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onomy 版 (精华区)
在古代,星座的划分主要是依据恒星群的分布情况,星座之间的界限并无严格
的规定,星的位置按想象的星座形象给出。显然,用绘画形象表示星座,无法使所
有的恒星都包含在所属的星座里面。例如托勒玫星表中有1028颗恒星,只有926颗
属于星座内,其余的星都不属于任何星座,像大角星那样的亮星也在星座以外。此
外,绘画形象有时把同一颗星分画在两个星座里面。这种现象使人们感到划出星座
边界线是十分必要的,星座间划分边界线就可使所有的恒星郁能分属于一定的星座。
1801年,德国天文学家渡德出版的波德星图首先画出星座界线,受到重视和推
广。1822年出版的哈丁星图大胆地省略掉星座的绘画形象。不过,在后来出版的一
些星图上,星座间的界线彼此并不一致。1841年,英国天文学家约翰·赫歇耳建议
一切星座的边界线均用等赤经线和等赤纬线,星座的形状统一为矩形。不过,赞成
这一建议的人不多。1879年,天文学家古尔德除用等赤经线和等赤纬线之外,还采
用其它大圆弧线作星座界线。
1922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为了避免恒星所属星座界线不一致,专门设立星座
界线的不一致,专门设立星座界线确定委员会,决定南北沿着赤经的圆弧,东西沿
着赤纬的圆弧来确定星座边界线,并采用1875年岁首的赤经圈和赤纬圈。这样一来,
星座之间的边界就有了统一的标准。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5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