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onomy 版 (精华区)


前言


九七年十月,中国的专利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新书——《宇宙透视》。

此书印量不多,便不做任何宣传。作者认为:目前的人类乃处于一个盲目骄傲的时
代;人们自认为已大致了解了世界,有些人还将他们的学问搞得相当的高深——可
是,由于人们对物质世界最本质的问题的认识其实还是相当的模糊:如物质的最基
础成分是什么?空间和时间的本质是什么?还有运动的实质等等之问题……这些问
题在科学实验上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而难以从根本上彻底弄清;因此许多人实
际上乃是将学问建立在直观认识之基础上的,于是他们的学问越高深,便有可能越
远离事物之本质,于是这些所谓的权威人士对于全新的(哪怕是真理的)一些基础
性论点,则大多会持藐视的态度;而《宇宙透视》这书正是以哲学的角度去深入到
事物的最基础,然后用科学的论证建立起全新的理论体系,其得出的许多结论与当
今人们头脑内的观念更是格格不入;因此,与其再花许多的精力去与宠大的旧理论
体系论战,那还不如先享受几年清闲,感受一下凡间的几许生活情趣。

如今,清闲已足,可知音却尚少——于是,再提起笔杆写一篇文章将它投进茫茫的
人海陆空中去。

一、 空间的奥秘

宇宙,因为它广漠无边;因此如果从宏观上入手来透视它,那将会是不可能的。于
是,我们只能在微观上寻找宇宙之基础及其本质,然后找出其规律的东西并用这些
规律去透视整个的宇宙。

宇宙无非由三大要素所构成:即空间 物质及时间。空间与物质是宇宙的主体,而
时间则乃是宇宙之存在的状态——这状态从直观上来讲那便就是:运动。

那么,就让我们先从运动说起吧。

我们在日常中最常见的现象便是运动,因此,运动在人们的观念中则乃是平平常常
的事情——而其实,即便是最简单的任何什么运动,却都包含着无比的奥妙。

发现这奥妙的,并非是物理学家而是哲学家;物理学家所研究的往往是客观现象的
因果关系而并非是事物之内在的和本质的东西!而哲学的思维却可以透过现象而看
到其本质!!

运动自然是客观的事实,人类的感知器官虽然并不十分的完美但却足以证明运动的
绝对存在:当我们看见分开的两个东西一合拢,那么不管其处于怎样复杂的环境体
系(专业名词叫“参考系”)则都存在着绝对的运动!比如我们将分开的两个手指
一并拢,那么这就是绝对的运动!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存在着的!!

那么,随处可见的“运动”究竟蕴含着什么奥妙呢?

古希腊的哲学家芝诺首先从微观上的过程来考究运动,结果他发现任何两点间的运
动从理论上来说则皆是不可能的——他认为:由于空间中任意两点间都有着无数个
点,因而如果要从某一点运动到任何的另一点,则都需要经过这无数个点,而无数
个点则是永远也走不完的,因此任何运动都是不可能的!结论虽然很荒唐,虽然与
现实相矛盾,可是长久以来这个悖论却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解答;在十九世纪,黑
格尔等大哲学家则干脆认为运动本身便是矛盾——将矛盾的东西说它就是矛盾本身,
这能说是解决了矛盾吗?

其实,这矛盾的根源就在于人们认为空间可以无限地分割;于是任意两个点之间才
会有着无限个点。

那么,难道空间会存在着不能再进行分割的基本单元(可简称之空间基元)?这个
问题在过去简直是无法想象的,因为人们无法理解为什么空间基元不能够再进行分
割!而现在,由于大家都知道有质量的正粒子与相同质量的反粒子一旦相遇,便会
完全地湮灭在宇宙的空间里而只剩下了能量——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认为空间亦有
可能蕴藏着有质体(即物质性的东西)而空间基元则乃是由于其有质体的结构因素
而不能够再进行分割呢?

当然,光有这种想法还不够还得有科学的论证方能得出结果。下面,就让我们抛弃
原有的成见而以事实作为根据来进行大胆的推论吧。

首先要提出来的一个事实是:运动,是绝对存在的(我们在前面已确认过)!

接下来,我们如果仔细地想一下便可以明白:从空间中任意一点到任意的另一点的
推进过程如果是每次只推进前面路程的二分之一(或者是任意的一个几分之几),
然后就这样地重复地进行下去,那么由于前面永远都还有着尚未走完的路程,因此
这般的推进是永远也无法到达那另一点的——可是请问:要从这一点推进到那另一
点,难道不必经过这般的推进过程吗?答案只能是:如果空间可以无限地分割,则
必须经历这般的推进过程——而这般的推进却乃是无法从空间中任意一点推进到任
何的另一点的!这等于说:空间中任何两点间的运动则皆是不可能的!于是,反过
来我们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运动是绝对存在着的,所以有限的一块空间绝
对不能进行无限的分割——即空间乃绝对存在着空间基元!!

确定空间基元的存在不过是迈出了小小的第一步,接下来所面临的问题则将是巨大
的!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则必将会给我们带来许多重大观念的转变!!

首先,既然空间基元是不可能分割的,那么空间基元便不能是一团什么都没有的虚
空——因为这样的一团虚空便可以认为是由更小的一些虚空所构成的,它完全没有
不能被分割的理由!于是空间基元的成份便必定要含有着有质体;并且,由于空间
基元里头要是含有哪怕是一点儿的绝对虚空,则便存在着比空间基元更小的空间,
空间基元之概念便不能够成立——因此空间基元整个都应是由有质体来构成的!!


所有的空间皆由空间基元来构成,而空间基元却又全是有质体所构成的;因而我们
则得出这么一个结论:空间竟然全是由物质来构成的!!

这个结论要是在过去则确实是不可思议的!而如今,由于我们知道正反粒子可以完
全地湮灭在空间中,空间乃蕴含着物质;因此,我们应当相信:原来,空间皆是由
物质来构成的——而人们之所以没有测出过这物质的质量,那肯定是由于构成空间
基元的这物质其质量非常非常的小!人们生活在空间中而没有感觉到构成空间之有
质体的存在,则肯定是因为这有质体的密度一定非常非常的稀薄!由此看来,物质
与空间的区别则只不过是密度的差异罢了!!

那么,一团有质体应是如何来构成为一个空间基元的呢?                      
                          

第一、构成空间基元的这一团有质体作为是一个整体,那么其所有的成份则必须要
有着某种联系(否则它便可以看作是由一些更小的,毫无相干的有质体所堆砌而成
并非是一个整体的东西)!那么,空间基元内那必须是持续不断的有质体之间的相
互联系则意味着什么呢?这就意味着有质体的所有成份必须要不断地在运作着!而
这团有质体如果要必须是不能够再分割的,那么它内部的运作则必须是构成为一个
整体系统的运作!!这运作要维持下去,则需要各有质体有着相互的作用并构成一
种动态的平衡!由于这有质体(我们可称之基本有质体)要构成为一个系统,所以
其内部则一定要有着相互吸引的作用;这样,动态的有质体在另一部份有质体的引
力作用下则可形成为一个平衡的动态系统!可是动态有质体的初始动力要从哪里来
呢?于是在原始空间基元里头则还应要有着相互排斥的作用!!

第二、宇宙中的相互吸引与相互排斥如果究其根源则无非是平衡的趋势与抗逆平衡
的趋势;平衡的趋势即相互吸引之作用,抗逆平衡的趋势即相互排队斥之作用!那
“异性相吸,同性相斥”也正是源于此理!这样说来,空间基元内那基本有质体还
应存在着一个平衡态,它是那两种相互吸引的有质体完全结合后的产物。反过来说
,那两种相互吸引的有质体应是平衡态有质量体分离后的产物!同一种的东西,却
分离成两种不同的东西,它们之间最大的差异则应当是密度的差异罢了!因此,我
们可以将平衡态有质体的密度设定为零(这有质体可称之“中间体”),那么那两
种相互吸引的有质体则一种是密度大于零的(可称之“正空体”),还有一种是密
度小于零的(可称之为“负空体”)。之所以称平衡态有质体为“中间体”,那是
因为这有质体不仅密度处在正负空体之间,而且它的位置也必须要处在正负空体之
间,不然正负空体接触在一起容易走向静态平衡而结束其必须的运作结构!!于是
,空间基元的结构则有点像氢原子,它应要有一个中心体,还要有包围着中心体并
起着传递相互作用的媒介体——即中间体(氢原子的媒介体是空间体),而在媒介
体的外围则是那永恒的运作体!!

第三、于是我们已知,空间基元由三种基本有质体所构成——即正空体、负空体及
中间体。空间竟然是由物质体来构成的——那么物质又来源于何方呢?

对于物质,不管宇宙的历史有多久远,我们都仍然可以追问:最早最早的时候,物
质到底是怎样产生出来的?!而空间,由于它本身乃是宇宙的基本框架,因而它没
有起源与如何产生的问题——可我们现在却知道空间乃是基本有质体所构成的——
那么这个矛盾应如何来解释呢?于是我们则只能认为:那基本有质体处于平衡态时
其密度应该真的为零,而这平衡态乃空间基元之原始态,所有的常态空间基元则皆
由这原始态的空间基元所演化而来!!

那么这就是说:非平衡态之基本有质体统统皆来源于原始态之空间体(即平衡态之
基本有质体)!可是这平衡态之基本有质体的密度既然为零,那么它本应是空空如
也什么也没有,可为什么却仍说它是有质体呢?这其实是因为:平衡态空间体可以
看做是等量度的正空体与负空体之完全结合的产物!

当宇宙之空间皆处于原始态(即平衡态)时,如果从片断的死静的角度来看,则确
实是空无一物,什么都没有的一片纯空间;可是我们又知道在空间之基元的内部,
所有的成份皆在“不断地运作着”——因而宇宙这原始态之空间基元则不过是某瞬
间的一个空间状态!所以如果从整体的、连贯的角度来看,这原始态之空间基元则
乃是正空体与负空体的混合体!因而这密度为零的原始态之空间体(即中间体)亦
可认为它是有质体!!

而既然,原始态之空间基元乃正空体与负空体的完全混合体,因此这原始态之空间
基元如果要演变为含有正空体与负空体的常态空间基元,那么则需要其自身发生分
裂!

而由于无数的原始态之空间基元本已占据着所有的空间,所以从原始态空间基元里
面所分离出去的东西则不可能仍是空间体——于是它便只能是我们所谓的物质!!


太好了,我们在研究空间,却惊奇地发现物质原来乃起源于空间!!我们意外地替
物质的起源找到了终极的,相信也是唯一的答案!!!

第四、原始态空间基元分离出一份物质后,便成为了常态之空间基元;而常态空间
基元由于已知其既含有正空体亦含有负空体,所以从原始态空间基元分离出去的那
一份物质则肯定也要含有正空体和负空体——正空体从负空体那里分离出来,而负
空体则从正空体那里分离出来。那么,在原始态空间基元里则包含着两对正负空间
体,即将演化出来的常态空间基元和那一份物质各含有一对。我们已知,在常态空
间基元里还有着一份中间体(即平衡态空间体);所以,原始态空间基元里的平衡
态空间体则应有着两种:一种是恒久稳定的(即中间体),而另一种则是临时的状
态(即正空体与负空体的混合体)!

第五、正空体与负空体应是如何来融合成为平衡态空间体的呢?首先,由于正空体
的密度比平衡态空间体的密度要大,因此正空体在与负空体结合时则一定要扩张膨
胀以降低自身的密度;并且,这密度要降到比中间体的密度还要低——只有这样它
才能够与本来的负空体结合成为平衡态空间体——可是成为平衡态的即刻,相互结
合的那对正负空间体由于已转变成为一对融合着的负空体,因此它们由原来的相互
吸引则随转变成为相互排斥——而这,正就是原始态空间基元内发生常态空间基元
物质与分离的基本动力!!由于已知常态空间基元与那份物质皆含有正空体,所以
那分离出来的临时负空体在弹离时肯定是由于被挤压而还原成为正空体!!

 第六、根据空间基元的定义,在空间基元里则不可能有质点的位移,所以空间基
元里那“运作”则只能是一种整体的自旋(因为原地的整体自旋并不存在着质点的
位移)。不过,如果整个空间基元皆同步地自旋,那么在空间基元里,各个部分则
没有相对的“运作”,因此空间基元的自旋其中心体与外围运作体则必须是不同步
的。前面所说的“整体的自旋”则应是中心体、中间体及运作体这三样东西各自整
体的自旋!!于是空间基元那处于外围的“运作体”则应当是环形状的。而运作体
及中心体的自旋,其动力则只能是来自于原始态空间基元崩离出那一份原始物质时
的反作用力;而中间体由于不发生分裂,所以它如果有自旋,则乃是相对于运作体
或中心体的自旋——但是中间体靠物质经过它时对于它的推动,则也可以有着非相
对性的自旋!!

第七、在常态空间基元里,由于受中心体的吸引作用(通过中间体来传递),所以
运作体的自旋则不会导致其有质体的散开;但是它们三者(即运作体、中间体及中
心体)如果要形成为一个稳定的动态平衡系统,那么其当量及尺寸则都应该会有一
个最小的限量——于是这最小限量之基本有质体所形成出来的动态平衡系统则乃是
不可再分割和缩小的空间基元是也!而空间基元既然是整个运作系统来构成,那么
它的存在则含有时间的性质;整个运作系统即是运作体(隔着中间体)相对于中心
体所完成的一次自旋的过程,这一个过程也即是空间基元的存在过程;由于这过程
对于空间基元来说是不可分割的,所以这过程所构成的时间则也是不可分割的时间
单元!

其实,任何东西是否在宇宙中存在着(或存在过),其唯一的标准便是看它是否拥
有着(或拥有过)时间——这“拥有时间”所指的便是拥有自身内部所构成出来的
时间!这时间乃是“自我时间”。任何东西如果一点自我时间都没有,那么这就等
于其内部永远是死静的,于是那东西的各个组成部份则永远都没有一点的相互联系
,于是实际存在着的只不过是一堆组成部件——可是各个组成部件同理又是只存在
着更小的部件······这样推论下去则什么都没有存在过——而更别说是那一
件东西了!所以,只要是客观存在的东西,则必定要拥有“自我时间”!而空间亦
是客观存在着的东西,因而它也必须要拥有“自我时间”——本人在《宇宙透视》
这一本书中,倒是从这一点开始而推论出空间基元之结构的;而现在,本人从另一
个角度来推导出空间基元之结构,并最终推论出这“自我时间”——看,从头推论
到尾和从尾推论到头,它们吻合得只能称之做完美!!

空间基元内部之运作(即那相对性的自旋)所构成出来的时间即是“自我时间”,
那每一次自旋所形成出来的不可再分割的时间单元即是“自我时间基元”!空间基
元之自旋不断地进行下去(即其内部之运作不断地循环进行着);于是空间基元之
自我时间则一个基元一个基元地增加,于是这时间的推进则是与我们原来观念所不
同的非连续性的推进!!

空间基元内部那循环性的运作其实只是空间基元的存在形式;这运作所导致的空间
基元各成份之间那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发生相应性的循环变化——那才是本质所在
!而“运作”这词在这里的意思也不同于我们平时概念之中的运作!因此,空间基
元内部那循环运作倒不如称之为循环变化(运作因为有着过程,于是便有着过程,
于是便有着“先”与“后”,于是便产生出时间;而“变化”同样的亦有着其过程
,因而同样的亦有着时间的产生!!

关于空间基元的构成,我们终于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面,我们应当谈一谈那起源于
空间的物质了。

二、物质的基础

我们已知每一个原始态空间基元都崩离出一份物质;这一份物质与常态空间基元之
中心体及运作体(亦可称之为循环体)乃互成对偶。由于那中间体乃稳定之平衡态
而不发生分裂,故那一份分离出去的物质则比常态空间基元少了一份中间体——那
么,那份物质的体积岂不是要小于空间基元?如果小于空间基元,那么那份物质所
占据的那一份空间由于加进了物质而改变了结构,因而成为一份独立的空间体——
这空间体的体积则也小于空间基元,而这与空间基元的定义是相违背的!所以那份
物质的体积至少要等于空间基元的体积!!

可是少了份中间体的那份物质从原始态空间基元中甚至刚刚崩离出一点点来,其体
积就立即要至少与空间基元持平,这可能吗?于是要达到这一点,那份物质只能是
一直与其所经过的常态空间基元共用中间体!那么这就是说,当那份物质刚刚一进
入前面的那个常态空间基元,那个常态空间基元的中间体则立即成为了那份物质的
一部份;由于那份物质其余的部份倘在原来的常态空间基元中(如果是刚从原始态
空间基元中崩离的,那么一经分裂那原始态空间基元则也立即成为了常态之空间基
元),因此这时的那份物质则同时拥有了两份中间体,于是那份物质的体积则等于
空间基元之体积的两倍;而当那份物质完全地进入了前面的那个空间基元中,其所
拥有的中间体则只剩下了一份,这时那份物质的体积则立即性地缩减了一半而刚好
等于空间基元的体积——而这时的这份物质便是体积最小的一份物质,所以如果也
要参入体积因素的话,那么这时的这一份物质则便是“物质基元”!但由于中间体
乃空间之平衡态,每一份中间体的总质量应当为零;因此从质量的角度来衡量,物
质基元便乃是从原始态空间基元中崩离出来的那份物质与所处的中间体(不论是几
份)所构成的一个运作体系!!

——为何说物质基元亦是由运作体系来构成的呢?

我们在前面讲过,任何东西要拥有不能再进行分割的理由,那么其本身则必须是一
个运作系统,且这系统的各方面乃以最小的限量来维持稳定有序的运作!

因此,既然物质基元亦是不能再进行分割的,所以它必定也是要由一个运作体系来
构成!由于物质基元中那份从原始态空间基元里分离出来的物质与常态空间基元之
中心体及循环运作体是成对偶的,所以物质基元从一开始就拥有着现成的中心体及
循环运作体!

物质基元从质量上来讲的主体(即中心体及循环体)在宇宙中游荡着,它来源于原
始态空间基元,是原始态空间的儿子,所以物质基元可称之“游空子”(意为“游
荡着的原始态空间之子”);而那常态空间基元同样来源于原始态空间基元,但是
它不发生位移,故可称之“静空子”。

由于静空子安稳地自旋着,所以它的中心体应该是那密度较大的正空体,而外围那
循环体则应是密度较小的负空体。那么由于对偶的关系,游空子之中心体则应是负
空体而循环体则应是正空体。

于是,物质基元“游空子”在结构上与常态空间基元“静空子”有点相似——都有
着中心体和外围的循环体,而在中心体和循环体之间的则都是那传递着其相互作用
的中间体。不过虽然游空子和静空子的自旋皆起源于两者崩离时的反作用力,但游
空子得到的反作用力有一部份被消耗在整体的位移上,因而游空子的自旋速度则远
小于静空子的自旋速度!——也正因为这自旋速度的不同,所以游空子之自旋速度
在得到一定的提高之前是无法与静空子再结合成为原始态之空间基元的(这是因为
正空体与负空体的完全结合需要有一段两者同步方能进行的过程)!!

在现实中我们知道,物质并非均匀在弥散在空间中,在不同的空间位置,物质之密
度相差很多——那么这就说明,物质基元游空子可以许多个融合在一起而体积不变
。于是我们便可以得知:游空子之循环体应是很细的一个环,而中心体则是很小的
一个点。而由于对偶的关系,我们便得出:无论是游空子或是静空子,其中间体皆
是占总体积的绝大部份;中间体可以说是承载体。

物质基元的结构已清晰可见,接下来要谈的乃是物质之运动。

三、运动的实质

要真正明白物质在空间中运动的实质,那么则必须去了解物质基元通过空间基元的
过程!这最本质的过程如果不清楚,那么在运动之现象上无论你做多么高深和华丽
的文章,到头来则其实不过是海市蜃楼而已!

在前面我们已知:物质基元“游空子”没有专属自己的中间体;因此游空子只能与
它所经过的空间基元“静空子”共用其中间体。于是,当游空子外层的循环体一进
入前面的静空子之中间体时,这占静空子之绝大部份体积的中间体便立即也成为了
游空子的一部份,这游空子则等于即刻增加了一倍的体积。由于中间体与游空子的
循环体不会产生融合,故当这循环体闯入时则会推动这份中间体沿着推进的方向旋
转,于是这中间体则会像卷一张空心饼般将整套的游空子之循环体及中心体都卷了
进去——当被完全卷入时,游空子则即刻缩减一半的体积。于是我们便发现:物质
基元“游空子”在空间基元“静空子”中的推进过程原来是先作即刻性的扩张(也
就是说,游空子的前沿刚一进入静空子,就立即推动了静空子之承载体——即中间
体的旋转,并同时亦将之作为自己的一部份承载体,于是这中间体则即刻亦成为了
游空子的一部份),于是这游空子等于一进入静空子就立刻到达了彼岸(即立刻推
进到下一个静空子的面前);而后,游空子静止下来,但其内部的循环变化则继续
进行,那循环体边绕着其中心体自旋,边与中心体一起被中间体的旋转卷了进去;
当游空子的循环体及中心体完全被卷入时,游空子则脱离原来所在的静空子而即刻
性地缩减了一半的体积;接着,中间体的继续旋转将卷带着把游空子之循环体及中
心体甩向下一个静空子中去——由于这中间体亦是空间基元“静空子”的承载体,
所以这中间体的旋转亦代表着此空间基元之旋转,于是如果要问物质基元之循环体
及中心体是如何通过空间基元的?那么则可以这样回答:是空间基元的旋转将其卷
带着而运送过去的!!

如果要总结一下,那么物质基元游空子通过空间基元静空子的全过程则是这样的:
游空子的前沿一进入前面之静空子,由于即刻性的扩张占有而宣告立刻到达了彼岸
;而后,游空子停下来继续其内部的循环变化(即游空子之循环体及中心体边进行
着相对性的自旋边被中间体卷运着的过程);当游空子之循环体及中心体被完全地
卷入前边这静空子中,游空子的体积便即刻减少了一半;接着,游空子随即开始扩
张进下一个静空子,而此时这原中间体的继续旋转则负责将所容纳的游空子之循环
体及中心体运送出去!于是物质基元通过空间基元的过程便是:即刻扩张——停顿
进行内部循环——即刻收缩——再即刻扩张……..如此这般地循环下去!!

终于,运动之奥秘可以揭开了:物质在空间中的运动过程原来皆是不连续的!这过
程简单一点来说便是:即刻推进——停顿继续内循环——再即刻推进…….而,那
所谓的惯性则便是物质基元之内循环!!!物质运动的快慢则其实取决于物质基元
之内部循环的快慢!那加速度所需的力则乃是改变物质基元内部循环快慢所需的力
!!

于是,那有关物质运动的千古哲学难题——即所谓的“芝诺疑难”(有人称之“芝
诺悖论”),终于可以得到彻底的解决了。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了“两段法”、“阿基里斯追不上龟”、“飞矢不动”等一
些疑难。这些问题到如今其实皆还没有得到过真正清晰明确的回答。这些难题其实
正是有关时空基元与物质运动过程的问题。

“两段法”认为:由于任何两点之间还有着无限多个点,而物体是不可能走完无限
个点的,因此物体无法从任何一点运动到任何的另一点。

可是现在,我们知道空间有着最小的极限单元(即存在着空间基元);于是空间是
不能够被无限分割的,任何两点之间都不会有着无限多个点。因此,“两段法 ”
的前提便已是错误的,因而“两段法”纯属谬论。

“阿基里斯追不上龟”这个悖论更是著名。这个问题与物质运动的过程有关,其内
容为:阿基里斯虽然是行走如飞的“神行太保”,但是他却永远也追不上前面极慢
爬行着的乌龟。其道理是:阿基里斯如果要追上乌龟,那么他便要先到达乌龟刚才
所在的位置,可当他到达那位置,乌龟则当然已离开那位置而前进了一小段距离。
于是,如此重复下去虽然距离越来越近但始终却都还有着距离。也就是说,阿基里
斯先到达前面乌龟所处的位置是追上它的前提,可是每当他追赶到那位置,被追者
又总已离开那位置而到了前面的另一个新的位置。于是追赶者又要重复刚才的过程
,而这样重复地追赶下去乃是永无追上之时的——可这又是追赶者所必须经历的。
所以,芝诺的结论便是“阿基里斯永远也追不上龟”。

芝诺的这个结论虽然与现实是格格不入的,可他的推论却又是严密的。人们如果细
细地去思考他所论述的这个问题,便会真的觉得他说的不无道理。千百年来,人们
无法真正清楚地指出这悖论究竟错在哪里。于是,有的人干脆认为“运动就是存在
着的矛盾本身”。可是,如此将不能解决的矛盾归于矛盾、归于天生自然,这能说
是解决了矛盾吗?

现在,由于我们知道,物质运动的过程由相互交替的两个环节所构成;这两个环节
乃是物质的扩充式即刻推进过程与物质停顿自我循环之过程。这就是说,物质的运
动皆是不连续的,皆是一走一停、一走一停地进行着的。于是,芝诺这“千古疑难
”的破解便显得非常的简单:芝诺这悖论错就错在人们及他皆以为运动是连续的,
所以阿基里斯自然无法追得上乌龟;而实际上,由于所有的运动皆是不连续的,因
此当阿基里斯追赶到离乌龟只隔一个空间基元的时候,由于其速度大故停顿自我循
环的时间远比乌龟要短,结果在乌龟还在继续停顿作自我循环的时候,阿基里斯便
已追了上去,一下子便会触着了龟的尾巴,而后同理便会赶上它、也可以超越它。


芝诺还有一个所谓的“飞矢不动”的悖论。就是说,他认为“飞行的箭是静止不动
的”。其道理是:箭在飞行的某一个时刻,必定是处在某一个位置上,它不能同时
占有两个位置;因此,箭在这一个时刻应当是静止的。可是,箭在这一个时刻静止
在这个位置上,另一个时刻静止在别的位置上,于是整个过程皆由这样一系列的静
止来构成,而静止的总和是不能构成运动的、静止的总和当然还是静止,所以说飞
行的箭是不动的。

虽然芝诺的这个结论本身便是一个矛盾,便此悖论却将道理讲得头头是道。

至今,人们“最有力”的反驳则首推黑格尔的辩证法,但是黑格尔不过是用矛盾来
处理矛盾罢了。他认为“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既在某一位置又不在这个位置”。
也就是说:在同一时刻,运动物体既在这个地方又不在这个地方;既在这里又同时
在那里。这,显然也是矛盾的,所以黑格尔干脆就认为运动本身便是矛盾。其实,
如果说穿了,黑格尔这所谓的辩证法在实质上与芝诺那“飞矢不动”之悖论乃一路
的货色是也。

不过,情有可原,芝诺与黑格尔肯定不是故意制造悖论与矛盾,原因乃是他们不清
楚物质运动之实质过程。那么,现在由于我们知道,物质的运动乃是推进与停顿交
替进行着的;因此,我们可以清楚地描述出飞行之箭的运作过程:概括地说,飞行
之箭乃是推进与停顿交替进行着的一个过程。这推进是箭之所有的成份基元之即刻
扩充的过程;而这停顿则是箭之所有的成份基元每推进一个空间基元后便停顿进行
自身存在所必须的自我循环的过程。当然,在这停顿的过程中,箭后面的成份基元
亦分离出本来所结合的空间基元之中间体。

总之,那飞行之箭与所有的运动之物一样,其运动乃是断续地进行着的。那箭处在
一系列位置上时是静止的(不过,这静止只是整体推进的停顿,而在这箭体的内部
却在不断地进行着自我循环变化之过程);但箭在那系列位置里的每两个位置之间
则皆还有着一个即刻扩充推进的过程;故“飞矢不动”只不过是很碰巧地对箭之运
动的过程刚好说对了其中的一个片段。

看吧,芝诺的悖论其实乃是建立在人们对空间、对物质运动之直观的概念之上的。
当我们了解了空间的结构、了解了物质运动之实质,那些悖论的致命之处则便暴露
无遗了。于是我们可以宣布:芝诺悖论这千古疑难今朝已真相大白于天下了。

其实,运动也只有皆是不连续的,那“时间基元”方能有存在的可能!那么,接下
来就让我们来谈论一下时间吧。

四、时间的本源

从本质上来讲,时间乃是存在之物的运动或变化之过程——因为这过程构成了“先
”与“后”,因而则构成了时间!

时间是存在之物所构成出来的,而任何东西的存在首先其必定要拥有时间(拥有时
间即本身得构成出时间,这时间乃前面亦有讲过的“自我时间”),因此时间的本
源便就是存在之物之“自我时间”!

存在之物的自我时间即存在之物内部之运动变化所构成出来的时间。存在之物内部
如果有运动,那么这运动则其实不过是形式上的东西,而在实质上,这运动乃是有
质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体现,而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有质体之性质在不断地产生着变
化之活动——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存在之物之自我时间乃是其有质体之性质的变
化活动所构成的!!可是,如果这变化活动是无序的,那么这有质体则无法构成为
任何一个拥有哪怕是一点点时间的存在个体(因为这样构成出来的每样东西还未拥
有任何的时间却都又变成了另一样的东西);因此,这变化活动则只能是有序的循
环变化——因为只有循环变化可以既保持着个体性而又同时拥有着自我之时间;循
环变化乃是变化出去再变化回来并重复着这样的变化过程,于是整段的每一次变化
过程都可以作为是一个整体,而整段的一次变化过程所构成的时间则乃是这存在个
体的自我时间基元;而这个体在宇宙中的存在时间则以这自我时间基元作为单位来
进行计算!总之,凡存在之物,其内部必须要有着循环变化;而循环变化的每一次
过程,则构成出存在之物之自我时间基元!!

宇宙中的存在之物众多,而各自的自我时间基元因内部循环变化速度之差异而长短
不尽相同;那么,自我时间基元最短的是什么东西呢?宇宙无非是由空间和物质所
构成的,而我们在前面已论证过空间基元的内部循环变化要远快于物质基元之内部
循环变化;因而我们可以得出空间基元之自我时间基元是最短的自我时间基元(空
间由于也是客观存在着的东西,并且也含有基本有质体,故空间亦属于存在之物)


由于时间的本源是存在之物之自我时间,而自我时间则皆由自我时间基元所构成,
而空间基元之自我时间基元是宇宙中最短的自我时间基元,所以空间基元之自我时
间基元是宇宙中最短的时间!因此可以说空间基元之自我时间基元是宇宙的时间基
元!!

其实,深究物质运动之推进过程,可以确定空间基元的存在——而如果用同样的推
理方法去深究时间之推移过程,则同理也可以确定出时间基元的存在!在《宇宙透
视》中,便是这样先从时间来下手的——但殊真是快哉,快哉!!

 

 

五、篇尾

终于,对宇宙之三大元素——空间、物质及时间的最基础问题的再一次论述已完成;
至于整个宇宙的结构及其演变规律,还有光的本性,力的大统一等等之问题则请
在《宇宙透视》中去寻找答案。这里只想说:唯有深入到最基础,方能到达最顶的
峰!!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3.37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