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onom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eise (旅行), 信区: Astronomy
标  题: 深空天体的名称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6月06日08:12:34 星期五), 站内信件


    看一下《天空和望远镜》杂志中的任意一篇文章,你将会发现许多让人难以理
解的天体名称:Arp220,MWC560,QSO0957+561,1E1740。7-2942,3C273,
PSR1257+12。一些只适用于星系,另一些适用于星云和星团,还有一些适用于脉冲
星、类星体、无线电波发射体、X射线源和其它天体物理中的所有天体。但幸运的
是只有一般望远镜的业余天文学家不需要记住数以百计的发现人的名字,或是证明
其存在的实验的名称缩写,或是不可见波段放射源的代码。


M代表梅西耶

    星团和星云之类的深空天体在望远镜开始用于观测夜空后不久便引起了人们的
注意,但是直到18世纪末才由法国天文学家梅西耶(Charles Messier)对它们作
了大范围的统计。梅西耶发表了几张星表,也就是现在被人们所熟知的梅西耶星云
星团表。

    梅西耶是个彗星猎手,他做这张表格的主要目的是使他和他的同行能很容易的
把彗星和天空中其它模糊的类似彗星的天体区分开。尽管梅西耶发现了星表中的许
多天体,但很多都是已经被其它人(有时他也不知道是谁)——特别是他的同事
Pierre Méchain发现的。

    虽然梅西耶星云星团表存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但它仍然是最常用的星表
。因为它包括了北天绝大多数的明亮的弥散天体。另外,几乎每个对天体的美丽着
迷的业余爱好者都是从观测梅西耶天体开始的。所有103个梅西耶天体(或者是
107、109、110,取决于你接受哪种对梅西耶星表的增加方案)都能用6英寸口径的
望远镜看到。一些观测者用2.4英寸的折射望远镜看到了所有的梅西耶天体。如果
在一个很暗的,没有光污染的观测点,用8×50的双筒望远镜就能看的很清楚。

NGC星表及其它

    另一个到现在仍在广泛使用的大型星表是NGC星表。NGC——星云星团新总表(
New General Catalogue of Nebulae and Clusters of Stars)的缩写——是在
1888年由John L.E. Dreyer制定的。它是一个简表,涵盖了所有19世纪进行巡天的
观测者们所记录下的非星天体。这张表的主体是约翰·赫歇尔于1864年发表的具有
划时代意义的星云总表(General Catalogue of Nebulae)。NGC星表包括7840个
多种类型的天体,按照1860年历元各天体的赤经顺序编号。

    由于不断有新的发现,Dreyer在1895和1908年两次发表了补充表。标题为星云
星团新总表续编(Index Catalogue),缩写为IC。它们使星云星团的总数达到了
13226。这三张表应该被看作是统一的,它们几乎包括了所有在光污染较轻的地区
用8-12英寸口径望远镜所能看到的太阳系外弥散天体。在一个好的观测地点,几乎
所有NGC天体都能用12英寸望远镜看到,但IC天体则不同,虽然大约一半的IC天体
是由观测发现的,但第二张IC表中的天体(编号从IC1530往后)则有许多是通过照
相发现的。因此这些天体是很难甚至不可能用肉眼直接看到。

    象哈佛大学详细分析南天照片之类的工作使巨大数量的天体,尤其是星系不断
的被发现,记录和编成表格。对已经熟知NGC和IC的业余爱好者来说,下一个要遇
到的名称是UGC——Peter Nilson于1923年在乌普萨拉天文台制作的乌普萨拉星系
总表(Uppsala General Catalogue of Galaxies)。它包括了赤纬-2.5度(1950.
0)以北最亮的12940个星系。继续深入下去,你很快会遇到Robert S. Dixon 和
George Sonneborn于1980年在俄亥俄州大学制作的MOL星表(Master List of 
Nonstellar Optical Astronomical Objects)。这个巨大的星表将其它270个星表
中列出的185000个天体收录在一起。

繁杂的名称

    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件事都会变的更加复杂;而随着天文学的发展,许多天
体有了越来越多的名称。当一个天体被归入某一特定类型并被制成星表后,它就得
到了一个新名称。因此,编号为Arp220的星系——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同时
也是IC4553和IC4554。由于它的奇怪的形状(可能是两个正在碰撞和合并的旋涡星
系),Halton Arp 把它收进了他于1966年发表的特殊星系图集(Atlas of 
Peculiar Galaxies)

    当一个天体在不可见波段被发现后,它就又获得了新的名称。室女座最明亮的
星系之一的名称是M87(NGC4486),但它其它的名称还有:Virgo A、3C 274、1ES
 1228+126、87GB 122819.0+124029和IRAS F12282+1240等等。这个星系在美国宇
航局河外星系数据库(缩写为NED,是一个由喷气推进实验室维护的电脑星表)中
共有20个名称。“Virgo A”这个名称要追溯到射电天文学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当
时射电望远镜的分辨能力很差,对射电源的定位只能做到确定其在哪个星座。“3C
 274”这个名称是由剑桥射电源表3定的。同梅西耶的可见星星表一样,早期射电
天文学对全天绝大多数“最亮”的天体进行了仔细的观测,所以尽管更好的射电源
表现在已经在使用,但天空中最亮的类星体(肉眼看是室女座中一颗13等的恒星)
的名称仍会是3C 273。

    上面提到的M87的另三个名称是根据1950年历元各天体的赤经和赤纬来确定的。
再看看“1ES 1228+126”这个名称,两部分数字的意思分别是赤经12h28m,赤纬
+12.6度。这样用位置命名是很有效的,而且几乎可以无限扩展,但它显得很繁琐。
那这个名称的前缀是什么意思?“1ES”是1992年爱因斯坦卫星在x射线波段发现
的射电源组成的星表的名称。87GB则是英国绿岸和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联合进行的
北天射电源巡天表。最后,IRAS是红外天文卫星(Infrared Astronomical 
Satellite)的缩写。这个1983年送上轨道的卫星进行了第一次远红外线波段的巡天。
M87在1990年发表的IRAS数据表上是个较“暗”的天体,于是它又得到了一个新
的名称。

Laying down the law

    这些命名显然是毫无规律的,但要使这么多数量的天体被清楚的区分开来又是
十分必要的。87GB和IRAS星表分别记录了大约55000和65000个天体;哈勃星表(
Habble Guide Star Catalog)记录了18819291个;而现在正在使用的斯隆数字巡
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则列出了约50000000个星系和200000000颗恒星,
其中每一颗都要求有它自己的名称。

    为了能使将来这种巨大的记录工作变的容易,国际天文联合会已经督促天文学
家建立一个单一明确又灵活的命名体制。新的名称预计将包括两个要素:发现者(
origin)和序列(sequence)。另外也可以加上类型这一项。

    例如,我在几年前进行深空观测时在御夫座区域内发现了一个没有报导过的疏
散星团。如果我想命名它,我可以用以前传统的方法,创建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一
张表格,然后把这个星团命名为Skiff 1。如果我发表的是一个包含很多新发现的
星团的星表的话,这样命名是没问题的。如果在这之前我没有发表过其它类型的星
表,而且其它名叫Skiff的人也没有发表过,那我就可以给新发现的星团命名为
Skiff 1、2、3等等。

    一个比Skiff 1更好的名字可以是BAS J0458.2+4301。“BAS”是发现者,是我
姓名的首字母缩写(只有一个或两个字母是不可接受的。S已经在1959年Stewart 
Sharpless制定发射星云星表时被采用;BS在耶鲁大学亮星星表(Bright Star 
Catalogue)中广泛使用。但BAS没有被采用,所以我可以用它。“序列”给出的是
天体的位置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编号。J定义了后面这些数字是历元2000系统中的赤
经赤纬,。这里给出的赤经精确到0.1分,赤纬精确到1角分。与此相似,我也可以
用B1950坐标,或者用银经银纬。(如果一个旧的名称没有指明用哪个历元的坐标,
就默认用1950.0的哪个。

    我能无止境的在我的星表中加入天体,直到有一个以上的天体在天球坐标中处
于同一个角分区(整个天球上大约有150,000,000个这样的区域)。即使出现了
重复的情况,我们也可以加上一些细节:例如,有一对相互作用的星系,可以命名
为BAS J1234.5-3456(SW)和BAS J1234.5-3456(NE)来表明是假想天体的西南和东北
部分。

    尽管这样的规定对于天空中大量的天体来说是必要的,但我觉得它很枯燥无味。
在1984年星团专家的一次会议上,已熟知的天体都要用长串数字来命名的情况引
起了大家的不满。柏克莱天文学家Ivan King面对这些嘲讽回答到:“我很高兴你
们将M49命名为NGC4472,因为哪怕你是18世纪出生的人,我生活在19世纪而且更喜
欢用NGC代号。”在一个晴朗的夜晚带着一架望远镜出去,那些有着简单名称的天
体是最有吸引力的。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8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7.56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