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onom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eise (旅行), 信区: Astronomy
标  题: 犹显不露如太空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5月26日13:07:33 星期一), 站内信件


孩提时代,我就对中国的二十四节气着迷。我觉得它神奇又神秘。它对实际气候变
化的予言的准确,让我心情激动。家里每年一本的农历书上我翻个不尽,还记下过
许多节令诗,如每至立春我常吟咏唐代诗人曹松《立春》的名句:"木梢寒未觉,
地脉暖先知。鸟啭星沉后,山分雪薄时"...

多少年后读到对中国科技着了迷的英国学者李约瑟赞誉之语:"中国人在阿拉伯人
以前,是全世界最坚毅、最精确的天文观察者",这时,透过漫漫星空,我才从二
十四节气那一个个诗化的命名中,有了更深感悟。

每个节气诗化名称背后,都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以诗意作命名,正体现了珍视
岁月与智慧的隆情厚意。

远古那生产力低下的农业社会,看重气候变化求历法指导生产,当属必然。中华先
祖研究季节及历法的源头定然很早。那部《尚书尧典》就有记述:"期三百有六旬
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明确了一年四季,年长366天。相传夏代有一本《夏
小正》,那就是一本太阳历。它一年分十个古代缺少现代的种种便利,每修正一次
的进步,都需付出艰辛的努力。

我感动北齐天文学家张子信。当时人们视他为隐士,他隐于白鹿山中。还通晓医术
的他,以医道利于山民,更重要的便是完成天象观测。后来,他接受太中大夫衔的
征召,也是有言在先的:他可以随时返归高山怀抱。他还到一个更便观览天象的海
岛上。整整三十多年的观测,使他确定太阳鸳.

我感动隋代天文学家刘焯。他被当时史家说成"数百年来博学通儒无出其右者"的奇
才,他曾与国子一起共议古今一些疑难事端,以博学倾倒人们。他曾奉王命与刘炫
等一起考定洛阳石经,后在讨论中以精深论证舌战并深挫诸儒。他以太学博士身份
编着《皇极历》,第一次提出"定气"概魔除了《皇极历》这部历书外,刘焯还着有
《稽极》、《五经述议》等。

而张子信的著作大约淹没于历史尘埃了,我无力觅出。然而,我相信他们还有著述。
我尤其相信他们都是诗人,定有诗作失传了。若非诗人,肯定参与过二十四节气命名
的他们,怎么会让每个节气的名儿都充满诗兴?

说到天文学著作,还应记起《天官书》。这是中国现存传世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为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所著的《史记》中的一篇。篇中将全天划为5大区域、
列出91个星组、共容500多颗恒星;记录了9次日食、9颗彗星、1次硕石坠落;叙
述了5大行星的运动状况;介绍了彗星、流星.

我国最早的天文学专著,是战国时天文学家齐国的甘德的《天文星占》(8卷)和
魏国的石中的《天文》(8卷),成书于公元370年到公元前270年间。可惜两部著
作都可能毁于战乱了。

不过,历史给世界留下一朵光亮。1973年底,在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了大约
8000字的帛书《五星占》。书无题,《五星占》是今人题加的。人们推断它是甘德
著作的一部份。它对许多数据的测算,比后来传世的著作,如《天官书》还要精确。
它成为极珍贵的中国仍至世界上最早的行星运观测天象,是可以让人着迷的事情。
茫茫天穹、太神秘了。浩瀚的星空太神秘了。尤其在古代,那是以天象定世情人
文的时代。这也有好处,帝王的重视,使天文学家有了位置。

中国最早的天文台叫"灵台",《诗经大雅》有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功
之,不日成之"。这座灵台就是既观测天文,又占星奉神的。

灵台在河南偃师县境内,汉魏时洛阳城南郊,始建于东汉中元元年(公元56年),
成于公元4世纪初,浩长250年许才建成,距今1900多年了。它方圆14000平方米,
中心灵台高20米,还有配套建筑。灵台是东汉王朝太史令下的专设机构。著名科学
家张衡两次出任太史令10多年,掌管灵台的观作为勤奋的科学家,同时又是文学家
的张衡,他从容淡静,不结交俗人。面对王侯的侈风,他善举孝廉,这便是他似班
固《两都赋》作的《二京赋》。僻公府给他,他不就。不识时务的他,还反对当时
胜行的图谶之说。他当然会受到宦官的谗言污毁。

在灵台观测天象,许是很心满意足之时。专注投入科学,使他形成了对当时来说很
难得的"浑天说",撰作了《灵宪》,书中已使用了赤道、黄道、南极、北极等名词,
绘就了我国第一份完备的星图,共达2500颗恒星。他测算圆周率得"开方十"。他
还创造了浑天仪、候风地动仪。他还致力作为诗人,我尤喜张衡的那首《四愁诗》。
他效法屈原以美人为君子,以珍宝比仁义,以水深雪雾作小人,把"美人赠我金
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的烦心之劳、之伤、之纡、之惋吟得十分透尽。此诗是当
时诗歌中的新体,情感真挚,文辞清丽,很耐品味。

对于张衡的科技成就,同时的崔瑗便有高而当的赞誉:"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

我登过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登封天文台,它也在河南,在登封县城东南的告成镇。
它的辉煌的历史,是周公曾从西周国都镐京,跋山涉水风尘仆仆赶赴这里,主持过
测量日影。它至今还藏有唐代于724年立的石表,上镌"周公测量台"。这里,也留
下了两位古代天文学家的业绩。唐开元十一郭守敬有"巧思绝人"的天份。他向忽必
烈面陈水利方面六件大事,受到这位朝皇帝赏识,加以重用。他负责修水利,解了
水患。后又修历。他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于仪表"。他创制或改
良了多种天文仪表,还在全国设27个测量所实测。历经4年多,他及同仁才完成新
北京建国门矗立的古观象台,最早也为郭守敬设计兴建,明清时各有增补。它的台
体及种种设施,是当时全球最完善的天文台。从1436年至1929年它连续观测近500
年,创下连续观测的世界记录。

我曾几次登临这座古观象台。每次都会映唤历史情怀的新的回响。为提高历法的精
确,古代天文学家像进行接力赛一般棒棒相衔,有70多位通过实测创立新历,共创
历102种。不畏寂寞的天文学家,守着仪台,面对无言天空,苦苦追索一个圆点后
多少位的奥妙......

渺远辽放的星空多么神秘呵。

那是一个除夕之夜,我着意体会了这种神秘。已无游人的天坛 ?丘,只有我站在中
心石上。皇帝便是在这里祭天的。站在这里发声有特别效应 。我呼一声"我",仿
佛四周上下都把声音送回来。天黑得很。我好像与天地自然尽融一起,从灵悟中感
受着从没有过的幻意灵境,美好的诗的意境天文学家感悟的,便是这种意境吧?不然
节气名称怎么都诗化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化成了一首首诗,
二字诗。

有学者告诉我,有人把二十四节气翻译成外文,然而,太难了。立春,成了"春天
到了"还有意思么?而且是"立春"的全部意思么?就连"节气"也难译明白。

有精髓又深妙的汉文化呵,时时犹显不露有如太空。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8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1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