发射成功!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总指挥话音刚落,大厅内、发射场上便传来一阵阵震耳
欲聋的欢呼声。 


这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全世界第二百四十一次载人飞行和第九百五十二人次进
入太空。本次发射还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七十一次飞行,自一九九六年十月以来,
中国航天发射已连续第二十九次获得成功。航天专家称,此举标志着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表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历史性重大突破。
 


“我见证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非常激动、非常自豪!”专程从北京赶来现场观看“神舟
”五号载人飞船发射的一位政府官员一连用两个“非常”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他认为,中
国人用自己研制的火箭和飞船成功将中国人送入太空,既充分显示出中国的科技实力、经
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还将大大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基
础。 


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随着“长征”二号F型火箭把“神舟”五号飞船推
向200公里之外的空间,38岁的杨利伟成了第一位叩访太空的中国航天员。按计划,他将于
北京时间10月16日6时许在内蒙古中部一处草原着陆。在这次约60万公里的旅行完成后,他
将成为中国日行最远的人。 


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之前,杨利伟是一位拥有1350小时飞行经验的强击
机和歼击机飞行员。在长达两年的严格选拔中,他幸运地同其它13人一起从参与选拔的15
00名现役飞行员中脱颖而出。他在空军的战友对他的评价是:身体好、爱钻研、肯奉献、
协同意识强。在他的家乡辽宁绥中县,早年的伙伴还清楚地记得他儿时的梦想就是飞行。
 


1983年9月,杨利伟考入空军第八飞行学院,毕业后成为空军某部飞行员。直至1998年成为
中国第一代航天员。杨利伟身高1.68米,大学文化,中校军衔。他有一个8岁的男孩,妻子
张玉梅是位于北京郊区的中国航天城的一名工作人员。 


在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航天员们掌握了飞行动力学、空气动力学、地球物理学、气象学
、天文学、宇宙航行学,火箭与飞船的设计原理、结构、导航控制、通信、设备检测以及
航天医学方面的知识,并在与真实飞船相同的训练模拟器上按照航天飞行程序进行无数次
从发射升空、轨道运行到返回、着陆的模拟飞行。 


如果飞船返回舱由于意外原因没有落在预定的着陆区,在地面搜救队一时不能赶到现场提
供救援时,航天员必须积极自救。救生技能训练成了航天员训练中的最重要一环。宿双宁
介绍说,中国已掌握了航天员海上、沙漠、丛林等各种地形和气象条件下的救生技能。 



25天前,中国航天员大队开赴发射现场进行船、箭、人合练。第一次登上飞船,杨利伟抑
制不住心中的激动。他说,从那时起就做好了首飞的准备。正因如此,他在今天的出征仪
式上显得轻松而又自信。(完)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6.2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79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