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onom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eise (旅行), 信区: Astronomy
标  题: [散文]星星上的花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5月28日19:37:10 星期三), 站内信件


  据说,在400年以前,人人都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夜晚能看到的星星则
是镶嵌在天穹上的,而乔尔丹诺·布鲁诺却认为地球不过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他
积极地向公众宣讲他的思想和知识,因此罗马教廷才会害怕他。 

  据说,迈克尔·法拉第在听了化学家戴维在皇家学会上的演讲之后,走上了科
学之路。法拉第的故事毫无疑问是带有一点传奇色彩的:他出生于伦敦的一个贫苦
家庭,曾经当过报童、图书装订工。更令人称道的应该是他热心向公众普及科学的
举动:他创立了皇家学会的“星期五晚讲座”,还有一本著名的《蜡烛的故事》,
那是他在圣诞科学讲座上为儿童讲述的。 

  法拉第可能不是第一个积极向公众讲述科学的科学家,但是他本身的经历却证
明了一个道理:普通人是能够理解科学,并在科学的感召之下走上探索之路的。因
为据说,在伽利略或者伽利略之前的时代,科学大多是贵族的奢侈品,普通人与科
学无缘。 

  据说,当牛顿第一次使用三棱镜把日光拆散成单色光的时候,有人对于牛顿这
种“破坏自然界美感”的行为颇为不满。诗人济慈把牛顿的这种行为说成是“拆散
彩虹”。认为科学“拆散彩虹”的这种反科学态度至今仍然存在。我们常常能够听
见怀旧的声音、我们常常能够听见对克隆的诅咒、我们常常能够听见关于转基因作
物的争论、我们常常会听见有人抱怨,科学已经让生活变得越来越不浪漫了。 

  更有这样极端的例子:假如有一位外星旅行者来到地球,它最初一定会感到困
惑:在这个星球上的物种能够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然而却用能毁灭世界的武器相
互瞄准对方;最新型的常规武器的杀人效率更高,生物武器看起来更像是在自取灭
亡。所以,也有人认为,由于科学实在太强大了,它不免会毁灭人类;因此,科学
既是善的,也是恶的。 

  然而,把科学简单的看成硬币的两面是不公平的。如果说那些能够毁灭人类的
武器——例如核武器——是因为科学而产生的,那么让我们认识到这些武器危害、
并且应该采取行动制止这种行为的,恰恰也是科学。当科学仅属于少数人的时候,
它的确有被滥用的可能。然而,当了解科学的人越多的时候,科学被滥用的可能性
就越少。当我们通过科学越加了解我们这个物种的身世的时候,就会知道我们具有
缺陷和弱点,我们就会越加珍惜通过数十亿年进化历程才登上地球舞台的自己。当
我们通过科学了解到整个宇宙的图景,并且认识到生命在宇宙中是多么的稀少和珍
贵——至少目前还没有发现另一个星球上的文明——的时候,我们就会更加珍惜这
颗脆弱的星球。 

  科学是需要普及的,因为科学应该属于每一个人,正如每个人都有权生存下去。
我们为什么要做那些没有直接经济效益的研究,例如,为什么要建造昂贵的天文
望远镜?为什么要探寻夸克的秘密?我们为什么要弄清人类的起源?如果我们不能
了解科学,这些问题显然是不可理喻、也不可能回答的。如果科学属于每一个人,
被拆散的彩虹也会产生美感。科学是需要普及的,因为科学是不完美的,会犯错误,
也会被滥用。如果科学属于每一个人,它被滥用、犯错误的机会就不会那么大。
 

  我们是否注意到了科学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我们是否忽视了另外一些激动人心
的事实?发明一种疫苗,把曾经肆虐了数千年的病魔从地球上彻底消灭:那是人类
与天花作战的故事。建造一个数百米高的火箭,把人类送上一个距离我们38万千米
的天体,然后安然无恙的返回:那是人类登月的传奇。今天,我们能通过GPS系统
确定地球上的任何地点;而在数百年之前,一些大洲尚未被完全描绘在地图上。今
天,地球奇迹般的养活了60多亿人;而在上一个一千年,老鼠传播的疾病完全可能
造成一场大灾难。古生物学家至少已经能部分的回答“人从哪里来”这个问题,而
天文学家更已经能回答我们的太阳系从何而来,银河系从何而来,我们的这个宇宙
从何而来这样不可思议的问题——我们居然能如此理解自然界,我们竟然能够在相
当程度上掌握人类这个物种的命运。 

  从这些奇妙的事实中,我们知道,科学是应该普及的。正是因为科学人类才能
得以顺利的延续。我们不再是“血红的利爪和牙齿”,我们能够认清命运,并且努
力克服进化带来的缺点。我们具有好奇的天性,这种天性应该得到满足。有很多人
正是因为最初的兴趣而走上了科学之路——正如法拉第那样——或多或少的改变了
这个世界。被拆散的彩虹竟然也有如此的魅力。 

  12个月以前,我们这些因为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因为感受到前辈赋予我们的责
任感的人,办起了《三思科学》杂志。坦诚地说,我们确实付出了很多,无论是组
织、撰写稿件,还是后期的编辑制作,都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们有欢乐的
时刻,也有失意的时刻。但是,我们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科学本身的魅力,
因为科学应该普及。 

  于是,在12个月过后,就有了这篇文章。我希望在一年以后的这个时候还能为
杂志撰写一篇新的祝贺文章。我们都知道,在星星上是不可能生长任何植物的,因
为任何生命也不能容忍恒星表面的高温。但是,请允许我把童话《小王子》中的一
段作为本文的结尾,因为我们的心中,都有一朵开在星星上的花: 

  “这就象花一样。如果你爱上了一朵生长在一颗星星上的花,那么夜间,你看
着天空就感到甜蜜愉快。所有的星星上都好象开着花。”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8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7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