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Urba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amson (沙坪坝的汗水,西大直街的鼻涕), 信区: Architecture
标  题: 梁思成——我们应该想些什么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Nov  1 20:50:17 2002) , 转信


喧嚣中的怀念 2001.04.24 
第十二版 大地·文化纵横 人民日报 
【主要内容】 
  梁思成(1901—1972):中国现代建筑学家。广东新会人。1928年创办东北大学建筑
系,后创办清华大学营造系,是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中国建筑史研
究,著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等。 
  ——引自商务印书馆2001年修订版《新华词典》 

  梁思成的名字在他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在北京新世纪轰轰烈烈旧城改建的喧嚣中,又
一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梁思成,作为学者,是敢于为捍卫中国建筑空间文化尊严而冲锋陷阵的勇士。早在上
个世纪三十年代,他就与朱启钤先生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事们一起,引用近代科学实
验研究方法,对当时现存的古建筑进行勘测调研及归纳分析,为中国建筑的现代探索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在北平解放前夕,他与夫人林徽因女士怀着对共产党领导的信任共同为即
将攻打北京城的解放军标绘了重要文物建筑保护图。在建国初期,他不断撰文论述人民中
国首都北京的建设策略与城建发展规划。他曾出任北平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和北京市建
设委员会副主任,一片赤诚、废寝忘食地为新中国的北京城建设贡献着智慧。从北京的城
市规划到北京新建筑的方案设计,从国徽的图案设计到中国现代建筑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
善,处处点染着梁思成先生的心血。 
  然而,梁先生在历史文化底蕴之上追求真正的现代建筑创新的学术观点却始终被误解
。在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人们将对封建半封建、殖民地半殖民地制度的痛恨具体
地发泄到了城市的古老建筑形态上,控诉前门牌楼是如何“夺去”劳动人民的宝贵生命、
众人齐心协力拆毁“封建城墙”并希冀着借以敞开人民北京的胸怀去迎接美好新生活的未
来。在这种民众情绪下的北京城市建设,不可避免地将涤荡“封建制度”的城市空间形态
作为追求进步与建设理想生活的行为标识。梁先生关于《北京———都市规划的无比杰作
》的建议最终被当时的人们误读为对封建城市建筑形态的顽固。他成为舆论的焦点,成为
人们批判的靶子,成为“落后文化”的活道具。 
  处在那样的激情氛围中的梁思成先生同样被社会的风风火火感染着。他曾虔诚地反省
过,不断地、谨慎地、认真地研究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途径以及中国建筑的历史与未来
。他真诚地期望他与他的同事及他的学生们能够尽快找到中国现代建筑传承历史的发展道
路。在一切都还未及实现时,沉溺于新建设激情中的人们已经站在北京城墙的废墟上高唱
“建设者之歌”了。这距梁思成先生提出建设北京古城墙环城公园的设想没有相差多少时
日。梁思成站在被人们善良的愿望夷为平地的北京城墙残迹前,默默地流下了学者的眼泪
。我们遗失的是祖先用几千年为我们沉淀提纯的灿烂文明的空间传承,我们竟用自己的手
将这巨大的财富成斤成两地毁灭了。北京古老城市肌理开始在新建设的匆忙中被逐渐地肢
解。作为学者,梁先生在之后的北京城市社会变迁中逐渐沉默,他的泪在当时的社会热情
中孤独地飘逝了。这是北京城市建设史上永远的痛。 
  现在,在新北京的建设中,梁思成先生的那种“为后代保存传统建筑文化生命力而不
能”的悲哀,正逐渐引起后人的不安,尽管尊重建筑文化遗产的传承,对于现在的我们是
一种令人痛心的迟到的觉醒。但,人们毕竟开始认真思考城市建筑文化的承上启下与继往
开来,这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 
  发展是民族生存的硬道理。如何发展却是我们城市建设至关重要的“软件”,任何一
点程序上的失误,都有可能将我们一息尚存的文明古城的城市“硬件”摧毁于须臾。 
  在这百年的怀念中,如果我们的建设者们能多些踏实的感悟,多些心思、耐得清平,
好好研究建筑的继承与发展,对民族、对城市、对建筑、对大家都好。我们能够真正给予
那些为树立民族建筑文化纪念碑而默默奋斗的人士更多的关怀,让中国建筑发展的基础研
究不再是清贫与失落的代名词,我们的建设者们一定会创造出属于中国文化传承的、适应
现代人生活方式的中国现代城市与建筑。 
  今天,历史发展的现实使人们开始认识到梁先生当年建议的意义。人们在回顾着先生
的点滴。可是,在历史、在怀念,甚至是在断想中将梁思成先生当成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
,其实都不如对中国城市与建筑多做些踏实的工作更能慰藉先生那本不该落下的泪水。 
  修订版的《新华词典》,终于有了关于梁思成先生的条目。虽然寥寥数语不能涵盖梁
先生的成就与正直,但我们毕竟已经开始普及一种认识,一种对学术的正直性的认识。梁
先生是在正直的寂寞中逝去的,却又在莫名的喧嚣中被各式各样的理由“怀念”着。纷乱
和喧嚣是历史长河水面的浮萍,惟有真诚和正直才是支撑知识时代欣欣向荣的坚实支点。
但愿我们的孩子们能够从纷乱和喧嚣中知道,曾经有一位建筑学家用他不懈的追求留下了
实事求是的精神。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0.46.68.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3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