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Urba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eamWeavers (一剑袭来·天外飞仙), 信区: Architecture
标  题: 要山水还是“世界公园”--评桂林的现代化建设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5月19日12:17:19 星期天), 站内信件


 据4月24日《文汇报》报道,桂林市近年来的现代化建设,已基本改变了曾经以
大榕树和过街楼为特色的城市风貌。中心广场建立了类似巴黎卢浮宫前“金字塔”
、名为“小香港”的建筑,而象鼻山就像建筑在庭院中的假山。桂林市并打算建设
成为“世界名桥博物馆”,已有9座仿造的如旧金山金门大桥、中国的赵州桥等世
界名桥架设在漓江、桃花江、榕湖、桂湖、杉湖和春天湖上。著名建筑学家、两院
院士等惊呼,照此下去“桂林山水甲天下”将有名无实。但有的桂林市民却认为“
玻璃幕墙是新桂林的象征”、“只许大城市现代化,不 
许小城市现代化,哪有这个道理”。桂林市的负责人也称“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满
意不满意为最终标准”。 

  我相信,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是一个不幸的消息。桂林“甲天下”的山
水风光、“城在山水中”的优美绝伦是其最珍贵的价值和资源,如果它被建设成与
山水风景隔离、与各地无异的商业化都市,那么,它作为一个世界著名的旅游和风
景城市的魅力究竟何在?这种改造根本就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自杀”! 

  在桂林市的“现代化建设”中,对“城市现代化”存在着两重严重的误解。 


  一是视现代化为高楼大厦、玻璃幕墙。其实,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城市,
尤其是中小城市、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玻璃幕墙都不
是主要的面貌。恰恰相反,在工业文明大量造就这种面目雷同的都市景观的背景下
,尽可能地保存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传统面貌,从而独具特色,才具有最高的旅
游价值和经济效益。桂林市的确应该探索小城市现代化的新路,但这绝不应是“破
旧立新”、自毁特色的“绝路”。 

  保护传统风貌与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固然是一对矛盾,但它并非是无解和
不可调和的。世界名城保护通行的经验,是在不改变城市基本格局、建筑物外观的
前提下,在其内部进行现代更新。丽江、平遥、周庄、徽州等地的实践也表明,如
果当地的旅游资源能够有效地改善居民的经济状况,就可以实现传统风貌保护与居
民生活改善的“双赢”。 

  桂林城市改造的另一重误解是将“现代化”的追求指向“国际化”。其潜意识
是认为传统的粉墙黛瓦、石桥旧桥是不美的,不惜淡化自身特色去营造所谓的“世
界风格”。这和当前许多城市营造“欧陆风情”、大盖“罗马式建筑”,以及聘用
法国建筑师成风的时尚是一致的。 

  然而,被人们广泛接受和认可的城市特色是一种历史形成的地域性极强的地方
文化。世界上没有一座城市是以移植、模仿外国文化,或世界不同文化的“拼盘”
而定位的。把闻名中外的中国山水改造成不伦不类的“世界公园”的设想,是很粗
暴和狂妄的,是不尊重历史和虚无主义的,因而是反文化的。 

  另一个应当认识的问题是,桂林不仅仅属于桂林人,也不仅仅属于当代桂林人
。作为中国和世界人民共同拥有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谁有权对桂林山水进行这种完
全“变脸”式的“改造”?在这一过程中,有关主管部门应当负有什么样的责任?
如果仅为满足当代人的实用功利,如果每一任地方官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趣味和喜
好对所管辖的城市率性大拆大建,那么,我们还会有什么样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
?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够看到曾经“甲天下”的中国山水和历史文化吗?

--

       ╭──────────────────╮        ◤◤\\\
       │ 您希望梦想成真吗?找我好了!      │    O  。  □-□--╮
       │    我就是梦的编织者(DreamWeavers)  │ 〇         ∠
       │  Welcome to http://202.118.239.37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94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