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onom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eise (旅行), 信区: Astronomy
标 题: 三、恒星观测和星图、星表的绘制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0月19日16:07:39 星期天), 站内信件
北宋时期,大约从980年到1106年的百余年间,曾进行过七次恒星位置观测工作,
其中有三次是对周天恒星进行测量的大规模活动。其部分成果以不同的形式留存至
今,它们的精度比前均大有提高。如1049—1053年间,周琮等人所进行的观测结果
,收载于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和王安礼等人修订的《灵台秘苑》等书中,包括有
360颗恒星的入宿度和去极度值,这就是著名的“皇祐星表”。又如1078—1085年
间的观测结果,被分别保留在苏颂所著《新仪象法要》一书的星图中,和苏州石刻
星图中。苏颂星图绘星1464颗,对于北极附近天区的极坐标式圆图表示,对于赤道
附近天区则以赤道为中轴的横图展示,这种圆、横图相结合的画法,是减少星图失
真的有效方法。苏州石刻星图,于1247年刻石,原图绘于1190年,现存苏州历史博
物馆。星图面积8×2.5尺,刻星1430余颗。它以北极为中心,绘有三个同心圆,分
别代表北极常显圈、南极恒隐圈和天赤道,另有28条辐射线通过二十八宿的标准星
,还以一偏心圆表示黄道,并绘有银河。它是一种极坐标式星图。再如,1102—
1106年间,姚舜辅等人的观测结果中,二十八宿距度测量的绝对值平均误差只有
0.15°,达到了相当高的精度水平。
郭守敬也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恒星位置观测工作。就二十八宿距度测量误差而言,较
姚舜辅的误差小一半,可见郭守敬工作之精细程度。近年有人发现北京图书馆存明
抄本《天文汇抄》中有《三垣列宿入宿去极集》一书,书中绘有星图,共有267星
官,1375颗星,内中标有入宿度和去极度数据者,计有739星。据研究认为这当是
郭守敬恒星观测成果的幸存者,其入宿度和去极度的偶然误差绝对值平均分别为
0.26°和0.22°。从数量和精度上看,郭守敬星表都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星表之
一。(53)
对于新星和超新星的观测和记录,在这一时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如景德三年(
1006年)的骑官客星,至和元年(1054年)的天关客星,和淳熙八年(1181年)的
传舍客星记录,均已被证认为超新星,并在银河系中找到了与它们相对应的遗迹。
其中1054年天关客星的记录尤为翔实可信,依之甚至可以绘出其光度变化的曲线来
,著名的蟹状星云就是这次超新星爆发留下的遗迹。这些记录为现代天文学的中子
星等理论提供了极宝贵的历史资料,广为现代天文学界所重视和赞誉。(54)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8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5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