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Urba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hiny (小叶子·阳光依旧灿烂), 信区: Architecture
标  题: 2300年的叹息——寻找沈阳城(一)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3月25日16:09:23 星期一), 站内信件

  我一直对于我们的城市认识不足,尽管我天天浸泡其间,却被淹得有些委缩与迟
钝。我与我们城市的关系,就像与一个天天在一起厮混的人,因过于熟悉,居然一点
也瞅不出对方有什么了不起的名堂。忽然有一天,一张不大不小的报纸上赫然出现令
人震惊的标题:沈阳建城2300年!

 
  这不过是一则消息,顶多三五百字,但是,这则消息却非同小可,而且政府有关
部门为此召集了有关专家座谈论证,还为此搞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庆祝活动。仍然是这
么一片浮躁喧哗的空间,却似乎因此罩了一层苍桑的光环。于是,沈阳建城一夜之间
变成了二千三百年。

  把一个城市弄成恁老的资格,莫非是一种福份?

  仅仅寻一件值得炫耀的沧桑外衣

  第一个发现沈阳2300年的人是一位著名书法家。他说考古是其专业,而书法只不
过是业余爱好。一般人看来,他的业余爱好要比专业更有成就。

  能够有着如此震聋发愦发现并论证的人,显然非同小可。我为此而深感遗憾的是
我与他生活在一个城市有20余载,却不曾寻找过他。就像我不曾寻找我们的历史悠久
的文化古城究竟在哪,究竟什么样子。

  沈阳2300年确凿吗?信不信由你。第一个找寻到的人无疑找到了一个硕大的学术
成果。考古家兼书法家的李仲元先生为此撰写了十数万字的学术论文,在公开刊物上
发表了12篇。很遗憾,没有多少人读过,我也不曾读过。但读不读并不重要,重要的
是他的研究成果在本市官员们看来如获至宝,他们发现并披上了一件值得炫耀的沧桑
外衣。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千年历史名城随处可见。仅现存的县、市级城市中
,有着数百上千年的历史的,也过千了。我们是个讲究等级的国度,批准历史文化名
城也按等级。比如国家级、省级以此排列。迄今为止,仅就国务院公布的三批国家级
历史文化名城而言,第一批批了24个,第二批是38个,第三批又批了37个,三批一共
是99个。差一个过百。我不相信正好是99个截止。我更不赞成历史文化名城还需要层
层报批。报批历史名城形式上与报批经费、报批指标、还有评职称报批什么的,差不
多吧?反正报批是我们的一大特色。

  沈阳无疑列入了国字号的99座文化名城之中。列入的原因与2300年的发现似乎没
有关系。发现者说,2300年的沈阳城是一个叫作秦开的人建造的。秦开系戌边的秦国
大将。他建沈阳城时设立了五郡,而沈阳不过是燕置辽东郡下属的一个军事城堡而已
。对于沈阳而言,它的地理位置始终远离汉民族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中心,是那种边
塞小城。事实上,沈阳城初名候城,就是伺候与守候之意,其属性不在于繁荣经济文
化,而在于军事意义。这与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似乎不能同日而语。

  城与市原本两个概念,在最初人类创造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
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远古的沈阳城没有这种市的概念。军
事城的属性与市民生活的城的属性原本就是不一样的。何况沈阳城在努尔哈赤以前,
始终远离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作为军事小城,自然是兵家血韧之地。何况历史
上这片土地有着众多不肯安份的少数民族争霸侵扰,匈奴、东胡、鲜卑、女真、高句
丽等,走马灯般留下各自的影响。这种影响使得汉文化的传播受到阻碍,不能长驱直
入,而只能是一种漫长的浸淫过程。这个过程未免显得支离破碎,甚至过于脆弱了。


  有这样经历的城市如何侈谈城市意识?倒是多民族的交融中形成的粗犷豪爽、大
碗饮酒、不拘小节等习俗,一直存留下来,构成了现代沈阳人的某种秉性基因。比如
轰动全国的抢枪犯罪大案“二王”的通辑追捕,还有轰动世界的卓长仁劫机大案均为
沈阳人的作品。再往上溯,还可以说到胡子文化,最大的胡子应该是张作霖。我的一
位朋友立志研究胡子文化,他说,在别地造反的胡子大都是因为被逼无奈,铤而走险
,而沈阳的胡子在走上这条道时,更多的并没有到山穷水尽无法生存的地步。沈阳人
骨子里有匪性。到了南方,要是吃亏了,只要一瞪眼珠子,说声:妈的我扇(SAN)你
!就会不吃亏了。

  城市性格是粗糙的,势必在城市建设中难以细腻。试想,耐下心来搞城市和家园
建设的历史毕竟太短暂了!因而,总是显得粗糙有余而精心不足。比如,在街道的改
造上过于匆忙,好像不快点建好就得进行部落游移似的,至于建得好坏并不那么过份
重要,不好也没关系,可以再换个地方重新弄嘛。甚至建那么重要的城市立交桥也没
有细心过,遂成了全国城市的笑柄——立交桥上有红绿灯。一届官员的杰作成了笑柄
,而又一届上任的市长第一件大手术就是拆除这几座丢人显眼的“新加坡”,并且由
此铸就了自己的威信与城市改造的功绩。当然,他也由此步入罪恶渊薮。沈阳一代市
府官员的堕落,与沈阳城市的建筑有关,也与城市的风水有关,更与城市的文化的关


  我曾经在一篇散文《原谅城市》中写到了城市意识。意识是现代人的时氅东西,
就像过去的主义一样。我们讲商品意识、文化意识、足球意识,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讲
讲城市意识?也许在那些稳定居住史比较漫长的南方城市,对于城市意识是极易接受
的,而对于沈阳这种城市如何能够形成这种城市意识?

  至少我对此缺乏信心。我们的城市不讲究,我们的市民也不讲究,他们在大街上
任意摆摊,任意叫卖,让那些刺鼻的烧烤味道搅合得整个夏季夜晚不得安生。而居然
会有为数不少的人搅合着灰土烟尘在街头极不卫生更不雅观地大嚼大咽。

  极不名誉的市民与极慕虚荣的市府官员们哟!找了一件历史的闪光外衣披上,与
这些街头市民究竟何用?

  值得我们骄傲的东西还剩多少

  17世纪初,安德里亚提出了基督城构想;桃源明提出了桃花园设想;霍华德提出
的是“明日花园城”构想;城市作为人类美好的家园存在,总是伴有人类最美好的寄
托和向往的。沈阳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出现,也是在17世纪20年代——即1625年,
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才使沈阳城由边塞军戍小城一跃而为一国之都,完成了城市的
真正嬗变。2300年的辉煌,对于我们的城市不过是一纸空头支票而已,带不来更实惠
的东西,而真正为沈阳带来实惠的是女真人迁都沈阳至迁都北京这段过渡,总共才19
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19年的确太短暂了,但即便短暂一瞬,构成了沈阳城市史
中最值得炫耀的一笔,其城市地位迅速提高,成为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
事的中心。如果没有这19年的资本,我们的城市肯定无缘报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一直为沈阳人带来自豪和骄傲的是清代建筑:一宫两陵。即故宫和东陵、北陵。
到沈阳的游人必看故宫。沈阳的故宫与北京的故宫不同,沈阳的故宫不仅先于北京故
宫,而且沈阳的故宫是清人还没有夺取皇权之时所建,也就是说,是一个民族正在上
升阶段而建。故宫所体现出的满族人的建筑文化非常浓郁,国内恐怕没有任何一处建
筑在体现这个民族的文化意识上比故宫更浓。屋脊上的琉璃瓦边缘处是一圈绿色的边
线,这是对难以忘却的草原最直接的怀念。从建筑的地势而言,择高而居更是这个游
牧部落的长期习性。汉族的建筑是以官位而决定台阶高低取舍,高堂庙宇更是殿高而
屋低,在满族的建筑中与此恰好相反。故宫的建筑最有价值的内容是墀吻——青砖古
墙四个角上的浮雕般的琉璃图案。这是沈阳故宫独有的特色,在国内其它地方的建筑
物上是不可能领略到的。因此,每年到故宫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因了这座故宫,门前那一条街都跟着抖起来了。街道变成了明清一条街,成了沈
阳城的一大景观。而街两侧的餐饮业、娱乐洗浴业、书画业、各种小商小贩也都纷纷
火爆起来。如果没有故宫,这条街肯定不会弄成这个古里古气的样子,而更让我莫名
惊诧的是在这条街的尽东头,那个假古懂的城门楼下边,有两个穿着打扮一身清兵装
束的小伙子僵硬地持一杆扎枪,怪模怪样地像清兵一样守着并不需要守的假城。烈日
曝晒下,我真可怜这两位守门人,不知为此可以拿到几多薪水。

--
       |      ◤                                                      ◥
 ___ \ _ /     我有一个牙 神经没了 就不乖了 用力啃排骨的时候自行离开我了
/ __) (_) ==-      就去看 医生发现它的两个邻居也坏了 就一起治..         
\__ \/   \    ◣                                                      ◢
(___/ hIny    ~~~~~~~~~~~~~~~~~~~~~~~2002.03.21~ 
       |                        ~\(O^oo^O)/~:我漂亮吗? hia~hia~~hia~~~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5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