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onom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eise (旅行), 信区: Astronomy
标 题: 四、一行及其大衍历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0月19日16:07:09 星期天), 站内信件
一行(683—727年),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县)人,俗名张遂,唐代名僧,在天
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他对我国古代天文历法体系的贡献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大衍历的编制和创新
公元728年,张说奏上一行完成的大衍历。一行为编此历,进行了大量的天文实测
,并对中外历法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颇多创新。
从历法的编次体例上看,共计分为七章:(35)“步中朔”(计算节气、朔望等),
“步发敛”(计算七十二候等),“步日躔”(关于太阳运动的计算),“步月离
”(关于月亮运动的计算),“步轨漏”(计算日影及昼夜漏刻长度),“步交会
”(日月交食的计算)和“步五星”(关于五星运动的计算)。它们具有结构合理
、逻辑严密、体系完整的特点,后世历法大都因之,成为历法体例的楷模。从内容
上考察,其创新之处主要有:
对太阳视运动不均匀性进行新的描述,纠正了张子信、刘焯以来日躔表的失误,提
出了我国古代第一份从总体规律上符合实际的日躔表。在利用日躔表进行任一时刻
太阳视运动改正值的计算时,一行发明了不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这是对刘焯相应
计算法的重要发展。
一行对于五星运动规律进行了新的探索和描述,确立了五星运动近日点的新概念,
明确进行了五星近日点黄经的测算工作。如他以为728年时,木、火和土三星的近
日点黄经分别为345.1°,300.2°和68.3°,这与相应理论值的误差分别为9.1°
、12.5°和1.6°,此中土星近日点黄经的精度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36)一行
还首先阐明了五星近日点进动的概念,并定出了每年进动的具体数值。在对五星运
动不均匀性进行描述时,一行发明了五星盈缩运动的数值表,它是以五星近日点为
起算点,每隔15°定出一个五星实际行度与平均行度之差的数值表格。据此,再应
用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推求任一时刻五星运动不均匀的改正值,这一表格和方法
均较张子信等人的“入气加减”法前进了一大步。
大衍历还首创了九服晷漏、九服食差等的计算法。前代各历法在计算晷漏、食差时
,都仅局限于京都所在地,其结果并不适应全国广大地区(即九服之地)的实际情
况,所以新算法的提出,就把原先仅合用于京师的历法,全面推广为真正的全国性
历法,其意义可想而知。而且,在新算法中,还包含有一行编成的世界上最早的正
切函数表,更具有重大的数学意义。(37)
2.新仪器的制作
为编制大衍历的需要,一行和梁令瓒等人共同制作了用于天体位置(赤道、黄道、
白道和地平四种坐标)测量的新仪器——黄道游仪。该仪器是在唐初天文学家李淳
风所制的浑天黄道仪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成的。黄道游仪有三重环组构成:外面
一重是固定不动的,包括有地平、子午(南北方向)和卯酉(东西方向)三个环;
中间一重是黄道环、赤道环和白道环三个环,它们均可绕极轴转动;里面一重是夹
有窥管的四游环,可以灵活地照准任一天体。另外,李淳风曾在黄道环上打了249
对孔,令白道环每经约27日移动一对孔,以适应黄白交点沿黄道不断西移的天文现
象。对此,一行等人稍作改进,他们分别在黄道环和赤道环上每隔一度打一个孔,
计365个小孔,前者与李淳风的用意相当,后者则是为适应岁差现象而设计的。
一行和梁令瓒还共同制作了用于演示天象和报时的水运浑天仪,这是对张衡水运浑
象的发展,既能自动地表演天球和日月的运动,还能令立于地平环上的两个木人按
刻自然击鼓,依辰自然打钟,是为自动报时器的始祖。
3.子午线长度的实测工作
724年至725年间,一行分别派人到北起铁勒(今俄罗斯贝加尔湖附近,约北纬51°
),南至林邑(今越南中部,约北纬18°)的13个地点,测量它们的北极出地高度
(即地理纬度)、冬夏至和春秋分日影长度,以及冬夏至昼夜漏刻长度等数据,为
九服晷漏等历法问题的计算准备必要的条件。
在这项工作中,一行精心选定了滑州白马(今河南滑县)、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
市)、许州扶沟(今河南扶沟县)和蔡州上蔡(今河南上蔡县)四处,它们大体位
于同一地理经度上,且均地处平原,便于距离的丈量。在这四处,除进行上述数据
的测定外,还丈量了它们彼此间的水平距离。具体测量工作由另一位天文学家南宫
说负责。一行则由这四处的距离差与北极出地高度差的比例关系的分析中,得出南
北相距“大率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而极差一度”(38)的重要结论,即以为子午线
每1°长131.11公里。虽然这一数值比近代的结果偏大约20公里,但它毕竟是世界
上第一次子午线1°长度的实测工作。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8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3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