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onom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eise (旅行), 信区: Astronomy
标 题: 二、航海天文知识的发展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0月19日16:08:11 星期天), 站内信件
在航海中,观测日、月、星辰以确定船位和航向的方法,至迟在汉代已见端倪,到
明代则得到了很大的进步,这是明代前期郑和船队七次下西洋的伟大航行所促成的
。
在《郑和航海图》中,从苏门答腊往西途中所经过的地点,共有64处当地所见北辰
星(即北极星)和华盖星(即小熊星座β星、γ星等八颗星)地平高度的记录,这
是航海中利用了天文定位法的明证。类似的记录,还见于清初的《顺风相送》一书
中,说明天文定位法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与利用指南针针经法相参照
,是为这时航海定位的两大方法。
在《郑和航海图》中,还有四幅附图,称为“过洋牵星图”,它以图示的方法标出
船位经印度洋某些地区时所见若干星辰的方位和高度角,这就更具体和形象地表明
当时人们由测量星辰的地平坐标以确定船位的天文方法。而在《顺风相送》等书中
,还有关于观测太阳出没以确定方向的方法,它是以歌诀的形式表达的,是民间的
比较通用的一种天文导航法。
用来观测星辰方位角的仪器大约是指南针,而观测星辰的高度角的仪器叫做牵星板
。据明代李翊的《戒庵老人漫笔》记载,它由12块乌木板(最大约22×22厘米,依
次减小)和一块四角皆缺(缺口大小不一,分别代表某一定角度)的象牙板组成。
观测时,左手拿一块乌木板,向前方伸出,右手牵直穿于木板中央的引绳,使绳与
木板垂直,又令木板的下边缘与水平线相切,眼在绳端仰视,使木板的上边缘(或
置象牙板在木板上边缘以调节之)与星辰相切,由此便可测知星辰的地平高度。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8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