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onom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 信区: Astronomy
标  题: 2004年世界航天发展回顾:深空探测器技术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Jan  8 18:14:50 2005), 转信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200501/08/F2005010811132700000.jpg 
2004年4月14日,“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发回地球的火星表面照片    图片: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Image credit:NASA/JPL) 

 
  2004年对深空探测来说是成功与希望的一年。美国的“勇气”号(Spirit)与“机遇”号(Opportunity)火星探测器相继登陆火星,与欧州“火星快车”一道向人类展示了火星的秘密。在月球探索上,除欧洲SMART-1卫星顺利进入环月球轨道外,更多的国家则是在憧憬中积极筹划。欧洲“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也成功实现对土星的接近。3月,欧空局的“罗塞塔”彗星探测器踏上追逐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的旅途;欧空局计划12月将发射Parasol卫星(通过激光雷达观测大气科学的反射率极化和各向异性)。

  ■火星探测

  (1)美国“勇气”号与“机遇”号成功登陆并探测火星。

  2004年1月“勇气”号与“机遇”号相继成功在火星登陆,并在火星不同半球上发现曾有液态水及支持生命存在的证据。美国于2003年6至7月陆续放飞“勇气”号与“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勇气”号主要用来对火星水形成的原因进行研究,以期证明科学家关于火星上有水以及生命的设想;而“机遇”号着陆后将对火星矿物质进行勘察,以期证实火星形成早期曾存有高温热水的设想。

  2004年1月底,美国成立“执行美国太空探索政策总统委员会”,委员会由9个人组成。美国火星探测计划项目负责人称,已制定21世纪头十年详细的火星探测计划。今后一段时间,每隔26个月,美国将发射一个火星探测器。其中2005年将发射一个名叫“火星侦察者”的轨道探测器,它能够拍摄到火星上相当于一个足球大小物体的图像。

  (2)欧空局“火星快车”轨道器取得初步成绩,“猎兔犬2”号火星登陆器丢失,“极光计划”即将进入新阶段。

  2004年1月欧空局“火星快车”进入环火星飞行轨道,首次直接在火星表面发现火星南极存在冰冻水,还确认在火星大气中有甲烷,发现线索可解释火星大气水遗失问题。但截止10月,“火星快车”探测器仍然无法启用它那伸展开来之后长达40米的天线,欧空局专家将在2005年初确定最终是否启用它。2004年2月,欧空局正式确认:自2003年12月25日与地球失去联系的欧洲“猎兔犬2”号火星登陆器已经丢失(“猎兔犬2”号火星登陆器是2003年6月和“火星快车”一同发射的,好在它在此次火星探测中只承担20%的任务,其余80%的任务由“火星快车”轨道器承担)。此外,欧空局还公布了新的火星探险“路线图”——“极光计划”,明确提出,首先将向火星发送机器人执行先期探险任务,然后让人类宇航重返月球,并借助月球作为“跳板”在2030年到2033年之间向火星进军。

  “极光计划”最初是2001年通过的,有9个欧洲国家和加拿大参加。2004年10月,英国宣布为2005年的极光(Aurora)计划投资加盟。此计划从2005年到2009年的初步预算估计为11亿美元。

  (3)俄罗斯计划2015年送人类踏上火星,有望与欧洲专家联合为火星载人飞行做准备。

  (4)中国在2020年前有望发射火星探测器。

  ■月球探测

  (1)欧洲SMART-1卫星成功进入月球轨道。

  该卫星自2003年9月从法属圭亚那发射后,逐渐接近月球,依靠太阳能离子发动机发射的充电粒子流获得了速度,并于11月,顺利进入环月球轨道。“SMART-1”号在飞行过程中,成功实现了空间激光通信联络;还表明欧航局为其装备的太阳能离子发动机获得了初步成功。

  (2)美国计划2015年重返月球。

  2004年1月,布什宣布登月计划,表示美国最早将于2015年重返月球。作为执行重返月球计划的第一步骤, 11月初,NASA已经授出总价值约10亿美元的70份合同,将建造一个机器人探测者,用于寻找一个适宜做月球基地的好地点,建造采掘月球资源的设备以及着陆器等。

  NASA曾在一份太空探索战略文件中提议在2008~2011年间开展一系列月球无人探索任务,搜集数据并选择着陆地点。2011~2015年间,美国将为建立永久有人基地做准备。

  (3)俄罗斯计划建设月球基地。早在2002年,俄罗斯航空航天局领导人就曾宣布,已在一系列月球项目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许多专家也多次强调,俄罗斯可在近期实现月球飞行。美国公布重返月球计划后,俄罗斯宣布将会在2020~2025年间在月球上建成一个自动化基地,还表示俄罗斯不排除近期在月球建设基地的可能性。

  (4)中国启动“月球探测计划第一期工程”——嫦娥一号绕月工程。2004年,中国启动“月球探测计划第一期工程”,即嫦娥一号绕月工程。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的一部分,中国计划在13年内分3个阶段首先实现不载人月球探测计划;在基本完成不载人月球探测后,再根据当时国际上月球探测发展情况和自身国力,进一步拟定中国载人月球探测战略目标,择机实施载人登月探测以及与有关国家共建月球基地计划。中国目前已建立完整配套的航天工程体系,具备开展‘嫦娥’月球探测工程的能力。“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计划于2007年发射。

  (5)印度预计2007年底发射登月飞船。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主席宣称印度有能力7年内送人上太空,并表示印度已为发射无人驾驶的探月飞船做好准备。印度的登月飞船打算在2007年底或2008年初发射。12月1日,ISRO宣布为无人探月计划增加“冲撞器”登陆月球 。

  (6)组建国际登月联盟与机器人月球村。各国对探索月球的浓厚兴趣除了表现在积极制定本国探月计划之外,还表现在有意识地加强国际合作上。11月底,由美国、日本等16国共同参加的未来月球计划会议在印度结束,会议决定组建国际登月联盟,将在2024年建成月球人类生活和科研永久基地。在2010年,送机器人上月球,所有合作国家的机器人先组成一个机器人月球村,在月球上试验新的技术,为人类长驻做准备。月球还可以成为这些国家向火星和宇宙进发的跳板。

  ■土星探测

  (1)“卡西尼”成功飞跃“土卫六”,“惠更斯”2005年着陆油湖。由美国宇航局、欧洲航天局和意大利航天局于1997年10月共同发射的“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历经7年多太空飞行,于2004年开始近距离观测土星卫星,对土星及其光环和卫星进行透彻的观测研究。11月底,科学家计划圣诞节释放“惠更斯”探测器开始研究“土卫六 ”。 科学家目前计划将“惠更斯”号探测器的下落地点调整到“土卫六”的南半球,使其在2005年1月降落到深色的油湖里。在“惠更斯”号探测器上,还带有录音装备,能将雷电的声音传回地球。“惠更斯”号还将测试声音在“土卫六”大气中的传导速度。

  ■木星探测

  (1)美国木星冰卫轨道器(JIMO)计划。

  5月,美国喷气动力实验室宣布将于2015年登陆木星。9月,NASA选中诺·格公司建造普罗米修斯计划的JIMO航天器。JIMO被认为是普罗米修斯计划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将成为美国航天局第一个使用核电推进器的计划,该计划将绕轨探索木星三颗行星般大小的卫星:木卫四,木卫三和木卫二。11月,喷气动力实验室(JPL)已完成候选计划概念的分析。目前,NASA正在考察一个能提前执行木星冰卫轨道器(JIMO)计划的裂变动力任务的名单。(章国华 许红英)


 

--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10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56毫秒