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onom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eise (疼你的责任), 信区: Astronomy
标 题: 月亮的背面有什么?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5月13日10:55:59 星期二), 站内信件
月亮的背面有什么?据说很多人小时候都问过这样的傻问题。而这个问题在天
文学家眼中或许并不傻——他们同样对那个美丽的星球充满好奇心。
在北京正在召开两会的时候,我的朋友告诉我,国内的太空迷正在呈现几何级
数的增长,天文馆里的发烧友们参观结束后,都会买上一只天文望远镜带回家……
据说在一些大都市,如今的白领“小资”们正以拥有一架比较酷的天文望远镜
为自豪,毕竟,从数百元到上万元的各种档次都有,这容易满足不同的需求(什么
东西一拉开档次就好销了,经济学家称之为“梯次消费”)。
这种情况虽然肇始于前两年的流星雨热,但不能排除与中国将于今年秋季首次
将宇航员送上太空的消息的刺激有关。这个消息是如此地鼓舞人心:中国将成为继
美国和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可以把人送上太空的国家。瞧,列入三甲才算骄傲
的事。
正像纽约世贸中心双塔的轰然倒塌没有影响上海继续攀登世界第一高楼的决心
一样,哥伦比亚航天飞机震撼人心的坠落也丝毫没有动摇中国航天工作者的信心。
中国“神舟”系列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3月8日在政协大会上说:“请全国
人民放心,我们已经采取了现在能够认识到的所有措施来保证宇航员在未来载人航
天中的生命安全。如果达不到安全性、可靠性的评估要求,我们是不会轻易地让宇
航员上天的。”
不过,问题似乎不是公众是否放心的问题,而是大家对天空究竟知道多少和想
知道什么——坊间大量流传中国将于秋天实现“登月”的说法本身就很可笑——显
然,很多人已把载人航天和登月计划混为一谈。
要怪也可怪罪我们的宇航事业发展得实在太快了:刚刚宣布了即将载人航天的
消息,又传出启动探月计划的新闻。虽然一个时间点在今年,一个在2010年以前,
但人们还是很愿意把它们看成一件事:反正都是离开了地球,挑战了地吸引力!
绵延了几千年,古代诗人的梦想到了当代已变成可以流行的歌曲《月亮代表我
的心》、《你看你看月亮的脸》或者《都是月亮惹的祸》,无不与爱情、纯真、浪
漫有关。谁能想象它会与竞赛、欺骗、抢夺成了兄弟?
最近两年,一股寒流几乎让全世界患上感冒:不少有关“美国阿波罗计划是一
场大骗局”的文章纷纷出台,引起了几乎全球每个媒体的注意——曾在阿波罗计划
中工作过的比尔·凯恩教授在一本《我们从未登上月球》的书中,对阿波罗计划提
出了诸多疑点。
今年2月28日,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主管、美国管理技术大学
校董会主席威尔斯博士抵达广东借出席一国际论坛之机,澄清当年阿波罗计划事实
,并指责凯恩教授已成为一个狂热的伪科学主义者,其书中所谓证据,都是从伪科
学的理论来的!
面对争辩的双方以及难以简单进行的举证,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公众几乎全体陷
入惶惑:到底世界上有没有过阿波罗登月?
现在的回答恐怕真的轮到中国了:人们都在议论纷纷,只要中国能顺利登上月
球,那么人类登月就绝对不是什么骗局!只要我们能一起亲眼目睹那个想必难忘的
盛大场面,人类的历史就会再一次被改写(或许也有第一次)!
中国人显然是有这样的能力的:早在5年前,民间就广泛流行着一种叫做“月
球车”的东西,虽然并非真正用于太空探测的科学仪器,但这个借用来的名字却给
那种保健按摩产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流行——相信很多城市家庭的储藏室里还有
它落满灰尘的身影。
月亮已被资源化、商业化、政治化,这一点也显而易见:据专家说,冷战结束
后,各国都把目光投向月球,希望开发利用月球资源促进科学研究。1995年美国提
出“新盛世”计划和去年宣布“新前锋月球探测计划”;欧洲空间局则计划在
2020年之前实现宇航员进驻永久性月球基地;日本也将于明年发射“月神号”月球
探测器开展考察……
据说想象的风景总比看到的要美。若按上面的答案来解读,月亮的背面究竟有
什么,人们是否仍会兴趣盎然就很难说了。也许,像我这样的太空迷,是个例外。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8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0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