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onomy 版 (精华区)

  一颗明亮壮丽的彗星出现在眼前时,是何等的壮观亮丽。在太阳系内,它更是
体积最大的星体,彗核的直径由几百米至10多千米不等。彗发则可以蔓延至千万千
米,部分外转更有氢云包围。此外还有长得惊人的彗尾部分,从彗头向外伸延达亿
万千米,在天空出现,可以横跨数十度天区。但是这个壮观的星体,却被天文学家
形容为”可看见的虚空”。请不要惊讶,当你获知彗星的大小及质量后,就会知道
这句话是正确的。

  彗发及彗尾虽然体积庞大,但密度却十分稀薄。屡次的掩星现象中,被掩蔽星
体的星光竟丝毫没有半点减弱及屈折,彗尾像透明一样。根据彗星与行星接近时的
摄动情况,更可证明彗星的质量是微不足道。在1767年5月及1779年夏季,勒克塞
耳彗星(1770 Ⅰ)两次接近木星,相距只60万千米,在1770年7月时,此颗彗星接
近地球,相距亦只有244万千米,只要此彗星的质量达1.195*10^(-24)克(地球质
量的1/5000),行星就会被摄动而改变运协途径,可是木星、地球及它们的卫星却
仍然安稳地沿着正常轨道而运行。1957年观测沃坦南彗星(1957Ⅵ)时,发现此颗
彗星分裂而成两个彗核。据其分离后两核的分离速度,算出此彗星质量为1000亿吨
,是地球质量的600亿分之一。后来陆续利用各种方法测定了一些大彗星的质量,
得到的是1000亿至1亿亿吨之间。这个数字看来庞大,但相对彗星体积而言,实在
小得很,由此可知彗星的密度不超过每立方厘米10^(-19)克,只有空气密度的10亿
亿分之一,比地球上所认为的真空还要空虚,在实验室里暂无法做到。曾有一段时
期,人类很惧怕地球与彗星发生碰撞,造成世界末日。但历史告诉我们,在1910年
5月21日地球曾经穿过哈雷彗星尾部,但地球仍然安然屹立至今。彗星密度实在太
薄弱了,地球与一个真空相碰,又怎会造成影响呢?我们倒不如担心一下工厂与汽
车放出来的废气吧!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87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