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onom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eise (旅行), 信区: Astronomy
标 题: 天文学的历史概览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0月20日19:10:34 星期一), 站内信件
早在16世纪以前,中国的天象观测已经达到非常精确的程度。中国古代天文
学家设计制造出很多精巧的观测仪器,通过恒星观测,议定岁时,上百次地改进历
法。我国是世界上古代天项纪录最多也最系统的国家,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钟就可
以找到当时的天象纪录,我国历史上关于新星和超新星的记录约有80条,占全世界
这类纪录的90%。在西方,古代天文学家倾注很大力量,研究行星在星空背景中的
运动。他们年复一年、精益求精地测量行星的位置和分析行星运动的规律,终于导
致了中世纪哥白尼日心学说的创立。这给当时的宗教势力以有力的打击,是历史上
自然科学的一次辉煌胜利。
日心说的发展到十七世纪达到顶峰,牛顿把力学概念应用于行星运动的研究上
,发现和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定律,并创立了天文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天
体力学。天体力学的诞生,使天文学从单纯的描述天体的几何关系,进入到研究天
体之间相互作用的阶段。
在牛顿以后的二百年中,天体力学的发展给应用数学以有力的推动。从微积分
到现在的数学物理方法,已成为现代科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虽然说明了许多天文现象,却不足以阐明天体的本质。十
九世纪中叶以来,物理学的重大发展把天文学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以测量天体亮
度和分析天体光谱为起点的天体物理学称为天文学的一个新的生长点。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量子理论、相对论、原子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的创立
,给了天文学以新的理论工具。研究天体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质、运动状态和演化
规律,是人类对天体的认识深入到问题的本质。天体物理学使天文学家们可以有根
有据地谈论天体的演化。天体物理学的诞生标志着现代天文学的起点。天文观测也
在这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回顾十七世纪以前,人们在漫长的年代里只是靠肉眼来观测天象,能看到的星
星不过六、器千克。十七世纪,伽利略首创的天文望远镜,使人类的眼界突然大大
开阔。随着光学技术的发展,望远镜的口径越来越大,人类的视野从我们周围的太
阳系,扩大到银河系,又扩大到河外星系。
目前,各种望远镜的视野里,有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内容丰富的遥远而暗弱
的天文对象呈现出来。二十世纪初以来,直径2米到6米的大型光学望远镜的发展,
尤其是近三四十年来射电天文学和空间天文学的相继诞生,是天文观测手段不但具
有空前的探测能力和精度,而且是天文学的领域扩展到整个电磁波段。十分明显,
我们的时代正在经历着天文学的一次新的巨大飞跃。
观测手段的飞跃使天体物理学进入空前活跃的阶段。如果说天体物理学在它诞
生之初就对物理学做出某些贡献,那么最近天文学上接连发现的新现象,可以说给
物理学以一连串的冲击。像红外源、分子源、天体微波激射源的发现对恒星形成的
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脉冲星、X射线源、γ射线源的测定,则推动了恒星演化
的研究;星际分子的发现,吸引了生物学界和化学界的注意;类星体、射电星系和
星系核活动等高能现象的发现,对以至的物理学规律提出了尖锐的挑战;结合各种
类型星体观测资料的积累和分析,星系演化和大尺度宇宙学的观测研究也已提到日
程上来。
自从人造卫星上天以来,日地空间物理学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新结果;宇宙飞船
远访行星,以及在月球、火星、金星上的着陆考察,使太阳系的构成和演化的研究
展现出崭新的局面。
人们看到广阔无边的宇宙空间有着地面实验室难以模拟的物理条件:高真空度
,中子星内部每立方厘米10亿吨的高密度、脉冲星表面高达一万亿高斯的磁场、恒
星内部和恒星爆发时产生的超过100亿度的高温、一些星系和星系核抛射物质所具
有的极高速度……。
这些可能正孕育着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新的突破。光学、射电和空间观测手段
的发展,将反过来促进观测技术的迅速发展,从而再导致更多的新发现。在这样的
背景下,当前的天文学领域将日益集中天文学、力学、高能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
学、数学、化学的重大课题,成为富有生命力的多学科交叉点。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8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84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