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onomy 版 (精华区)


  整个20世纪30年代,天文学家都在努力解决关于这些星系的
一些令人烦恼的问题。一则是,根据他们假设的这些星系的距离,
这些星系显然都比我们的银河系小得多。这似乎是一个奇怪的巧
合:我们正好居住在一个最大的星系中。二则是,仙女座星系周
围的球状星团的亮度似乎只有我们银河系中球状星团的1/2或1/3。
(仙女座星系的球状星团几乎和我们银河系一样多,并且它们围
绕着仙女座星系的中心排列成球形。这个发现似乎证明,沙普利
关于我们银河系的球状星团呈球形排列的假设是合理的。有些星
系球状星团多得惊人,例如在室女座里的M-87星系,至少拥有10
00个。)
  最严重的问题是;这些星系的距离似乎表明宇宙的年龄只有
20亿年(理由我将在本章后面讨论)。这是令人费解的,因为地
质学家认为地球本身的年龄大于20亿年;而且他们所利用的证据
被认为是最可靠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个问题才开始有了答案。当时一位
在德国出生的美国天文学家巴德发现,以前用来测量星系距离的
尺度是错误的。
  1942年,巴德利用战时洛杉矶灯火管制的机会,在夜空清澈
的威尔逊山上,使用254厘米(100英寸)望远镜,对仙女座星系
进行了仔细研究。由于能见度增高,使他能够分辨出仙女座星系
内部区域的一些恒星。他马上注意到,这些恒星与这个星系的外
围恒星有显著的差异。在内部最亮的恒星带红色,而在外围最亮
的恒星则带蓝色。而且,内部的红巨星远不如外围的蓝巨星亮:
后者的亮度有我们太阳的10万倍,而前者只有1000倍。最后,在
仙女座星系的外围发现明亮的蓝星的地方,布满了尘埃;而在内
部,尽管是一些不太明亮的红星,却没有尘埃。
  巴德认为,那里好像有两类具有不同结构和历史的恒星。他
把外围带蓝色的恒星叫做星族Ⅰ,而把内部带红色的恒星叫做星
族Ⅱ。后来证明,星族Ⅰ的恒星比较年轻,金属含量高,在星系
的中间平面上沿着近乎圆形的轨道绕星系中心运行。星族Ⅱ的恒
星则比较老,金属含量低,轨道呈明显的椭圆形,而且与星系的
中间平面有相当大的倾角。后来,这两个星族又被细分为更多的
次群。
  战后,由美国天文学家海耳监制的新508厘米(200英寸)海
耳望远镜在帕洛马山上落成,巴德继续进行他的研究。他发现,
这两个星族在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性,而这些规律是由有关星系
的性质决定的。有一类星系叫做椭圆星系(呈椭圆形状,而且具
有较均匀的内部结构),这类星系显然主要是由星族Ⅱ的恒星组
成的,如同任何星系中的球状星团那样。另一类叫做旋涡星系(
具有旋臂,看上去就像一个玩具风车),它的旋臂是由星族Ⅰ的
恒星组成的,相对于星族Ⅱ背景。

 

图:左图是星系M83,一个典型的旋涡星系。右图是椭圆星系M87。

  据估计,宇宙中只有大约2%的恒星属于星族Ⅰ类。但是我们
的太阳和我们附近的一些熟悉的恒星都属于这一类。仅根据这一
事实,我们就可以推断,我们的银河系是一个旋涡星系,而我们
位于它的一个旋臂上。(因为银河系的旋臂聚集着尘埃,因此在
我们的附近有许多或明或暗的尘埃云。)从照片上可以看出,仙
女座星系也是旋涡星系。
  现在再来谈尺度。巴德开始把在球状星团(星族Ⅱ)中发现
的造父变星和在我们这一旋臂(星族Ⅰ)上发现的造父变星加以
比较。结果表明,就周期和光度之间的关系来说,两个星族里的
造父变星确实属于两种不同的类型。星族Ⅱ的造父变星遵循勒维
特和沙普利建立的周期-光度曲线。利用这一尺度,沙普利相当
准确地测量了球状星团的距离和我们银河系的大小。但是,现在
发现,星族Ⅰ的造父变星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尺度!一颗星族Ⅰ的
造父变星的光度是一颗周期相同的星族Ⅱ的造父变星的4倍或5倍。
因此,使用勒维特的尺度,根据一颗星族Ⅱ造父变星的周期,来
计算它的绝对星等,就会得出错误的结果。绝对星等错了,距离
的计算也一定是错的:这颗恒星实际上要比计算出来的距离远得
多。哈勃曾利用仙女座星系外围(星族Ⅰ)的造父变星来推估仙
女座星系的距离,当时只有这些造父变星能够辨认出来。现在,
利用修正了的尺度,测出这个星系距离我们大约250万光年, 而
不是不到100万光年。 其他星系也按比例向外推移。(但是,仙
女座星系仍然是我们的一个近邻,星系间的平均距离估计约为20
00万光年。)
  就这么一修正,已知宇宙的范围就扩大了一倍多,30年代困
扰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我们的银河系不再是最大的了,例如,
仙女座星系就肯定比我们的银河系大。再者,现在看来,仙女座
星系的球状星团同我们银河系的一样亮;以前只是因为距离计算
错了而觉得它们比较暗。最后,新的距离标准可以使宇宙的年龄
剧增,从而使宇宙的年龄能和地质学家所估计的地球的年龄一致
起来了。(我将在后面说明理由。)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7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