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onom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eise (旅行), 信区: Astronomy
标 题: 编制中国第一部较完整历法的刘歆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6月13日11:15:00 星期五), 站内信件
刘歆,字子骏,西汉末年人。他是一个对天文学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伟大的天文
学家。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历
刘歆是西汉皇室宗亲,其父亲刘向是当时的知名学者,博通经史,天文学方面
也造诣很深,曾在朝廷中做过官。刘歆从小生长在这样一个学术气氛很浓的书香门
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书,其非凡的才华逐渐显露了出来。少年时代,他已精通
《诗经》、《尚书》等当时被认为是最古老最经典的书籍。当时的西汉皇帝是成帝,
他听说刘歆小小年纪就学识渊博,特意召见他,让他做黄门郎。这是刘歆走上天
文学研究的第一步。
河平年间(公元前28--公元前25年),皇帝令刘歆与其父一同负责整理校订国
家收藏的书籍,这使刘歆有机会接触到当时的皇家的各种稀见之书。刘歆坐拥这些
皇室典藏,如饥似渴地钻研起来。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刘歆的父亲刘向去世,
皇帝任命刘歆为中垒校尉,统领校书工作,以完成他父亲的未竟之业。
汉成帝死后,汉哀帝继位,西汉王朝的统治权逐渐落入外戚王莽手中。刘歆曾
与王莽共过事,二人关系十分密切。王莽就推举他做了侍中太中大夫,此后又逐渐
升为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成为显赫的人物。后因与时人政见不合,请求外任。汉
哀帝死后,王莽便任命刘歆为右曹太中大夫,很快又提升为羲和京兆尹,并封为红
休侯。(羲和,西汉时称太史令,王莽夺权后,把许多官名都改为上古时的官名。
羲和是帝尧(约公元前21世纪)时的天文官,王莽就把太史令之称改为羲和。)
刘歆任天文官时,做了一项很重要的天文工作,这就是编制了三统历,他对天
文学的贡献都记载在三统历之中。
三统历是根据太初历改编的,其中加入了许多新的内容。太初历是汉初天文学
家邓平、落下闳等人编制的,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一直使用到西汉末。刘
歆系统地叙述了太初历的内容,又补充了很多原来简略的天文学知识,并仔细分析
考证了上古以来的天文文献和天文记录,写成了《三统历谱》。《三统历谱》是我
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完整的天文著作,它的内容有编制历法的理论,有节气、朔
望、月食以及五星等的常数和位置的推算方法,还有基本的恒星位置数据。可以说,
它包含了现代天文年历的基本内容,因而《三统历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
文年历的雏形。
最早提出“岁星超辰”计算法
三统历在中国天文学史上,首次提出了岁星超辰的计算方法。岁星就是木星,
岁星超辰即:它在恒星背景上约每11.86年自西向东运行一周。由于11.86年与12年
很接近,我国古代就认为它是12年一周天,因此把周天分为12分,称为12次,认为
木星每年行经一次,12年正好运行12次,完成一周天。由于11.86年的周期较12年
要快一点儿,因此经过若干年后,岁星的实际位置就较按12年一周天计算的位置超
前一次,这就叫岁星超辰。设岁星经过X年超辰一次,按12年一周天计,岁星运行
了X次;按照11.86年一周天计,岁星运行了12X/11.86-1
列成方程:
x=(12x/11.86)-1
解这个方程,X=84.71,就是说,岁星每84年到85年超辰一次。
我国在春秋时代已经发现了岁星超辰问题,但是没有提出超辰计算法。刘歆分
析了《左传》等史书中关于岁星位置的记载,提出了岁星每144年超辰一次,数值
虽然并不准确,但这是历史上第一个用科学的态度探索岁星超辰规律的十分宝贵的
尝试,为在思想上实现天文学从神学向科学的伟大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歆还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提出接近正确的交食周期的天文学家。交食包括日食
和月食。交食周期的最早记载,是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但由于可能是某些数字
的错乱,现在很难确定它的周期值。刘歆坚信日月食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自然现象,
他通过分析各种书上的月食记载,提出了135个朔望月有23次交食的交食周期值。
刘歆还在《三统历谱》中对上古年代做了排比,引经据典,数值虽然不太精密,
但这种方法是他的独创。
刘歆除了对天文学有重大贡献外,对于中国古代书籍的分类整理和史学研究都
是功不可没的。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8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7.30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