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Urba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swater (似水流年), 信区: Architecture
标  题: [转载] 一个建筑师的期望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Sep 24 17:28:22 1998),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AD 讨论区 】
【 原文由 aswater 所发表 】
     想想世界上那些令人向往的著名剧院吧!它们莫不是所在国家的骄傲
和文化艺术水平的一个象征。然而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却没有这样一座艺
术殿堂。由于国力所限,从五十年代未谈到今天,才终于能够兴建具有国
际水平的国家剧院了,怎不叫人激动万分!接到参加研讨会的通知,我立
即停下手上的工作飞到北京,迫不及待的期望在观赏众多国内外方案时获
得最大的艺术享受,经历一次强烈的心灵振撼。也许是期望值太高,看完
全部方案后,却感到不满足。这次设计进行国际招标,向群众公开展出方
案,比过去是进了一大步。许多方案的巧妙构恩及创新精神毡令人赞叹。
但从总体来看,有些方面似乎与心目中期望的国家大剧院还有些距离。

    我们的国家大剧院不同于巴黎歌剧院、斯卡拉大剧院、莫斯科大剧院
等单一的剧场,由四个观演厅堂及各种附属设施组成,她将是我国音乐与
戏剧艺术活沟中心,是最高水平的演出场所。她应该有大的开放性、公众
性,在总共六千个观众座之外,还能吸引更多的大众在这里开展文化活动、
观览、休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需要在四
个演出厅外有更多的室外,半室外,室内的活动场所。在用地偏小,严格限
制高度的情况下确实比较难做,但也不是完全做不到。有些方案已经作了
这方面的考虑,但仍感不够。除了必须“凭票入内”的四个厅堂之外,可
以自由出入的空间还需增加。四个厅堂的组合还可以再作改进,联接部都
应当作自由出入的空间。可以挖掘向地下扩充的潜力,小剧场完全可以放
到地下去……。

    北京的公共活动空间很少,从东单到西单,原来的东单灯光球场变成
为“长安俱乐部”大厦,西单的球场也被高楼“吃掉”,人们已经失去了
原有两处可以随便进出的场所。天安门广场虽大,但代替不了在国家大剧
院开放空间中活动的感受。从这方面去考虑,恐怕也应算是突出“以人为
本”和群众观点吧。

    国家大剧院的形象与风格,可能是一个见仁见智,众口难调的事儿。
不论作为一个建筑师或者一个未来的观众,我感到现有方案还没有达到招
标中提出的,一看就是在中国北京天安门附近的剧院这个要求。这次没有
方案“往后看”,以大屋顶琉璃瓦等等手段来塑造形象,都注意时代感,
这是一大进步,但确实觉得“还不够味儿”,希望能够再提高。北京曾几
次由群众评选他们最喜欢的建筑,结果说明:尽管众说纷坛,但创造出多
数人都认同的形象,还是做得到的。当年北京十大建筑曾对全国起了极大
的示范与推动作用,按现有的方案实施能起到那样的作用吗?!能够从艺
术与技术两方面都起到示范、典范乃至引导作用吗?我觉得有点玄。

    国际招标不能说了不算,从现有方案评出三个交政府去拍板定一个又
很叫人担心留下长久的遗憾。怎么办?我建议:评出三个基础较好的方案
后请原作者再作一轮修改、提高,然后再定稿,不知可否?
--
                              _\\|//_
                             (' 0-0 ')
             -------------o00o--(_)--o00o-------------
             |             I'm aswater.              |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adi.hit.edu.cn]
--
※ 转载:.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4.3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6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