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Urba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yc (豺狼也疯狂), 信区: Architecture
标 题: 建筑大师林同炎-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7月25日21:50:30 星期二), 站内信件
大胆创新一以贯之
1946年,国共内战的战火初燃,林同炎受聘为母校加
州大学的助理教授,重回美国。起初,林同炎并没有打算
在美国留下来,只是想等国内局势稳定后就回去,没想到
他在旧金山湾区一住就是半个多世纪。
在伯克利的校园里,林同炎当了30多年的工程学教授,
并且得到全校多种最高奖状,表面看来,林同炎过的是典
型的书斋生活,整日与粉笔教材打交道,实际上,他也在
自己动手修桥造房。
“林同炎工程事务所”成立后,开始投标承接世界各地的
工程。和其他建筑商不同,这家中国人当老板的公司盖房
子用的是预应力混凝土等新技术,不仅节省材料、缩短工
时、降低造价,而且房屋设计更为美观。当时许多建筑界
的同行们却认为这样设计的结构不够坚固安全,而且盖房
子用这么少的材料,这么薄的墙板,简直就是偷工减料嘛!
有人一状告到法院,要吊销林同炎公司的牌照。
林同炎坚信自己的设计,法律纠纷持续了好几年。
1972年的中美洲大地震,林同炎公司设计的位于尼加拉瓜
首都马拉瓜的美洲银行大楼安然屹立在一片废墟之上。这
张照片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报刊,各国的建筑同行纷纷向林
同炎道贺。再也没有人提吊销牌照的事情了。
在60多年的建筑生涯中,林同炎在世界各地设计了上
千座桥梁,获得各地建筑奖几十个,其中有些已成为世界
建筑史上的著名作品。如果说这些建筑设计有什么一以贯
之的特点,那就是:大胆创新。
当传统上的工程师认为预应力混凝土不可能应用在超
过100英尺跨度上的时候,林同炎在实践上证明:预应力混
凝土完全可以应用在5、600英尺或者更长的跨度上。林同
炎设计的旧金山莫斯孔会议中心地下展览厅,面积达两万多
平方米,8对16拱的跨度都是300英尺,地面上还可以承受三
层楼的重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房屋,旧金山大地震时,
这里成为市民的避震场所。
--
戴帽子的就一定是秃子吗?
我看未必。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6.20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7.47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