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onom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eise (旅行), 信区: Astronomy
标 题: 紫金山天文台历史沿革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5月20日14:01:46 星期二), 站内信件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位于南京东郊风景秀丽的紫金山第三蜂上,海拔
267米,东经118度49分,北纬32度04分。
紫金山天文台的前身是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天文研究所成立于1928
年2月,其观测基地紫金山天文台建成于1934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于1950年号月20日起,将天文研究所改称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近代天文台。在此之前,虽已有青岛、
佘山、 徐家汇等近代观象台,但它们都是外国和外国教会建立并控制的。1927年
4月,国民政府由广州迁都南京后,即按照孙中山先生的遗愿,成立了国立中央研
究院,由蔡元培出任院长。同年11月20日,院筹委会决定建天文台于紫金山上。
天文研究所第二任所长余青松先生主持下,经过五年的艰辛工作建成了紫金山
天文台。 紫金山天文台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近代天文史的开始。它建有四座观测室
,配备了60厘米反射望远镜、海尔单色光观测镜和20厘米折射望远镜、135毫米超
人差自动子午环、10厘米罗氏变星摄影机等现代仪器。我国当代许多优秀的天文学
家:高鲁、陈遵為、高平子、余青松、张钰哲、李珩、戴文赛等先后来台工作。但
由于当时恶劣的历史环境,天文工作的开展受到极大限制。紫台建成后的第三年,
即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烽火迫使紫台内迁,只能在昆明凤凰山利用两
台较小的仪器(变星摄影机和太阳单色镜)继续观测。抗战胜利后,天文所重返南京
,留在紫金山天文台上的主要仪器都已损坏,无法使用。国民党政府热衷内战,不
管科技工作,使这一状况一直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虽然如此,当时的天文
工作者仍然开展了编历,经纬度测定、报时、日食观测,变星、彗星、太阳黑子的
观测和一些基础理论的研究。 中国现代天文研究工作的真正开展是在中华人民共
和国建立之后。紫金山天文台在中国科学院的领导下,迅速发展,并发挥了"中国
近代天文摇篮"的作用,对全国天文事业的发展,担负起了历史赋予的重任。到
1962年7月以前,一直由紫金山天文台统一管理全国各天文台、站。当时的分支机
构有青岛观象台,佘山观象台、徐家汇观象台、天津国际纬度站、南京天文仪器厂
、昆明工作站、长春等26个人卫站、北京天文台筹备处等。以后这些单位相继建成
独立的天文单位。
紫台本身的发展大体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1949年至1955年。基本上是恢复、
调整阶段。60厘米反光望远镜修复,投入观测。购置了蔡司中星仪、雪特摆钟,增
配了光谱仪等设备。有高级科技人员5人,中级科技人员5人,设置了四组一室:天
体物理组,实用天文组,理论天文组,历算组和光学实验室。这一阶段中,我们开
拓了小行星定位与轨道计算、恒星光谱观测、时纬观测和天文光学镜面的磨制等工
作。我台科研人员有25篇论文、报告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还出版了6部著作
或译作。
1956年至1965年,是全面发展阶段。由于国家的重视,我台购置和研制了一批
新的观测仪器,有40厘米双筒望远镜,43/60厘米折反射望远镜(研制),14厘米色
球望远镜, 40厘米定天镜式太阳多波段光谱仪(研制),3厘米波长太阳总强度及偏
振射电望远镜 (研制),三台石英钟。有高级研究人员4人,中级科技人员17人。科
研机构从1961年起成立了五室三组,即人造天体研究室,太阳研究室,恒星研究室
,行星研究室,天文仪器研究室,实用天文组,射电组和历算组。行政管理机构也
设立了办公室,下设三科。 在这一阶段中,我们开拓了太阳活动区物理和太阳预
报的研究,恒星测光和光谱的研究,恒星内部结构与演化的研究,人造卫星的观测
和研究,还完成了自己编算天文年历的工作。
1966年至1975年,是“文化革命”的动乱时期。从当时的仪器设备和人员状况
来看,本应是出成果的大好时机,文革动乱使科研工作处于半停顿状态。广大科技
工作人员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维持了太阳、人造卫星、测时等观测和编历等日常
工作。还提供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测轨预报方案,参加了1968年新疆地区的日全
食观测,研制了一台用于测定大气折射的射电望远镜,共有8项工作以后获奖。但
这一段时间发表的论文和报告只有49篇,著作只有8种。1976年以后,走向了新的
阶段。“四人帮”粉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台的科研工作又走向
全面发展。有高级科技人员26人,中级科技人员166人,建立了空间,天文研究室,
射电天文研究室、毫米波工程办公室、人造卫星运动理论研究室、太阳物理研究
室、恒星物理研究室,行星研究室、理论天文研究组、历算研究室、实用天文研究
室、天文仪器研究室、计算研究室.
1999年起,紫台与其他天文台一起进入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紫台
的发展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8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1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