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onomy 版 (精华区)

------------------------------------------------------------------------
--------

    我国古代也叫“荧惑”,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距太阳的次序为第四颗。与
太阳平均距离1.52个天文单位,即22,794万公里,直径为地球的53%,它的体积在
太阳系中居第七位。质量为地球的11%,密度为水的3.9倍,公转周期为687天,自
转周期为24时37分。火星的赤道面和轨道面成23度59分的角,所以火星上也有四季
,每季大约长六个月。大气相当稀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表面温度在赤道上白
天最高,为28摄氏度,夜里降至-132摄氏度,白色的极冠主要成分为水冰,也有
少量的干冰,极冠的大小随季节的变化。夏季有时消失,冬季增大。表面比较象地
球一样有岩石、火山和沙漠区域。由于火星上的岩石、砂土和天空是红色或粉红色
的,因此这颗行星又常被称作“红色的星球”。

    火星的南半球是类似月球的布满陨石坑的古老高原,而北半球大多由年轻的平
原组成。火星上高24公里的“奥林匹斯”山可称为是太阳系中最高的山脉。在距火
星大约几万公里的地方,有两颗非常小的星体,它们是火星的卫星。

    在汉语中,火星的名字让人联想到“火”和炎热,但事实上,这颗红色的星球
却异常寒冷和干燥。尽管如此,火星仍然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似的一颗行星。它
的体积比地球小,大气也比地球稀薄。

    火星的大气非常稀薄,大气压只有地球的千分之七。火星大气的主要成份是二
氧化碳,其他成份还有氮、氩、氧等。水在火星大气中的比重只有百分之零点零三
。因而火星表面异常干燥。

    火星的平均气温为零下五十五摄氏度,而温差较大:在夏季的昼间,气温最高
为二十摄氏度,而在冬季,气温则可低达零下一百多摄氏度。火星上经常有强风,
因而常导致大范围的尘暴。

    科学家们发现,火星上的许多地区有被侵蚀的迹象,而且那纵横交错的河床似
乎在告诉我们,火星上曾经有过液态的水,它们聚集成大大小小的湖泊,甚至海洋
。科学家们作出的解释是,在火星的形成初期,这个星球被厚厚的二氧化碳云层所
包裹,导致了强大的“温室效应”,受太阳辐射后,火星表面的热量被云层阻隔,
无法散发到外层空间,使得气温升高,使水能以液态存在。那时的火星温暖湿润,
可能孕育过生命。

    在火星的两极有大量的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科学家们猜测,在这些巨大的
冰盖下面可能存在着固态的水。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8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