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onomy 版 (精华区)

用於天文觀測之雙筒望遠鏡: 

5cm以上雙筒望遠鏡的口徑集光力強,是相當適合天文觀測用的。另外射出瞳徑(
Exit pupil)也是相當重要的,5~7mm的射出瞳徑最適合天文用

(一) 口徑:物鏡的直徑,口徑大小決定望遠鏡的集光力與解像力,口徑愈大愈亮
,解像力愈高。以7X50雙筒鏡為例,50代表口徑50mm,一般手持雙筒鏡適合5cm以
下,5cm以上可用三腳架支撐。 

(二) 倍率:以7X50雙筒鏡為例,7X代表倍率7倍,手持雙筒鏡建議倍率為7~10倍。
有些人會問,更高倍率的雙筒鏡不是更好嗎?不是的,倍率太高容易晃動影響影像
品質,需要三腳架支,在使用上沒有那麼方便,而且狹窄的視野常會使新手產生大
海撈針的恐懼感。 

(三) 射出瞳徑(Exit pupil):將雙筒拿離你遠一點,目鏡上的小亮圓就是射出瞳
徑,越大越亮。公式:射出瞳徑mm=口徑mm∕倍率。因人眼瞳孔夜間最大可放
大到約7mm,故射出瞳徑越接近7mm亮度越高,越適合天文使用,但人眼白天瞳孔只
有2至3mm,所以白天賞鳥觀景就不須選用射出瞳徑太大的雙筒以免浪費。你也可以
用同樣方法檢查稜鏡的品質,BaK4材質的稜鏡較好,沒有稜鏡遮蔽現象,看到的射
出瞳徑是完整的圓形,能使影像較為清晰、明亮。BK7的稜鏡有稜鏡遮蔽現象,圓
形射出瞳周圍會產生缺角的情形。 

(四) 鍍膜:在鏡片表面鍍上一層特殊的金屬化合物,目的是減少反光,增加光線
透射率,較高級的機種內部的光學鏡片及稜鏡都採用全面多層膜處裡(Fully 
multilayer coating),可大幅提昇亮度、反差及解像力。拿起雙筒,讓物鏡朝向
自己並觀察反射光,反射光越暗越好,表示光線透射率越高,某些天文用頂級機種
(如Fujinon),從物鏡看下去好像看到黑洞一樣。反射光顏色從暗綠、暗藍到暗
紫都有。但所謂“紅寶石鍍膜”是將物鏡表面鍍上一層反射紅光波長的鍍膜,這種
鍍膜只會使影像產生減光及色偏現象,讓影像變暗、變綠而已,絕無其他不肖廠商
誇稱的紅外線及夜視能力,大家請勿受騙。 

(五) 良視距(Eye relief):目鏡到焦點距離,良視距越長,可以在離目鏡遠一點
的方看到整個視野,較適合帶著眼鏡的人直接湊上去使用。良視距較短12mm以下就
無法做到。大部份市面上的雙筒均有8~14mm,某些超長良視距HP(High eye 
point)機型有20mm以上。 

(六) 視野:透過望遠鏡所看見的範圍,又分為實際視野RFV與眼視視野(視角)
AFV兩種,常以角度°表示。公式:實際視野 X 倍率 = 眼視視野(視角)。如果
你覺得某鏡筒看起來有窄小、以管窺天的感覺,那就是目鏡視角不夠大的緣故。目
鏡本身視角狹窄或倍率提高都會讓你看到的實際視野變小。 

(七) 其他標示或名詞: 
WP(water proof)氣密防水設計:機身內部抽真空灌入高壓乾燥氮氣,絕對不會
因為濕氣入侵而長霉,適合無光害但溫差大容易結露的高山及視野佳但潮濕的海邊
使用,因此專業天文人士及賞鳥者非常喜愛,但防水機種相當昂貴。 

CF(center focusing)、IF(Individual focusing):對焦方式分為CF中央調焦式和
IF雙眼獨立調焦式兩種,雙眼獨立調焦設計使用於地面觀測較不方便,但天體都是
在無限遠焦距,所以對於天文觀測毫無影響,且中央對焦對焦部連動機構若考慮防
水處裡則需要相當的技術性,故運用在氣密防水機種可大幅降低成本。 

ED(Extra low dispertion):某些高級機種物鏡是採用ED超低色散玻璃,可使色像
差減至最低。但稜鏡及目鏡也會產生色差,所以效果有限。 

非球面鏡片(Aspherical lens):這種光學技術可消除視野週邊因球面像差而產生
的模糊現象,使視野從中央到週邊達到完全的銳像,適合對光學品質苛求的您。 


  以上這些能在你選擇雙筒時作為判斷的依據,如果你要求很高,像NIKON或
PENTAX頂級氣密防水機種可能1~2萬跑不掉,但如果你預算沒那麼多,2,000到5,
000多元的雙筒鏡也是不錯的選擇。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8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