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Urba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swater (似水流年), 信区: Architecture
标 题: 江南小住——苏州梦结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Sep 24 19:17:10 1998), 转信
一夜的惊扰,幸尚能眠,但终非善地,是以又携大小包裹另觅佳地入住
。三个人挤在一辆人力三轮车里,于清晨中初次领略了苏州的街景。白墙灰
瓦,林荫夹路,干干净净的城市,又承雨后恩泽,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
只是想象中的小桥流水,水道交织的情景却难得一见。据车夫说城中的
河道大都被掩掉,盖几成死水臭水,为人所厌。后来终于见到几条尚存的河
道,有小桥横跨其上,两旁民宅犬牙差互,稍有心中姑苏遗风,而其中之水
实是已与阴沟之物无异矣。又在路旁见到大面积的拆迁民房,惊问之,车夫
称此为市区更新工程的一部分,市区北部业已大体整饬完毕,换成了新房,
现在的重点已经移到了南部和东部,刚才所见只是小部分罢了。此时不由的
心中默叹,苏州之所以仅是其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非如丽江般
以全城为一体,实是如此罢。
在古城内选毕住处,已是日上三杆的时分了,匆匆前往狮子林。
苏州园林给我的第一感觉是震撼的,仅是在迈入院墙,侧首间见到狮子
林大门的一瞬,那高墙素瓦,漆门半开,门内绿意盎然,层层透入的景象就
已让我惊喜不已,而城市给我带来的失意和惆怅,也就慢慢地消去了。
狮子林始建于元至正年间,当时的正式名称是"菩提正宗寺",园林与和
尚修行的居所融为一体,属于中国早期的禅寺园林。"林"是"丛林"的略称,
即禅寺,称"狮子林"则是因为寺园里的狮子峰。至明代始建山门,佛殿,原
有部分渐与寺庙脱开,成为后花园。其后几度兴颓,现寺已无存,园林也为
近代贝氏重修。园林的规模属于中等,结构紧密,东南多山,西北多水,以
亭台楼榭筑于山水之间,尤以其中的假山洞壑著称。
初至苏州园林,自是无从去品味其中的高下异同,只是就在园子里走走
停停,或笑或痴。往往只是粉墙前的一池山水,乃至一竿竹,一挂藤,让我
看个半天,只觉得其中有说不出的写意潇洒。步随景移,景由步生,对景,
借景,障景,点景,当种种在书中出现过的造园手法一一呈现眼前的时候,
却失却了分辨的能力,那种感动和兴奋又怎能是用文字可以表现出来的呢?
狮子林有"假山王国"之誉,园内叠石颇具匠心,散于各处的造景多以狮
名,模仿狮子的各种形态,尤其是中部的假山石群,以石料营造成山,山体
中空,曲折幽深。行走其间,高低盘旋,将登复下,欲往仍还,虽近在咫尺
却无从逾越,再山里打了数个转折才勉强走了出来。而山中的怪石,古树与
建筑互相呼应,交织入画,更是添了许多山野之趣。
园中的建筑多分布于四周,环绕着一方山水,偶有几个小亭或是轻阁立
于水中山上,在位置,造型上悉心经营,融于山水之中。建筑风格上透着一
股文气,素雅精巧,不染奢华,只是由于近代贝氏重修时,掺揉了西洋的造
园手法,采用了水泥,彩色玻璃等材料,在一些小装饰上显出了一些后时的
痕迹。值得一提的是园中西北角里的一座石舫,据说是贝聿铭先生为故宅所
设计恢复的,崭崭新的一个大块头,占满了曲桥北侧的水面,与山水不成比
例,嫌其笨重。
出了狮子林,于近门处买得几支莲蓬,同行三人各携一支大嚼,余香满口
,不亦乐乎。寻一家路旁的小饭馆随便吃过午饭,沿一条林荫道闲行数步,就
到了拙政园。没成想赶上了个"荷花节",平白多掏了许多银子。
拙政园于明正德四年(1509)由御史王献臣所建,取淡出官场,系心田园
之乐,"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但仅传一代就被其子在赌场上悉数赔出,其后迭
经变迁,几度分合,屡有兴废。见到一张拙政园的历史沿革表,满满的一长页
,倒象是一张家谱。
江南园林中,拙政园的声名之盛,少有出其右者,许多文章也都也其为古
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却因于此,于我未免有了些失望。园子占地甚广,约有83
亩之多,本是以山水风景为主的一个园子,又生加上了个"荷花节"的声势,铺
天盖地都是荷叶田田,更显得象极了个大公园,全没了那种由小处经营,小中
见大,壶中天地的文气和雅致。置身其中,惶惶然胡乱择路而行,眼前的山水
景致一一纷呈,却实在没了狮子林的那种精巧和周到,让我提不起精神。仓促
一游怕是漏掉了不少的东西。
拙政园原本的布局是因地制宜,以水为中心而设计安排的,后经历史沿革
,渐形成三个部分。东部原久已荒废,多为新建,以山水为主,有田园之趣;
中部为全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约占三分,池中叠土山成两岛,主体建筑远香
堂隔水望山,四面开敞,荷香阵阵,清风徐徐,香远益清,"远香"之名就出于
此。其余建筑多临水布置,高低错落,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宜。水面经营也
多有变化,以叠石造岸引一条小河曲折向北,其上架廊桥,水榭,既为导引,
也入风景,由小沧浪凭轩北望,透过松风水阁和小飞虹,可将远至水面彼端的
层层景色尽摄入眼帘;西部大致是于晚清时形成,风格上略显拥塞,装饰也华
丽精美,有失拙政园疏朗闲适的特点。主体建筑卅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
位于池南,采用鸳鸯厅形式,用隔扇与挂落分为南北两部,结构,装饰各不相
同,北宜冬居,春时赏名贵山茶,南宜夏憩,观鸳鸯嬉水。是我所从未见过的
建筑形式。
虽是心有失望,但急急的走了一圈下来,拙政园以水为趣,旷远明瑟的景
象还是让我多了一些感受。园林是美的,但拙劣的使用者却会让美好的东西陷
入平庸。
抓紧时间,赶到了虎丘。地处姑苏城外西北郊的虎丘斜塔和剑池,是苏州
古城的象征。
时间本已无多,又在傍晚时分下起了细雨,使我们的虎丘之行更显得匆匆
。只是在主要的地方盘桓了数刻。从山门进去的时候,看不出塔有多斜,只是
走到了剑池旁,从另一个角度看过去,才看到塔的岌岌可危。塔的斜度上下是
不一样的,据说是分两次建起来,后来的施工有意矫正,造成了这样的情势。
山脚下的千人石斜斜的横在那里,据传是古时高僧讲经的大课堂,倒是和泰山
山麓的经石峪有几分相似。剑池依山而设,岩壁森森,潭水幽幽,传说中的吴
王阖闾墓及陪葬的千把宝剑就深埋于此。上山后近观斜塔,古朴精美,虽已经
岁月的剥蚀,残存的砖雕斗拱,檐口等诸般细部还是让人赞叹不已。
从山上的一处高台租来望远镜远眺苏州城区,新旧城区泾渭分明,老城区
被夹于新城区和新兴科技园区之间,而老城区中也多为顶着黑瓦帽的新建多层
小楼,心中默默想象水网交织,小桥流水的动人景象,却知道十之八九是不复
存在的了。
在苏州停留的最后一日,出阊门往西,先来到了留园。留园系明万历年间太
仆徐泰时所建,时称东园。其后几易其主,至光绪年间,园主以为庚申兵祸,苏
州诸园皆破坏严重,而此园因地处阊门外独存,故取前任主人名字"刘"之谐音,
改名留园。辛亥革命后,几经变迁摧残,日渐荒芜,解放后方得以将已破败不堪
的园林全面修复,焕然一新。与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一起,居于中国四大
古典名园之列。
留园占地五十余亩,有别于拙政园的疏朗闲适,以玲珑紧凑,花石经营著称
。全园分为中,东,北,西四个部分。中部以山水为主,环水叠石造岸,东南环
以建筑,层次起伏,参差呼应。水面虽不甚广,但仅以稀疏几片荷叶点缀其上,
给人与湖面开阔的感觉。一条长廊曲折连绵,遍至园中大小建筑,其间的漏窗也
是一绝,据言三百余个漏窗,窗洞各不相同,变化多端;东部以建筑庭院为主,
主体建筑林泉耆硕之馆,也是采用了鸳鸯厅的形式,北向可隔水观赏著名的留园
三峰:冠云峰,岫云峰,朵云峰。石峰极尽瘦、皱、漏、透,清、奇、丑、怪诸
般形态,为留园的镇园之宝,于苏州园林仅见。最喜欢的是小池西侧的佳晴喜雨
快雪之亭,以四扇隔板立于向庭院一侧,上书诗文名句,不见彼端风景,需要入
亭绕行,才可见到由四面环廊围起的一处清净所在,竹石花草点缀其中。避开拥
挤的人群,在此独坐了片刻,想想古人的风流雅致,随之乐在其中;北部以田园
之乐为主题,现为盆景园;西部则以黄石假山为主,一条曲溪绕山南而开,一水
阁称"活泼泼地"骑水头而筑,使源头有不尽之感。山水相连,四时风景,营造自
然风光之美。
留园四个景区各有特色,又互相联系呼应,园外有园,景中有景,独具匠心
。
留园西首一路之隔,就是西园。却颇有些让我出乎意料,原以为一座清净素
雅的江南园林,竞是香火鼎盛,神圣庄严的南方寺院。门票上也少了商业气息,
改称为"香火券"。盖西园只是"西园寺"的简称而已,一字之差,失之千里。
西园的正式名称是"戒幢律寺",原与留园为一家,都是徐泰时的家园。后其
子舍宅建寺,始形成东西二园。至清时法会鼎盛,成为江南名刹。寺院占地七十
余亩,布局严整,不似常见按南北轴线展开,而是东西向排开。寺内也非以建筑
取胜,仅有以大雄宝殿,观音堂和罗汉堂围出的一处主要院落。西园寺以泥金五
百罗汉著称,罗汉堂共三进四十八间,呈田字形。以佛教四大名山主佛塑像为中
心,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五百罗汉分布四周。当时被誉为与杭州灵隐,净慈造
象鼎峙。由大雄宝殿前,向西穿过罗汉堂,可抵寺西园林,以水面开阔的放生池
为主,有六角亭独立湖心,体量甚大,但正与水面相配。一架九曲石桥贯通两岸
,于池东一侧营造厅廊亭榭,花石漏窗,池西则广植草坪花木,造就一方极乐净
土。
回到客店交了房,取出了包裹,匆匆南下赶到汽车南站,买好了前行的车票
。就在车站附近吃了午饭,竟是久违的过桥米线,吃法、味道与去年在昆明的馆
子也相差无几,让我连呼过瘾。
生拉硬拽着同行的两位女士到城南的网师园一游,虽然只是短短的两三个小
时,却让我们觉得真是不虚此行。对我来说,小小的网师园则成为了苏州园林中
最美好的回忆。
苏州园林中,小巧、精美、舒适,莫过于网师园。
网师园是典型的第宅园林,初为南宋侍郎史正志所建,原名"万卷堂",又名"
渔隐",清时乾隆年间易名网师园,仍寓"渔隐"之意。园林布局分为东西两部,东
为住宅,西为花园。
小园藏于街巷深处,园门开于东部宅院之前,门前用粉墙围出一块空场,与
街巷相连两侧开辕门,界定出自己的空间。门脸非常地朴素,灰瓦漆门,没有多
的装饰,尽敛光华。东部建筑成一轴线展开,入大门过轿厅,即是会客厅,名为"
万卷堂",其后是招待女宾的两层的"撷秀楼"。值得一提的是万卷堂的门楼砖雕,
高约6米,宽3.2米,厚1米,门楣处以质地细腻的青砖为材,运用平雕、浮雕、镂
雕和透空雕等艺术手法,作出结构,饰物和图案等诸般变化,玲珑剔透,叹为观
止。
西边是环绕一方水池营造的花园,水面虽不大,却通过种种的造园手法广纳
天地于其中。从万卷堂前折而往西,是宴客的小山丛桂轩,一座黄石假山横在建
筑的北面,将水面的景色尽数遮住。直至走过一段短廊,来到凭水的濯缨水阁,
园林全景方才一览无余,呈于眼前。水面近方,近岸处叠石形成自然江矶般参差
不齐,层层叠叠的肌理,临水建筑也挑出水面,或架于岸石之上,于水首,水尾
之处架桥设濠,让人以为水势莫测,深浅未知。主院落的西侧,还有一个院落,
很小。所以在池水的西侧隔一条游廊筑起了一道粉墙来挡一挡,却在墙中的一座
半亭里安了一面大镜子,反映出面前的池水,两旁还有隔窗,就象一扇门,让人
觉得空间是在延续,待走到跟前才会发现其中的奥妙。镜子两侧的隔窗却是真的
,站在亭子里从空隙处看过去,也看不出墙外空间的大小,于是就又存了一分希
望。待到再前行数步,穿过洞门,置身于小院中,才真正的是哑然失笑,回味良
久。
网师院以方寸之地而悉心经营,最妙处适于静坐一隅,细细体会其中的深意
,恰与适于动观,旷远疏朗的拙政园形成对比,一小一大,一静一动,代表了苏
州园林的极大成就。
当日下午离开苏州,水乡不再,心中略带着遗憾而去。当晚抵达嘉兴,小事
修整。
--
_\\|//_
(' 0-0 ')
-------------o00o--(_)--o00o-------------
| I'm aswater. |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4.39]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19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