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onomy 版 (精华区)
更加明显的是天上突然出现新星,希腊人对此不可能完全忽
略掉。 据说喜帕恰斯于公元前134年在天蝎座中看到这样一颗新
星,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于是绘制出第一张星图,以便将来能
比较容易地找到新星的位置。
1054年,在金牛座中人们又看到一颗特别亮的新星,它超过
了金星的亮度,并且在几周的时间里白天都可以用肉眼看到。中
国和日本的天文学家精确地记录了它的位置,他们的记录一直流
传到现在。当时在西方天文学发展很慢,以至于没有一份欧洲人
对这次明显事件的记录留存下来,大概是根本没有记录。
1572年,当在仙后座出现了一颗和1054年一样亮的新星时,
情况就不同了。欧洲的天文学已经从长睡中苏醒过来,年轻的第
谷仔细地观察了这颗新星,并写了《论新星》一书。根据这个书
名,新发现的恒星开始被称为新星。
1604年,在巨蛇座中也出现了一颗令人注目的新星,它不像
1572年出现的那一颗那么亮,但比火星耀眼。开普勒观测到了这
颗新星,也写了一本有关这方面的书。
望远镜发明之后,新星变得不那么神秘了。当然它们根本不
是什么新的恒星,只不过是比较暗的恒星忽然变得明亮可见罢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发现的新星数目越来越大。它们有时在
几天之内亮度就增加几千倍,然后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又慢慢地暗
弱下去,恢复到原来的模糊状态。每个星系(包括我们的银河系
在内)每年约有20个新星出现。
从对新星形成时发生的多普勒-斐索频移的研究中,以及从
对新星光谱的某些其他细节的研究中,已经查明新星是正在爆发
的恒星,在某些情况下,喷向空间的恒星物质被恒星的剩余部分
所照亮,看上去像是一个正在膨胀的气体壳层。
总的来说,近代出现的新星并不特别亮。最亮的是天鹰座新
星,它1918年6月出现在天鹰座。 这颗新星最亮时几乎和天狼星
一样,成为天空最亮的一颗星。但是,没有出现过像第谷和开普
勒所看到的那样的新星,亮得可以和木星、金星等亮行星媲美。
自从使用望远镜以后发现的最亮的一颗新星也没有那么亮。
这颗新星是德国天文学家哈维希1885年发现的;可是即使在它最
亮时也只有七等,肉眼是根本看不见的。
这颗新星出现在仙女座星云中,它的最大亮度为仙女座星云
亮度的1/10。当时没有人知道仙女座星云距离有多远,也不了解
它是一个由几千亿颗恒星构成的星系、所以这颗新星明显的亮度
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在柯蒂斯和哈勃计算出仙女座星系(当时的叫法)的距离之
后,回想1885年那颗光辉灿烂的新星,天文学家们大为震惊。柯
蒂斯和哈勃在仙女座星系中发现的几十颗新星都比那颗新星暗弱
得多。
1934年,瑞士天文学家兹威基开始在远星系中系统地寻找特
别明亮的新星。像1885年仙女座星系中那颗新星一样放射光芒的
新星,都会被观测到,因为这种新星像整个星系一样明亮,因此
只要能看见星系,就能看见新星。到1938年,兹威基找到了12颗
这种和星系一样亮的新星,他把这些亮度极不寻常的新星叫做超
新星。结果,1885年发现的那颗新星最后被命名为仙女座S,S代
表超新星。
一般新星的绝对星等平均为-8(假若在10秒差距的距离观测
的话,它们的亮度是金星的25倍)。一颗超新星的绝对星等可能
高达-17。这样的超新星将是一般新星亮度的4000倍, 或将近太
阳亮度的1亿倍——至少在最大亮度时是这样。
回顾1054年、1572年和1604年所发现的新星,也是超新星。
而且,它们必然发生在我们的银河系,才会有那么明亮。细心的
中国人在远古和中古时期记载的许多新星中必定也有一些是超新
星。早在公元185年就有一次这样的报道; 而1006年在远南天豺
狼座出现的超新星、可能是历史上最亮的一颗星。它的亮度可能
是金星的200倍或满月的1/10。
根据遗迹来判断,天文学家们猜测,11 000年前在远南天船
帆座曾出现过一颗更明亮的超新星(亮度可能实际上与满月差不
多),可惜当时还没有天文学家观察天象,也还没有发明书写的
艺术。不过,可能有些史前时代的石壁画描绘了有关这颗新星的
情况。
超新星在物理性质上和一般新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天文学
家们正在热心地详细研究它们的光谱。主要困难是它们很稀少。
一个星系通常大约50年出现一颗超新星;尽管到目前为止天文学
家已经找到了50多颗,可惜都在远星系,无法进行详细研究。仙
女座1885超新星是近350年来距离我们最近的一颗, 而在它出现
之后20年天文摄影才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没有留下这颗超新星
的永久性的光谱记录(译注:最新的记录是:1987年在南天大麦
哲伦云中出现的超新星1987A,肉眼都能看见。)
图:超新星1987A
然而,超新星在时间上的分布是随意的。在某个星系中,仅
最近17年间便探测到3颗超新星。 现在的天文学家可能会被证明
是幸运的。实际上,现在就有一颗特殊的恒星正在引起人们的注
意)船底座η星明显地不稳定,它发生明暗变化已有相当一段时
间。1840年,它变得非常亮,成为天空中的第二颗最亮的星。许
多征兆表明,这颗星好像即将要爆发成为一颗超新星。但问题是,
对天文学家来说,这个“将要”可能是明天,也可能是今后10000
年。
此外,船底座同船帆座和豺狼座一样,因过于偏南,所以即
使有超新星爆发,从欧洲或从美国的大部分地区也看不到。
但是,恒星爆发而发亮是由什么引起的呢?为什么有些成为
新星,而有些成为超新星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暂离本题。
早在1834年,贝塞尔(即后来首先测出一颗恒星视差的那位
天文学家)已经注意到,天狼星及南河三的位置每年都稍有移动,
而从移动的方式来看,似乎与地球的运动无关。它们的运动不是
直线进行,而是呈波浪状,因此贝塞尔断定,它们必定在各自的
轨道上绕着某个东西转动。
从天狼星与南河三在轨道上运动的方式来看,它们各自围绕
的“东西”必定具有不亚于一颗恒星的强大引力。特别是天狼星
的伴星:它必须具有太阳一样大的质量,才能解释这颗亮星的运
动。因此伴星被断定为恒星;但是因为当时用望远镜观测不到,
所以被称之为暗伴星。它们被认为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正在变暗
的老恒星。
之后,1862年,美国仪器制造家A.克拉克在试验一台新的望
远镜时,看到了天狼星附近的一颗暗星;进一步深入观测,结果
证明这颗星果然就是那颗伴星。 现在称天狼星本身为天狼A星,
称那颗伴星为天狼B星, 天狼A星和天狼B星都以50年的周期围绕
着一个相互的引力中心运行。 天狼B星的绝对星等只有11.2,虽
然质量和太阳差不多,亮度却只有太阳的1/400。
天狼B星似乎是一颗正在衰亡的恒星。 可是,1914年,美国
天文学家W.S.亚当斯在研究了天狼B星的光谱之后, 断定它必然
和天狼A星本身一样热,比我们的太阳还要热, 因为在它的光谱
中发现了一些特殊的吸收线,而产生这些吸收线的原子振动只有
在非常高的温度下才能发生。但是,既然天狼B星那么热, 为什
么还会那么暗呢?唯一可能的答案是,它比我们的太阳小得多。
因为温度较高,单位表面积放射的光就比较多;可是它的总发光
量小,所以它的总面积必定小。事实上,我们现在知道,这颗星
的直径不会大于11000公里(6900英里); 尽管具有与太阳相等
的质量,体积却比地球小!所有的质量挤压在这么小的体积内,
其平均密度会是铂的130000倍。
这完全是一种崭新的物质状态。幸运的是,这时物理学家已
经能够毫不困难地作出回答。他们知道,在一般的物质中,原子
是由非常小的粒子组成的。由于粒子非常微小,所以原子的大部
分体积是“空的”空间。在极端的压力下,亚原子粒子可以被挤
成超密的物质。即使在超密的天狼B星中, 亚原子粒子之间仍有
空隙,完全能够自由移动,因此,这种密度远大于铂的物质,性
质仍然像气体。英国物理学家福勒在1925年建议,把这种物质称
为简并气体,而苏联物理学家朗道在20世纪30年代指出,即使像
我们的太阳一类的一般恒星,其中心也应该是由简并气体组成的。
1896年,沙伯勒在加利福尼亚洲的利克天文台首先探测到南
河三的伴星南河三B星, 发现它也是一颗超密的恒星,但质量只
有天狼B星的5/8。几年之后,人们发现了许多这种超密恒星。它
们体积虽小,但温度很高并发出白光,因此被称为白矮星。白矮
星大概非常多,可能占所有恒星的3%。但因为它们体积小又暗淡,
所以只有在我们附近的白矮星才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被发现。(
还有一种比太阳小得多但比白矮星大的红矮星。红矮星是冷的,
并且只有一般密度。 它们是最常见的恒星,占所有恒星的3/4。
因为它们很暗,所以和白矮星一样难以发现。有一对红矮星,距
离我们只有6光年,但直到1948年才被发现。 在距离太阳14光年
以内的36颗恒星中,21颗是红矮星,3颗是白矮星,没有一颗是
巨星,而且只有天狼星和南河三两颗比我们的太阳亮。)
在发现天狼B星具有如此惊人的性质之后第二年, 爱因斯坦
提出了广义相对论,主要是以新的方式解释引力。爱因斯坦的引
力观点引导出这样一个预言:由具有非常强的引力场的光源所发
射出的光线应当向红端位移(爱因斯坦位移)。亚当斯在发现白
矮星后,被白矮星所强烈吸引, 于是对天狼B星的光谱进行了仔
细地研究。他发现确有爱因斯但所预言的红移。这个发现不仅证
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而且支持了天狼B星具有超级密度的说法;
因为在一个普通恒星如我们的太阳中, 红移效应只有天狼B星的
1/30。尽管如此,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我们的太阳产生的这种
非常小的爱因斯坦位移还是探测到了,使广义相对论得到了进一
步证实。
但是白矮星和上面讨论的超新星有什么关系呢?为了回答这
个问题,让我们回顾一下1054超新星。
1844年,罗斯勋爵在金牛座中东方天文学家曾报道发现1054
超新星的地方,观测到一个小的云状天体。因为它很不规则,形
状像螃蟹,罗斯勋爵就把它命名为蟹状星云。以后几十年的连续
观测表明,这团气体正在缓慢地膨胀。根据多普勒-斐索效应可
以计算出膨胀的实际速率,把它同膨胀的视速率结合起来,就能
够计算出蟹状星云距离我们3500光年。从膨胀的速率还可以确定,
这团气体从中心爆发点开始膨胀的时间是在将近900年前, 这同
1054年的日期正好相符。因此,对蟹状星云(现在它扩展的空间
范围直径约为5光年)是1054超新星的遗迹, 已不会有什么怀疑
了。
图:蟹状星云。左图为Palomar天文台所摄,右图为哈勃望远镜所摄。
碧声觉得它并不太像螃蟹。
虽然在第谷和开普勒报道的两颗超新星位置的附近都观测到
了星云状物质的小斑,却没有发现类似的湍动气体区域。不过,
这里却有大约150个行星状星云, 这些星云中的轮胎状气体环可
能表示曾经发生过巨大的恒星爆发。天鹅座的网状星云是一个特
别宽广而稀薄的气体云, 它可能是3万年前一颗超新星爆发留下
的遗迹。这颗超新星一定比1054超新星距离我们更近,因而更加
明亮,可惜当时地球上还没有文化,未能记录下这一壮丽情景。
甚至还有人提出,围绕着猎户座的一块非常暗弱的星云状物
质,可能是一颗更古老的超新星留下的遗迹。
然而,在所有这些事例中,恒星爆发以后情况又怎样呢?它
们就这样变成一团巨大的气体而消失了吗?例如,蟹状星云是10
54超新星爆发后遗留下来的全部吗?难道它就这样一直扩散下去,
直到这颗恒星所有可见的迹象永远消失为止吗?或者留下的某些
残骸仍是一颗恒星,只是太小太暗而无法探测到,也就是说,留
下的是一颗白矮星吗?打个比方来说,白矮星是曾经像我们的太
阳一样的恒星的残骸吗?这些疑问把我们引向恒星演化的问题。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2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