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onomy 版 (精华区)
脏雪球模型(Dirty Snowball Model)这个模型的概念,是19世纪的德国天文
学家海恩(Hirn)及英国天文学家兰阿特(Ranyard)首先提出。但直至1949年美
天文学家惠普尔(Fred Whipple)才将这模型提出。他认为彗核就是脏雪球,是由
冰冻的固态气体分子(H2O、HCN、CH3、CO2、CN等)夹杂细尘粒组成,组织疏松。
接着前苏联天文学家威斯萨斯基(Vsekhsvyarsdy)及莱文(Levin)再加发展,提
出彗核是不良导热体,当彗星接近太阳时,仅仅彗核表层受热被蒸发,而内部则受
热很慢,仍保持冰冻状态,因而寿命也可达几千个公转周期。又由于固态气体的不
同性质,当接近太阳时,即在几个天文单位位置时,首先向外蒸发的物质是甲烷,
至火星附近则为二氧化碳及氨气。当愈来愈接近近日点时,氢气及水气也受热蒸发
。当各种气体混杂逸出,向外膨胀,同时微尘也被斥力推出,便形成彗发及彗尾。
另外彗尾所含各种分子由于光解作用而分解,彗星的物质亦因此逐渐消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当1910年5月18日地球穿过哈雷彗的尾巴的时候,彗尾与
地球的比例就像鲸鱼的尾巴和小气球之比。虽然这条华而不实的尾巴并没有影响地
球,但已经打”破”了地球上很多人的心。原因是人类早于1907年利用物端棱镜的
办法来拍摄彗星的光谱,发觉彗星含有碳氢化合物及氰气,即大家都认识的沼气和
有毒体。所以当知道地球将会穿过哈雷彗星的尾巴时,很多人都担心沼气会氢地球
的氧气烧尽,而有毒体则会氢地球上的生物全数毒死。这些论调在欧美传开之后,
造成一次世界末日的大恐慌,人人都担心地球难逃浩劫,全人类会同归于尽。投机
的商人也因此大做生意,推出氧气筒及防毒面具等商品,甚为畅销。更有一类产品
名为”氧气糖”的糖果也大行其道。
5月18日平静地过去了,地球大气丝毫没有被彗尾的气体所污染,人类照样在
地球生活着。因为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彗星尾巴的稀薄程度很低,人类在地球上所
能做到的真空状态也及不上彗尾的稀薄程度,所以担心是多余的。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1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