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onom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eise (旅行), 信区: Astronomy
标  题: 三、论天三家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0月19日16:05:42 星期天), 站内信件

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是我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学说的三个主要流派,合称论
天三家。它们都在汉代形成了成熟的学说。

西汉中期成书的《周髀算经》是盖天说的代表作,它把先秦时期主张“天圆如张盖,
地方如棋局”的早期盖天说加以改造,提出了“天象盖笠,地法覆盘”等新的学
说。其要点是:天和地均为拱形,天在上,地在下,天比地高出八万里。日月星辰
均附着在天上,绕北天极平转,不会转到地下面去。太阳的出没与离人的远近相关,
太阳离人远时,人的目力不及,表现为日没;近时,为人所见,表现为日出。太
阳位置的四季变化,则是由于太阳运行的轨道四季不同而造成的,等等。《周髀算
经》在论述这些问题时,应用了勾股定理和相当复杂的数学运算,赋予盖天说以数
学化的形式,成为当时有影响的一个学派。但由于这一学说与一系列天文现象之间
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东汉以后日趋衰微。

浑天说经由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鲜于妄人、耿寿昌和扬雄等人的努力,逐渐确立
了自己的地位。到张衡推出《浑天仪注》一文,成为浑天说的经典著作。该学说的
要点为:天和地都是圆球形的,天在外,地在内,天比地大得多,天包裹着地,犹
如鸡蛋壳包裹着蛋黄一般。日月星辰附丽于天球之上,天球以南北极为轴,每天自
东向西绕轴旋转一周,天可以绕到地下面去,北极出地平的高度为36度。太阳沿黄
道运行,黄道与天球赤道交成24度角,等等。这些论述能较好地解释许多天文现象,
日渐得到广泛的传播。但是,张衡为了解决天地不坠不陷和稳定性问题,引进了
天球表里有水,地载水而浮等观念,遂使浑天说在解释太阳绕地而行等问题时遇到
理论上的困难,而且使关于地球的观念黯然失色。虽然如此,浑天说还是我国古代
最重要和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

对宣夜说进行系统总结和表述的是郄萌,他是与张衡同一时代的天文学家。宣夜说
以为,天是无形无体、无色无质、无边无际的广袤空间,人目所见的浑圆的蓝天,
仅是视觉上的错觉造成的,这如同“旁望远道之黄山而皆青,俯察千仞之谷而窈黑
”是一个道理,实际上“青非真色,而黑非有体也”。(22)宣夜说还认为,日月五
星的运动“迟疾任性”,“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
,即以为天体在广阔无垠的空间中的分布与运动是随其自然的,并不受想象中的天
壳的约束,它们各具特性,并在气的作用下悬浮不动或运动不息。这样,宣夜说既
否定了天壳的存在,又描绘了一幅天体在物质的无限空间自然分布与运动的图景,
较盖天说和浑天说都更接近事物的本来面目。可是,该学说没有提供对天体运动规
律的进一步说明,只是停留在思辨性论述的水平上,其影响远不及浑天说。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8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3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