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Urba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yc (强劲动力), 信区: Architecture
标  题: 艺术造桥大师林同炎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8月28日15:45:25 星期二), 站内信件



林同炎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桥梁建筑师之一,在国际上享有"预应力混凝土先生
"(Mr.PrestressedConcrete)、"桥梁专家"等美誉。

林同炎1912年11月14日生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一岁时迁居北京。他原本想当政治
家,但身为最高法院院长的父亲(林西智)却要他远离政治,认为担任工程师更能切
实地帮助国家、造福人类。当时土木工程在中国是很重要的一门学科,因为中国需
要建设很多铁路与桥梁。于是他进入中国最高工程学府----交通大学。他在交大唐
山学院就读时,在结构学专家顾宜荪教授的启发下,对结构工程产生了极其浓厚的
兴趣,也因而打下了良好的工程基底。

1931年,年仅18岁的林同炎从交通大学唐山学院毕业后,旋即赴美留学,在加州大
学柏克莱分校学习土木工程。该校的教授多是精于桥梁建筑的专家,因此他在耳濡
目染之下,更进而思考到桥梁与人之间的关系。他充满热情地说:"'桥梁'能拉近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关系,人的距离缩短了,世界的关系就能更和谐。桥梁设计除
了技术考量外,对人类、社会、国家的影响都很巨大。"两年后(1933年),他顺利
获得硕士学位。他的毕业论文《力矩分配法》(1934年发表)一鸣惊人,被命名为"
林氏法",受?美国建筑界的高度重视和普遍采用。

林同炎硕士毕业后曾一度留校任教。其间,他走出校门,到过旧金山、芝加哥、纽
约、柏林、巴黎、伦敦等地,一路观看了许多展览和建筑,其中最使他最感兴趣的
就是各国的桥梁,他一一拍照,以备日后深入研究。

从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习得最新土木技术后,林同炎回到中国,担任成渝铁路桥梁
科长、滇缅铁路设计科长、公信公司总工程师及台湾糖业铁路处长等职。

1946年,林同炎再次赴美,任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教授、结构工程系主任及全校改
进委员会委员等职,并得到全校多种最高奖。1951年,他在校内领导一个研究小组
,对加州第一座跨度达33.5米的预应力大桥----洛杉矶阿罗约基柯河人行桥的建成
作出了重大贡献。1953年,他第一次发表了两篇有关预应力混凝土的论文,这是他
在学术研究上的重大转折。

1953年,林同炎荣获美国政府奖金,前往比利时师从国际知名预应力权威马格尼尔
(Magnel)教授,进一步从事预应力混凝土的研究。一年后,他因成绩卓著而获富尔
白兰奖金,他所作的两跨度预应力连续试验也受到苏联专家戈略诺夫的高度赞扬,
被认为是"在实践上最成功的","是他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他完成了一本名为《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巨著,于1955年出版,他亦因此一举成名。该书立即被
公认为最完备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科书及参考书,并很快被译成俄文、西班牙文
、日文和中文,成为预应力混凝土发展史上的新里程碑。

1954年,林同炎由欧洲回到美国,创建了"预应力学会"和"林同炎国际公司"(T.Y.
LinInternational)。"林同炎国际公司"在美国和世界各地设计、建造了百余座美
轮美奂的桥梁及房屋建筑,举世闻名。在1972年12月23日发生的尼加拉瓜大地震中
,由该公司设计的位于首都马尼拉的美洲银行大厦屹立无恙,世界各地竞相报导,
那栋建筑也成了他们的活广告。

为了在美国大规模推广预应力学,林同炎引进先进经验,发动社会舆论,并积极筹
备1957年在旧金山举行的世界预应力混凝土讨论大会。这次大会共集资亿万元,邀
请到27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约1,200人参加。林同炎以大会主席身份致了开幕词并
草拟了决议,成为国际预应力混凝土界众望所归的盟主。

1953年至1963年间,林同炎发表了34篇论文及多部论著,其中《钢结构设计》和《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同时被选入美国土木工程学会所推荐的12本最优秀工程书
籍之列。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成功地使预应力混凝土从一种主要建筑材料提升为一
种全新的工程结构概念,他本人亦因此被同仁尊称为"概念设计师"。

1960年至1970年,林同炎因在工程教育上的杰出成就而当选为柏克莱教育发展委员
会主席。1972年,他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年,他创立了"林同炎国际顾
问公司",大规模开展建筑设计与施工等实际业务,还在新加坡、香港、波多黎哥
及曼谷设立分公司,成了一名驰骋世界的企业家。他还先后获得中、美四所大学的
荣誉博士学位。

林同炎至今所著之工程文章共计百余件,都具有创新理论及独特建筑风格,经收集
成册在中国大陆出版"林氏文选"。另外,他所著的三本经典书籍,即《预应力混凝
土结构》、《钢结构》及《房屋与桥梁系统》,已译成欧亚各文,风行世界。他所
获的各类嘉奖更多达百余件。

1986年3月12日,林同炎荣获美国国家科学奖,同时得到了"作为工程师、教师和作
家,你的创新和富有想象力的设计,使科学分析跨越大海,将科学和艺术联在一起
,也将技术和社会联在一起"的嘉奖词。这应该说是他的最高荣?了。

1987年,林同炎荣膺全美顾问工程师最高奖。此奖曾颁授给胡佛总统及爱森豪威尔
总统。该奖创自1952年,每年只颁发一名,林同炎是到目前为止唯一获此殊荣的华
人。

1994年,林同炎获得加州大学校友会颁发的杰出校友奖(此奖每年从该校30多万校
友中遴选出一名)。他也是第一位入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的美籍华人。

1992年,林同炎离开"林同炎国际公司",与一起共事50多年的最佳拍挡杨裕球联合
成立"林同炎中国工程公司"。他目前担任该公司董事长。

对于桥梁设计的美学概念,林同炎自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美学在土木工程中
是很重要的一环,美学和经济成本的关系很微妙,并非所有美的建筑一定是最贵的
,有时用最经济的方式也能建构令人赏心悦目的作品。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建筑本身
是否能与其周围的景观融合,只要能和环境融为一体,那便是美。因此,在设计时
,设计师要与土木工程师就环境、技术与美学,做充分的沟通、了解。"他还说,
未来桥梁的设计趋势将会是"愈大、愈长、愈经济且愈美丽"。

林同炎虽享誉国际,心中却不忘祖国,不忘中国传统文化的哺育之恩。他原名林同
棪,由于茅以升老师提示,"炎"字既好懂又代表炎黄子孙,遂改之。他经常关心中
国建筑界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技术的情况,更关心中美文化交流。他是第一个提
出开发上海浦东的人。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设立"林同炎纪念馆",需要挂他的
肖像油画,他建议画家蔡上国教授,在肖像的背景中要有绵延起伏的万里长城和加
州大学钟楼。他想以此作为连结中美两国的一座桥梁,表达了他的一片赤子之心。
--


     戴帽子的就一定是秃子吗?
    
     我看未必。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6.4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6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