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Urba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swater (男人变坏三十开外), 信区: Architecture
标 题: 乐业山居的构思——从一个国际竞赛方案获奖谈起
发信站: 紫 丁 香 (Sat Feb 19 16:14:18 2000), 转信
乐业山居的构思——从一个国际竞赛方案获奖谈起
发言者:silver (202.96.190.124)
时 间:2000年2月18日 13:27:50
发信站:ABBS 自由建筑论坛 (abbs.hit.com.cn)
乐业山居的构思
——从一个国际竞赛方案获奖谈起
詹林
编者按:本文作者曾参加了今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0届国际建筑师大会, 并将他们的设
计作品《乐业山居》参加设计竞赛,结果获得一等奖。为此,他撰写了此文, 并结合国
际竞赛获奖方案,从保护山地生态环境、维持传统社区的邻里交往、延续山地历史 文脉
、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对山地住宅的设计思路进行了初步探索。现全文发表,以飨
读者。
今年6月,北京迎来了世纪交汇的第二十届国际建协大会(UIA),该大会筹备科学委员会成
功 地举办了中国规模最大的、题为《二十一世纪的城市住区》的国际建筑专业学生设计
竞赛, 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的建筑专业学生共提交了546件作品参赛。由5名国内外专家
学者组成的 评委会对参赛作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评选。我们重庆建筑大学提交的参赛作
品之一“乐业山 居”山地住宅方案脱颖而出,被认为设计思路独特且适合21世纪的山地
城市住区环境,从而 被评为获奖作品,获得一等奖。
1.有关山地住宅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多山地的国家(山地占国土面积76%,山地城市占全国城市数量一半以上)。因
此 山地住宅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实际工程和科研课题。有些设计者由于对山地的认识和
重视不 够,以及欠缺解决住宅和山地之间矛盾的处理手法,采用平地化的处理方法来设
计山地住宅 。一味地筑台或开挖,单纯地使地形适应建筑,呆板的行列式平住宅被搬到
山坡台地。这不 但丧失了山地所提供的创造住宅空间和形态多样化的机会,而且又不经
济。更重要的是,它 还对山地生态环境中的地形、土壤、微气候、生物、景观等产生了
很大的破坏作用。山地生 态系统的平衡一旦遭到破坏又常常是难于恢复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山地城市的住区经济也发生了变化。这里的住区经济是指住区除了
住 宅之外,还包括其服务商店、房屋出租、手工作坊等经济成分。一般说来,除了少数
新建 的 单一住宅区外;大多数住区除了住宅之外,其商业、服务行业也很活跃,居民收
入高低不等 ; 还有一些引进住区地势崎岖,道路不便,至今未被开发,居民住着传统的
旧房,住区还有店 铺 、服务摊点、手工作坊等,其居民的收入一般较低。目前城市化的
加剧已导致山地住区流动 人口和自身人口的增加,住宅已出现紧张短缺的状况,出租房
屋也变得紧俏。这就促使居民 见缝插针般地私造房屋和搭建棚户,同时住区的基础设施
和卫生条件也越来越差。
2.思路的辩析
山地住宅要比在平地住宅面临更多的实际问题,对于山地住宅设计思路的研究和探索,应
该 着重从“山地”这个主要环节入手。科学地分析山地各个方面的因素和住宅本身之间
的关系 才能对山地住宅进行本质地认识。为此,我们特地选择了山城重庆的繁华商业中
心附近的旧 城区——洪岩洞住区作为进行住宅竞赛设计的基址。洪岩洞具有上述典型的
山地住区特征, 比较有代表性。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住宅和山地环境其实是以系统形式存在的矛盾统一体。因为山地住
宅 不仅与一般住宅同样具有起居室、卧室、厨房等户内空间,而且它还与山地的地形地
貌、绿 化小品、坡道阶梯等户外空莘有机统一、相互融洽,两者共同为居民的日常生活
提供了空间 和舞台。虽然不利的山地条件增加了住宅设计施工的难度和投资预算,但是
住宅高低错落, 视野开阔,千姿百态的山地空间景观比平地具有更多的趣味。此外,借
鉴历史文脉,学习山 地民居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适应气候的经验,充分利用山地丰富
的地方建筑材料,应用科 学的方法对住宅的造型、结构等进行构思设计,做到尽可能减
少对山地生态的破坏,且使建 筑适应地形和气候条件。这样山地住宅不但会渗透出浓郁
的地方历史特色,而且也符合今天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要求。
其次,山地住宅的设计思路还要考虑有利于促进住区经济的繁荣发展。目前我国的经济政
策 是“以国有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所以住区经济的非居住成分有其自
身存在 和发展的道理,它对于增加居民收入、方便日常生活、增强住区吸引力等起着重
要的作用。 对于那些无工作、收入低、收入来源少的居民,住区经济的繁荣对他们更是
非常重要。事实 上 有些居民为了增加收入,将底层的阳台窗户改造成小商店,或者挤出
房间用与出租。这令设 计者尴尬的状况,不能不说是在忽略了社区经济的作用。传统民
居“上房下店、住租结合” 的居住模式对于我们是很好的启示和借鉴。在这里我们应该
从低造价、多功能的设计角度去 为大多人服务,突破旧思维的束缚,以居住功能为主、
其它功能(出租、手工作坊、店铺等) 为辅的多功能设计思路来设计山地住宅,使各功能
空间相互联系而又不相互干扰,合理地统 一在住宅之中。要做到既有利于统一地开发建
设,又有利于居民根据家庭成员和社区经济的 变化来调整住宅的内部功能。
3.方案的构思
“乐业山居”方案是在以洪岩洞山地住区为背景来展开设计工作。该住区位于繁华的重庆
临 江门和朝天门之间,北濒嘉陵江,南靠沧白路下陡岩,地势崎岖,交通不便。其城市
肌里表 现为四川山地传统民居特征,吊脚楼、捆绑房沿河岸坡地而建。由于年久失修,
再加上人口 的增加和居民无序地自建棚户和房屋,该片区已显得破烂拥挤不堪。同沧白
路上的现代高层 建筑比较起来,显得十分不协调。
3.1现场调研结果。我们首先到当地调研,并搜集有关居住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以下是调
研 结果:
3.1.1基地自然生态状况。基地沿河岸和公路之间呈狭长状,地形陡峭,坡度约20°~40
° ,表现出典型的山地形态。地貌沿等高线呈多级台阶状。住区属典型的长江流域冬冷
夏热气 候;夏季炎热(27℃~40℃),冬季寒冷(0℃~8℃),全年湿度较大;基地局部小
气候特征明显,全年主导风向为嘉陵江和岸坡之间昼夜方向相反的河谷风(如下图所示);
光照条件较好 。
3.1.2片区居住状况。(1)住宅主要有三种居住模式(入上图所示),居住、商店、出租、作
坊 等功能结合较好。(2)住宅年久失修,部分室内采光通风不良,缺少必要的厨卫等设施
。(3) 居民有自建房屋的愿望和行为,但表现为自发性、盲目性。(4)住区呈现底层高密
度的特点 。(5)传统的邻里关系密切,居民在街巷、院落、坝、台等交流沟通。
3.1.3基地住区经济状况。鉴于各种因素,该片区未被开发,住区内餐馆、店铺、服务摊
点 、手工作坊经营有序,由于周围的城市更新和建设很快,比较而言,住区经济已逐渐
衰落了 。其人口组成(包括年龄构成、居住人口构成)和社区经济结构(包括收入状况、就
业状况、 收入来源、每户居住面积状况。)
3.1.4历史文脉和传统的建筑技术特征。(1)传统的山地坡屋顶民居特征明显,以穿逗式、
捆 绑式、砖柱夹壁等结构方式为主,兼有棚户;住宅大多数为二、三层砖木结构。(2)在
用材 上体现就地取材的原则,以木材、石材、砖为主;住宅因地制宜,利用悬挑、吊脚
、架空、 退台等传统手法来克服山地用地紧张以及修建劳动量大的矛盾,从而尽可能争
取和利用建筑 空间,并与地形有机的结合。(如下图所示)。(3)以住宅围合而形成小的院
落、坝、台等 户外空间,且户内户外的功能空间有机联系、过渡自然。(4)冬冷夏热的气
候造就了巧妙的 传统建筑地域技术来使住宅采光、通风、遮阳;并通过庭院对冷热空气
调节来讲一步改善住 宅的微气候,体现了朴实的生态设计思想。
3.2确定设计思路。通过以上调研结果,我们认为洪岩洞住区既有自身存在的缺陷和社会
问 题,又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住区经济的发展潜力。只是前者占了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
抑制障 碍了后者。对如此情况,在设计中显然应该对前者予以实践性的解决,而对后者
则要通过设 计来保护和促进。
有了上述的指导思想,首先我们对片区进行了更新规划,这样才使得住宅设计符合片区的
实 际情况。在规划中主要考虑增加公共设施、提供便利的室外交通、保护生态环境、增
加室外 活动空间等等。根据规划结果,再结合前面的调研资料,我们认为设计方案应该
既要具备低 造价、传统型的山地住宅模式特点,又要满足现代的居住、生活、工作等方
式,只有这样才 能真正地解决洪岩洞特殊的居住矛盾。由此下列设计思路得以确立:
3.2.1考虑充分地利用自然景观,尽可能保护原有的山地生态因素,采用传统山地住宅的
掉 层、悬挑、吊角和架空、附崖等处理手法使住宅和地形有机结合。避免大的开挖和回
填。
3.2.2考虑居民中低收入居多的状况,在设计上要体现出尽可能降低住宅造价,并有利于
为 居民寻求多方面资金来源的可能性。
3.2.3考虑利用该社区靠近繁华商业中心的地段优势来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在设计上应
吸 收当地传统住宅模式的优点,考虑住宅除了满足居住功能之外,还兼有商店、手工作
坊、出 租房等功能;应处理好商业、出租、居住等相互之间的有机协调关系。
3.2.4利用传统的建筑地域技术手段来采光、遮阳、通风,以适应冬冷夏热的地域气候。
通 过加强和诱导河谷风,以己利用庭院来调节室内微气候;从而减小耗能,以符合可持
续发展 的要求。
3.2.5充分地发挥居民自建房屋的积极性,在设计上要体现鼓励居民参与设计和建设施工
, 以利于“人对场所决策的参与和要求”
3.3设计方案形成。上述设计思路明晰之后,方案已初具轮廓。根据完成的规划要求,从
而 对住宅的开间和进深大体确立。考虑人们对低层住宅的喜欢和吸收传统的居住模式的
优点, 由此触发了我们的创造意图。其方案如图所根据不同的坡度情况,设计了两种类
型、五种户 型。总的说来,在使住宅适应地形和气候的前提下,设计上力图体现进出户
方便、交往空间 、尺度亲切、造价经济、符合产业等优点。同时,尽可能做到各个户型
具有规整的外形、统 一的分户开间和有利于节能、采光、通风的结构形式。此外,由于
住宅增加了传统的商业、 作坊、出租等经济功能,因此在设计上合理地考虑多种功能之
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经济有 效的水平交通、垂直交通使之相互协调、相互连系,再配
合有山地特色的室外步行街巷空间 ,将临街住宅、小商店、手工作坊、出租户、居住户
等有机统一地连系起来。
由于既要体现该片区住宅的统一特色,又要考虑资金来源的多渠道可能性和各住户人口未
来 的变化,我们在设计上力图分清内外主次结构来提高住宅的可适应性。显然住宅外部
和主体 结构应该由国家统一贷款开发建设,以求得片区住宅外观传统特色的统一和城市
肌理的延续 ;住宅内部隔墙、楼梯等附属结构可考虑由住户或其它途径集资修建。如此
既发挥居民建房 的积极性,也方便他们将来根据人口变化来改造住宅内部,从而使设计
留有发展余地。
4.结语:面对21世纪的来临,“住宅上山”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 以山地住宅设
计应在保护山地生态的前提下,力图将现代的住宅设计理论和传统山地民居的 历史文脉
融汇贯通、有机结合,从而使山地住宅既要体现传统的地方文化特色,又要合符现 代人
们的居住、生活、工作、游憩的方式,并和山地的景观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有利于促进
社区经济的发展和体现设计是为大多数民众服务的原则。我们认为这应该是目前山地住宅
设 计首先要考虑的指导精神。
--
_\\|//_
(' 0-0 ')
-------------o00o--(_)--o00o-------------
| I am aswater. |
-----------------------------------------
※ 修改:.aswater 于 Feb 19 16:14:46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46.66]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6.6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5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