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onom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iel (二分之根号五减一·头疼鼻塞流眼泪:~(), 信区: Astronomy
标 题: 在太阳系旅行[36]——彗星(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1月15日18:22:23 星期六),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Quick_Meal 讨论区 】
【 原文由 ciel 所发表 】
与太阳系中其他小天体不同,彗星自从古代便为人们所知。 中国关于哈雷彗星的记载可追
溯自至少公元前240年。为纪念1066年诺曼底人征服英格兰,著名的Bayeux Tapestry描绘
了哈雷彗星的一次出现(Bayeux Tapestry是一件刺绣品,展现了一场发生于1066年的诺曼
底人的征服战争。在那场战争中,诺曼底公爵击败英国国王Harold二世、入侵并一举征服
了英格兰。
Kohoutek彗星:
http://bbs.zju.edu.cn/cgi-bin/showfile?name=彗星_kohoutek.gif
现在已有近千颗彗星被编入彗星目录,其中的184颗是周期性彗星(轨道公转周期小于200
年);其余中的一些毫无疑问也是周期性彗星,但它们的轨道还不能十分精确地计算。
彗星有时被称为dirty snowballs(脏雪球)或"icy mudballs"(冰泥球)。 它们是冰(
包括水和固态气体)和灰尘的混合体,并且由于某些原因在太阳系形成时没有被合并入行
星中。这使它们成为早期太阳系历史十分有趣的样本。
当它们靠近太阳,处于活跃状态时,有几个独特的部分:
彗核:相对稳定呈固态,主要由冰和气体及一小部分灰尘和其他固体组成;
彗发:密集的水的云团,二氧化碳和其他不带电的从彗核升华而出的气体;
氢云:巨大的(直径约几百万千米)但十分稀疏的不带电的氢气包裹物;
灰尘尾部:达1千万千米长,由烟雾大小的通过逃逸的气体从彗核中被驱赶出的灰尘微粒组
成,这是肉眼所见的最显著的部分;
离子尾部:达1亿千米长,由等离子体交织着射线及与太阳风相互作用形成的流光组成。
除了在太阳附近,彗星一般是看不见的。大多数彗星轨道高度偏离正圆,这使它们大大远
离冥王星的轨道;这些彗星只被人们看见一次,然后长久地消失。只有那些短期或中期的
彗星(例如哈雷彗星),它们大部分的轨道处于冥王星的轨道内。因而容易被人们发现。
经过太阳约500次后,彗星大部分的冰和气体都消失了,留下岩石质的物体在外观上与小行
星十分相似。(也许近地小行星中的一半是“死”彗星。)
迄今为止最著名的彗星要数哈雷彗星,但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在1994年夏季曾是一周的“大
热点”。
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
http://bbs.zju.edu.cn/cgi-bin/showfile?name=彗星苏梅克列维9号_SL9.jpg
当地球通过彗星的轨道有时会有流星雨。有些十分有规律:每年英仙座流星雨在8月9日到1
3日之间,地球通过Swift-Tuttle彗星轨道时出现。
--
来A区知识快餐作客,喝冰红茶
开心辞典每日三题欢迎大家参与^^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217]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21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3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