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onom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eise (旅行), 信区: Astronomy
标  题: 四、刘洪及其乾象历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0月19日16:05:57 星期天), 站内信件

 

刘洪(约135—约210年),字元卓,泰山蒙阴(今山东蒙阴县)人,是东汉后期著
名的天文学家。

东汉伊始,天文学界一直十分活跃,关于天文历法的论争接连不断,在月亮运动、
交食周期、冬至太阳所在宿度、历元等一系列问题上展开了广泛的探索,孕育着一
场新的突破。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刘洪经过20多年的潜心观测研究,终于在206年
最后完成了他的乾象历,它的出现可视作这场长期论争的良好总结,是实现了新突
破的标志。归纳起来,刘洪及其乾象历在如下九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23)

第一,刘洪发现以往各历法的回归年长度值均偏大,在乾象历中,他定出了365.
2468日的新值,较为准确,从而结束了回归年长度测定精度长期徘徊以致倒退的局
面,并开拓了后世该值研究的正确方向。

第二,他肯定了前人关于月亮运动不均匀性的认识,在重新测算的基础上,最早明
确定出了月亮两次通过近地点的时距(近点月长度)为27.5534日的数值,并首创
了对月亮运动不均匀进行改正计算的数值表(月离表),即月亮过近地点以后每隔
一日月亮的实际行度与平均行度之差的数值表,为计算月亮的真实运行度数提供了
切实可行的方法,亦为我国古代该论题的传统计算法奠定了基石。

第三,他指出月亮是沿自己特有的轨道(白道)运动的,白道与黄道之间的夹角约
为6度,这同现今得到的测量结果已比较接近。他还定出了一个白道离黄道内外度
的数值表,据此,可以计算任一时刻月亮距黄道南北的度数。

第四,他阐明了黄道与白道的交点在恒星背景中自东向西退行的新天文概念,并且
定出了黄白交点每日退行的具体度值。

第五,他提出了新的交食周期值,据此可得一食年长度为346.6151日。该值比他的
前人和同时代人所得值都要准确,其精度在当时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第六,他提出了食限的概念,指出在合朔或望时,只有当太阳与黄白交点的度距小
于14°33′时,才可能发生日食或月食现象,这14°33′就称为食限,就是判断交
食是否发生的明确而具体的数值界限。

第七,他创立了具体计算任一时刻月亮距黄白交点的度距和太阳所在位置的方法。
这实际上已经解决了交食食分大小及交食亏起方位等的计算问题,可是乾象历对此
并未加阐述。这类计算问题的明确记载则首见于杨伟的景初历(237年)中。

第八,他发明有“消息术”,这是在计算交食发生时刻时,除考虑月亮运动不均匀
性的影响外,还虑及交食发生在一年中的不同月份,必须加上不同的改正值的一种
特殊方法,实际上已经考虑到太阳运动不均匀性对交食影响的问题。

第九,刘洪还和蔡邕一起,共同完成了二十四节气太阳所在位置、黄道去极度、日
影长度、昼夜时间长度以及昏旦中星的天文数据表的测算编纂工作,该表载于东汉
四分历中,后来它成为我国古代历法的传统内容之一。

质言之,刘洪提出了一系列天文新数据、新表格、新概念和新计算方法,把我国古
代对太阳、月亮运动以及交食等的研究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他的乾象历是我国古
代历法体系趋于成熟的一个里程碑。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8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2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