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onom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eise (旅行), 信区: Astronomy
标  题: 三、《崇祯历书》的编纂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0月19日16:08:17 星期天), 站内信件

 

崇祯二至七年(1629—1634年),在徐光启和李天经先后领导下的历局,聘请龙华
民、邓玉函、罗雅谷等耶苏会士参加,编辑了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欧洲天文学的卷
帙浩繁的著作——《崇祯历书》,共计137卷。

该书分为节次六日和基本五目,前者是将历法分为日躔、恒星、月离、日月交会、
五纬星和五星凌犯六个部分;后者是指法原(天文学理论)、法数(天文用表)、
法算(天文学计算中必备的数学知识,主要是三角学和几何学)、法器(测量仪器
和计算工具)以及会通(中西各种度量单位的换算表)五大部分。其中法原40卷,
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一,是全书的核心,它不但论述了历法本身,而且还着重讨论了
作为历法基础的天文学理论和计算方法等问题。

该书采用了十六世纪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宇宙体系,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月亮
、太阳和恒星绕地球旋转,而五大行星则绕太阳运行。这个体系比利玛窦等人传来
的托勒玫地心学说有进步,但较哥白尼体系却是个退步。该书还采用本轮、均轮等
一整套小轮系统来解释日月五星运动的不均匀性现象,而此时小轮系统已被开普勒
证明是一种主观的虚构,天体绕中心体作椭圆轨道运动才是真谛。从这两方面看,
《崇祯历书》所根据的并不是当时先进的理论,而是业已落后的东西。

尽管如此,第谷体系和小轮系统对中国学者来说,也还是较新颖的知识。更重要的
是,该书还引进了一系列新的天文概念和计算方法。如明确的地球概念,测量经纬
度的方法,日月食计算新法,周日视差和蒙气差的改正值,球面和平面三角学的准
确公式,严格的黄道坐标系统,冬至点和太阳近地点的区别,圆周的360°制等等
。它还介绍了哥白尼、第谷、伽利略、开普勒等人的部分科学成果和天文数据。如
它大量引用了哥白尼《天体运行论》中的材料,基本上译出了其中的八章,译用了
哥白尼发表的27项观测记录中的17项;介绍了伽利略关于太阳黑子在日面上运行的
新发现;译出了开普勒《论火星的运动》一书中的几段材料,等等。这些都大大扩
展了人们在天文学领域的视野。

清初,传教士又将《崇祯历书》略作整理进呈给清帝,改书名为《西洋历法新书》
,共100卷。在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它一直成为当时天文学家学习和研究西方
天文学的最主要著作,对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8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06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